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我发现凡是给offer的公司,基本没问我技术细节,那些问得又多又细的公司,反而就没下文了

4分钟前浏览7
大家好,我是王工。
“我发现凡是给offer的公司,基本没问我技术细节,那些问得又多又细的公司,反而就没下文了。”  最近这个比较火的话题让我想起了一件往事。

一次面试硬件工程师岗位的经历,我记得当时是在环球中心,他们家主要做炒菜机器人之类的产品,当时是面试了几个小时,时间挺长的。


首先是HR询问基本情况,然后是研发经理面试技术,最后是公司老板简单提问。技术问题问了很多,我个人感觉都OK,还问了我很多技术之外的问题,你认识哪些供应商?对这个行业了解多少?成都有哪些公司做这个产品?我当时就很奇怪,这好像是技术之外的问题了。然后叫我回家等消息,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后面才了解到他们是从广东那边刚过来的,因为成都这边政策好,各种政府扶持,可能刚来,很多情况不太了解,多半是来了解行业探路来着。

然后有朋友也遇到这种,面试官直接把工作中遇到的难题给抛出来,让他给解决方案。后来才知道有很多公司问细了其实是面试官想着套路一些方案,打着面试的幌子来白嫖,而不是真正在招人。

真正需要人的公司,可能会问你一些项目经验、个人经历和知识框架,然后就是个别的技术细节,其实几句话就能判断你是不是真有两把刷子。所以更容易给offer。
大家求职的时候不要害怕,他不像高考或者考研,一年就这么一次机会,这家不行,你还可以投下一家
针对求职也给大家一些建议:
1、求职投递平台有很多,包括公司官网、BOSS 直聘、实习僧、牛客、智联招聘等。
2、面试前一定要先了解一下公司基本情况,公司名称、规模、大概有哪些产品以及网上的一些评价。

3、两篇之前写的文章(点击标题进入)

  • 大公司好还是小公司好?

  • 硬件工程师找工作,这些要点给你总结好了。

最后问一下大家,你有遇到过类似情况吗?

声明:


 
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本号对所有原创、转载文章的陈述与观点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学习和交流。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来源:硬件笔记本
电路电子机器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11-26
最近编辑:4分钟前
硬件笔记本
本科 一点一滴,厚积薄发。
获赞 157粉丝 47文章 814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硬件学习是个漫长的过程,推荐几本经典好书

大家好,我是王工。最近,有好些小伙伴问我做硬件怎么入门,除了前面推荐的学习网站,今天再给大家推荐几本比较不错的硬件相关书籍。1、大学教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华成英或康华光)《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阎石主编)推荐理由:比较好的经典教材,比较适合入门。对于零基础的同学,可能刚开始看的时候云里雾里,坚持看完,对一些概念先有一个印象吧。2、模拟电路《你好,放大器》 (杨建国)《晶体管电路设计》上下册 (铃木雅臣)推荐理由:运放、晶体管,模电绕不开的坎。经典之作,遇到问题可以经常翻阅。一本书读懂电子电路(漫画版)(松原宽) 推荐理由: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解电路,不枯燥,非常适合入门。(也可以在王工的商品橱窗购买,点击如下链接查看)3、开关电源《精通开关电源》 (凯斯·比林斯 )《开关电路原理与设计》 (普利斯曼)推荐理由:该书是开关电源设计领域覆盖面比较全面的经典书籍,身边做电源的朋友都在看。4、高速电路《高速电路设计实践》 ( 王剑宇)《信号完整性与电源完整性分析》 (Eric Bogatin)推荐理由:非常经典。5、PCB设计西电-印刷电路板(PCB)设计指南(含高速设计)大家可以看一下我之前分享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PCB设计资料,看过的都说好。PCB设计,建议多练习。首先掌握基本的操作技巧,这些可以在网上查到很多资料,然后跟着项目实操,慢慢就会了。至于PCB软件,用的比较多的就是AD,PADS和cadence,至于学哪一种,个人觉得公司用什么就学什么,经常用才更灵活。只学不用,过一段时间就忘记。如果只是为了入门,自己练习的话,那就用AD吧。版本有点多,最新应该不止AD21了,不过我还是喜欢用AD16版的,比较稳定。6、EMC相关《EMC电磁兼容设计与测试案例分析》 (郑军奇)《EMC开发内参》(桃花岛主)推荐理由:没有其他理由,就是两个字:经典。7、综合类《硬件系统工程师宝典》 (张志伟,王新才) 推荐理由:内容全面,包括硬件系统开发流程中的需求分析、概要设计、硬件开发平台搭建、原理图设计、PCB设计,信号完整性(SI),电源完整性(PI),电磁兼容性综合论述。王工给大家提一个小小的意见,不一定对,仅供大家参考以上书籍只是冰山一角,还有很多其他优秀的书籍资料。硬件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我个人的建议是不一定要把每本书每个方面都吃透。这些书籍都可以先看看,用来增加自己知识的广度,这样遇到问题时才会有方向,该往哪个方面来思考。然后要结合公司的产品,围绕产品进一步学习,提高知识的深度。这样做的原因是亲手做过的才更容易吸收,不然看太多书,很容易就忘记。如果你有更好的推荐,欢迎评论区留言补充。声明: 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本号对所有原创、转载文章的陈述与观点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学习和交流。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来源:硬件笔记本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