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直流无刷电机驱动电路

23分钟前浏览10

前言



由于无刷电机具有高扭矩、长寿命、低噪声等优点,已经在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内部电子绕组可看作一个电感线圈。如图1所示内部结构及电流波形,通过不断改变定子绕组中的电流方向,从而改变电磁铁的磁性,使得电机连续旋转。因此需要设计一个驱动电路,改变定子绕组中的电流方向才能使得转子旋转,常用驱动电路为三相全桥逆变电路。


图1 电机内部定子绕组结构及电流波形



三相全桥逆变电路

无刷电机驱动三相全桥逆变电路以及工作时序如图2所示,无刷电机中有3个绕组,分别为U、V、W相绕组。每个绕组中电流有2个方向,所以三相电机中电流的方向有3*2=6个,通过控制三相桥电路中3个绕组中的电流方向,使其按照一定的规律改变方向,来实现三相电机的连续运转。通过控制PWM信号的不同占空比,实现输出电压的变化来控制电机的转速。


图2 三相全桥逆变电路及工作时序


如图3所示,在Q1、Q2导通时序内, Q1保持恒通,Q2使用PWM斩波(也可以让Q2保持恒通,Q1使用PWM斩波,但该方式高边PWM驱动较难实现),如PWM的占空比为50%,则加在电机绕组两端的平均电压就是Vcc*50%。


图3 Q1 Q2导通时序电路流


当Q1导通,Q2截止的时候,由于绕组电感特性,电流要保持方向和大小不变,此时绕组相当于电流源,电流从源的正端W端出发,经过Q5体二极管D5续流,回到源的负端U端,如图4所示。AB两点间的电压被D5钳位在0.7V。此时MOS管的功耗称为续流损耗,续流损耗计算式为P=0.7V*Id。


图4 Q1 Q2导通时序电路流


热损耗分析

以第一步导通相序Q1 Q2为例,总时间从t1到t4这段时间(单个时序工作60°),如图5所示。t1到t4时间内,Q1只有导通损耗(忽略一次开通损耗和一次关断损耗) ,Q2有开关断损耗、导通损耗。Q5寄生二极管D5有续流损耗。


图5 第一步导通时序损耗组成


以某电动自行车为例,Vcc供电电压48V, 回路中的电流Id是10A,占空比为50%,开关频率为20kHz。假设MOS管的导通电阻Rdson=10mΩ,t1到t4相序内,Q1只有导通损耗:

 


Q2的损耗包括开通损耗、导通损耗、关断损耗,先看一个PWM周期内的损耗,当PWM为高电平时,Q1和Q2同时导通,假设PWM的占空比是50%, PWM的周期为T,  那么在t1到t2时间段内,Q2的导通损耗:

 


假设100ns ,Q2的开关损耗:

 


二极管的压降0.7V,D5的续流损耗:

 


在第一步导通相序内,续流损耗大于开关损耗, Q5最热,Q2次之,Q1温度最低。如在其他小功率应用中,回路中的电流流过1A时,则寄生二极管续流损耗0.35W,Q2最热,D5次之,Q1温度最低。


基于以上小功率与中等功率对比,存在一个规律:小电流时,谁斩波谁热;大电流时,谁续流谁热。



续流方式对比

慢续流:

在t2到t3时间段内,Q1导通,Q2关断,Q5关断。此时电流从Q5的体二极管流过,电感两端的电压被钳位在0.7V,所以,0.7V=L*di/dt,di/dt=0.7V/L。此时di/dt很小,也就是电流的变化速度很小。这说明在t2到t3时间段内,电感的续流电流下降很缓慢,称为慢续流,也叫高端续流。对于电机来说,电机绕组上有电流,电机才能输出力矩,因为慢续流时Id电流下降的速度很慢,所以电流下降到0的时间也很长,这就保证了在续流期间,电机绕组上仍然是有电流的,也就是电机在续流期间仍然可以输出力矩。但是,有的时候并不希望电机绕组在续流器件仍然有很大的电流,如主流新能源汽车都带有能量回收功能,也就是在刹车的时候,需要电机绕组上的电流在很短的时间内降为0,这个时候就需要快续流了,让电流的变化速度快,电流能够在短时间内变成0,能量回馈至输入电源端。

