过压保护电路1
电源保护电路是保护电源后面芯片,在过电压时,切断主回路。从而后面电路不会损坏,造成更严重的故障。所以在设计时应根据需要增加过压保护电路。
如图1,工作原理:电源在正常工作时,A点和B点电压基本相等,C点电压为低电平,PMOS导通,电压正常流过。
当电压超过5.8V时,A点电压和B点电压有0.7V压差,PNP三极管导通,C点电压为电源电压,PMOS管截止,切断主回路供电,从而保护后级电路不被损坏,电路改一改可以适合不同电压。
声明:
传统的风扇驱动电路采用三极管直接降压方式,将电压差直接损耗在三极管上,这种方式具有直流驱动、电压波动小等优点,但是效率低。如输出风扇电压为9V,输入VCC_FAN为14.5V,则效率为9V/14.5V=62%,而Buck电路能够将效率提高到90%以上,FAN损耗大大降低,有助于提高模块的整机效率。 图1 主电路原理图很多人对上图中的Buck circuit电路很疑惑,为什么是这种形式呢?跟传统的Buck电路不一样啊?传统的Buck电路及两种模态的工作过程如下: 传统的Buck电路 传统的Buck电路两种模态的工作过程相比于传统电路,我们的更改为:① 开关管Q由正母线挪至负母线;② 续流电感由正母线挪至负母线。为什么要这样更改呢?首先,如果采用传统的Buck电路,则存在如下问题:① 开关管由于在正母线,因此驱动需要采用浮驱技术,驱动电路更复杂;② 在Buck工作过程中,电感始终处于充电、放电状态,因此,其两端的电压始终是变化的:开关管导通充电时,VL=Vin-Vo;开关管断开,电感开始续流时,VL=Vo。因此,电感两端的电压在一个周期始终处于两种电压状态切换中(CCM态下)。由此,输出电容两端的电压也会跟着相应的变化,尽管电容两端的电压差保持稳定,但这样带来了电压采样麻烦和电容输出电压纹波增加的风险,较大的纹波可能会对风扇的寿命产生极大的影响。 采用我们优化后的新电路,则可以轻松解决以上两个问题:① 开关管对地驱动,驱动电路简单;② Buck电感置于负母线,输出电容两端电压均是稳定电平(电容电压作为被控对象,电压稳定),便于采样和减小输出电压纹波;③ 而且,其两种工作模态跟老Buck电路一样,电路功能一样,两种工作模态如下: 由于输出风扇电压是浮地的,因此,采样电路需要浮采或差分采样。在我们的电路里,我们采用了对地差分采样,即电容两端的电压分别对AGND采样,然后再作差分,即可得电容电压。由于电容正电压为VCC_FAN,而我们的VCC_FAN作为辅助电源的被控电压,稳定的保持在14.5V,因此,不需要对该电压进行采样,只需要对电容负电压FANGND进行采样即可,最终通过后台软件计算出风扇电压Vfan=14.5V-FANGND即可。 声明: 声明:文章来源艾伊电源。本号对所有原创、转载文章的陈述与观点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学习和交流。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来源:硬件笔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