快续流

电感续流如图6所示,将Q1与Q2都截止,此时电流会通过Q5和Q4的体二极管续流,并且电流是通过输入电源形成回路的,此时对输入电源进行充电,因为W端出来,经过Q5的体二极管D5,有一个0.7V的压降,然后连接输入电源,所以W端是E+0.7V。GND经过的Q4的体二极管D4有一个0.7V的压降,之后连接到了电感的负端(U端),那电感的U端就是-0.7V,电感的感应电动势E+0.7V。根据公式:U/L=di/dt,慢续流时0.7V,快续流时E+0.7V。di/dt的结果比慢续流时大很多,此时电流变化的速度很快。 

图6 快续流电路图

 

声明:


   
声明:文章整理于网络本号对所有原创、转载文章的陈述与观点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学习和交流。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来源:硬件笔记本
电源电路汽车电子新能源电机控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11-21
最近编辑:23分钟前
硬件笔记本
本科 一点一滴,厚积薄发。
获赞 157粉丝 46文章 729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为什么信号线上常常串接一个电阻?阻值通常是0欧,22欧,33欧或...

在设计电路的时候,常常会在两个芯片的信号线上串联一个电阻,这个电阻常常是0欧,22欧,33欧或更大阻值的电阻。位置的话有放在信号发射端也有放在接收端的。今天就来和大家分享下,信号线上串接电阻的作用。1、阻抗匹配,吸收反射信号当信号频率比较高,上升沿比较陡时我们就需要考虑信号的阻抗连续问题了。首先来看下光从空气照射到玻璃时,除了折射还会发生发射。当信号频率比较高,上升沿比较陡时,电子信号经过阻抗不同的地方时也会产设反射。PCB的单线阻抗一般会设计成50Ω,发射端阻抗一般是17到40,而接收端一般是MOS管的输入,阻抗是比较大的,所以信号在接受端会产生反射,反射的信号又与源信号叠加,这样就会在接收端反复反射,直到趋于稳定。信号反射,在实际电路中波形会表现为,实际在电路中的表现就是信号会出现过冲,下冲或者振铃。过冲和振铃很容易产生EMC问题或者在接收端产生误码。比如这是之前测试的一个25MHZ的一个信号,当加的串接电阻是0欧姆时,可以看到信号的过冲非常明显, 当我串接的电阻为33欧时,信号的过冲有了很好的改善。 需要注意的是,串接电阻用作阻抗匹配是一般是接到信号的发射端,不能接到信号的接收端,阻值的话一般100欧以内,阻值大了信号会畸变,可能有时序问题。2.吸收干扰脉冲如果两个芯片间的信号线比较长,或者走线的时候和一些时钟信号等快速跳变的信号靠的比较近的时候,这个信号线很容易受到干扰或者信号线上会耦合到一些毛刺或窄脉冲。如果接收端是边沿触发有效,那么信号收到干扰后,必定会有误操作或者脉冲计数变多。就好比之前做过一个项目,电极输出的脉冲信号经过光耦接到我们的FPGA,FPGA在接受到下降沿了之后进行数据处理。在调试的时候发现,一个周期内,本来之应该有6144个中断信号,但实际FPGA的脉冲信号有时会多余6144,经过查看PCB发现,我们这个线走线比较长,并且中间有一段和一个时钟线隔的比较近,后来在靠近FPGA的这边串接了一个1K的电阻后,脉冲数就正常了。因为这种干扰或者耦合到的一些毛刺,它的电压幅值可能跟正常信号查不到,但是它的整个能量是非常小的,经过一个电阻后,基本就可以把它吸收了。然后复位信号上串联电阻也是这个道理,可以吸收干扰信号或者静电干扰;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电阻一般推荐放在接收端,并且信号的频率不应太高,阻值的话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适当选择。3.便于调试测试如果信号两端的芯片都是BGA的芯片或者一些引脚比较密的地方,有时候需要测试这个信号的波形或电平,不串接电阻的话我们将很难测试这个信号的波形,或者电平,这会给我们调试测试带来很多困难。所以对于这种我们常常在信号线上串联一个0欧姆电阻,作为预留,方便PCBA的调试和测试。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weixin_42693097/article/details/127758321声明: 声明:文章来源CSDN小鱼教你模数电。本号对所有原创、转载文章的陈述与观点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学习和交流。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来源:硬件笔记本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