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一个简单的电路,叒有兄弟踩坑了,他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9小时前浏览16
大家好,我是王工。
有兄弟给我发消息,问电路中这个稳压管是不是不能这么用?
 

为了大家能够看的更清晰,咱们把电路图单独拎出来看。

如图,为了检测INPUT_AD电压值,通过两个电阻R146和R149分压,然后将分得的电压值送到单片机的IO口,用单片机的ADC进行电压检测。


然后我就问他:是在实际测试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吗?


回答:这个稳压管会影响我ADC采样的电压值,当我把稳压管拆下来,电压就正常了。


然后统计了两组数据,对比稳压管拆解前后的电压,具体数据如下表:
采样的电压是不断波动的,当输入12V时,ADC电压误差还不是很大,仅仅相差0.012V,当时输入电压达到24V时,电压差值就达到了0.4V。
当我看到问题的第一反应就很熟悉,基本就知道了原因,因为我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
这个稳压管的主要作用是用来保护单片机的IO口,因为检测的电压是波动的,一旦波动太大,有可能超过单片机IO口的电压,一旦超过IO口能承受的电压,单片机就会损坏,所以加个稳压管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而且加稳压管也是一种相对简单,便宜的方案。
那为什么这个稳压管影响这么大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下面这个电路,请问大家图中电压V1是多少伏?

基础一般的同学可能会说,因为二极管反向,没有电流流过,V1被10K拉低,所以V1=0V。他们可能忽略了二极管一个比较重要的参数,反向漏电流,所以其实V1是有电压的,二极管的漏电流越大,V1电压越高。


半导体中,漏电流是不可避免的。凡是有PN结的地方都有漏电流,当二极管承受反向电压时,虽然理论上应该完全截止,但实际上并不是完全理想的截止状态,会有微弱的电流漏过去,这个电流我们叫漏电流。


电路中稳压二极管的型号是MM3Z3V3,参数如下,当反向电压为1V时,漏电流为20uA。


既然找到了原因,那怎么解决呢?


有人提议,直接将稳压二极管加在输入电压INPUT_AD,但输入电压是波动的,直接在这里放置稳压二极管可能不太好,最好在ADC接口处进行稳压。


我们实际应用中更多的是更换稳压二极管,于是我让这位兄弟尝试更换一个漏电流更小的稳压二极管,果然就好了。


虽然问题好像是解决了,但是仍然不完美,有两个疑问值得被深究:
1、数据得出有稳压二极管时,输入电压越大,ADC电压误差也越大,电压误差值从0.012V到0.4V,这个电压是怎么得来的,有没有一些具体的计算?
2、ADC引脚处稳压二极管的选型,漏电流到底为多少比较合适?uA不行,一定要na级别的吗?

另外,对于单片机ADC引脚的防护,大家还有没有其它更好的方案?


最后,再啰嗦一句,我之前一个公司有个很好的习惯,隔一段时间大家把不同工程师手上做的项目拿来分享,主要分享容易踩坑的地方,这样可以避免同一个错误大家都犯,所以搞硬件经验很重要。


也希望各位工程师们能够分享出你的故事,跟王工一起讨论,互相学习,利用公众 号这个平台让更多的人收获经验,多避雷,少踩坑。

声明:    

 
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本号对所有原创、转载文章的陈述与观点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学习和交流。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来源:硬件笔记本
电路半导体电子理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11-27
最近编辑:9小时前
硬件笔记本
本科 一点一滴,厚积薄发。
获赞 157粉丝 47文章 905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硬件工程师接外包还亏钱?我不允许

01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咱们硬件工程师接外包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也是一个不错的挣外快的途径,如果双方沟通顺畅,一拍即合,那自然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最近又有朋友有项目外包,让我帮忙给推荐有没有合适的人选,我有些犹豫,犹豫是因为怕把事情做不好。之前陆陆续续给一些朋友推荐过外包的活,但也有一些项目还没开始就没了下文,还有些工程师居然说没赚到钱还可能亏钱。我总结了一下,主要原因是沟通问题,需求不明确,很多事情一开始没有谈好。因为我也曾经受过别人的帮助,这对我来说,我觉得只是举手之劳,我纯义务帮大家牵线搭桥,只是想把事情做好,让双方都能赚到钱,自己也挣个名声。02效仿正规公司在我工作过的几家公司中,有一家让我印象特别深刻。虽然这家公司也存在不少问题,但在项目资料这一块做得非常出色,考虑得非常周全。无论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能迅速找到相关资料进行排查。我觉得这一点非常值得借鉴。作为项目的中间介绍人,我的要求是,外包方必须提供详细的产品需求文档。也就是说,你需要清楚地告诉对方,你的目标是什么?你想做出一个什么样的产品?有哪些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这些内容必须白纸黑字写清楚。在双方达成一致后,我建议工程师也制作一份项目设计方案书,征得甲方同意后再开始动手。对于一些专业的客户,他们通常能够清晰地描述需求,比如使用什么主控芯片、接口类型是eDP还是LVDS、分辨率要求、内存大小等等。这种合作起来就会顺畅很多。然而,也有一些客户,一开始就甩两张图片过来,东拼西凑一些网上的资料,然后说:“就帮我做成类似这样的。”这种不太专业的客户确实让人头疼。想做吧,又不能完全照搬;客户自己对参数又不了解,沟通起来非常费劲。虽然写文档看起来比较费事儿,但实际上它为后续的项目推进节省了大量时间,也避免了后期可能出现的扯皮情况。而且,有些客户一开始说得很好,但中途突然变卦,要求改设计,这对工程师来说无疑是额外的成本。站在咱们工程师的角度,这种情况只能明确表示:得加钱,但如果一开始没有约定好,你可能还得亏钱。总的来说,清晰的文档和明确的需求是项目顺利推进的基础,既能提高效率,也能减少不必要的麻烦。03产品需求文档内容规范我整理了一个产品需求文档内容规范,包括我之前接外包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都有补充在里面,大家可以自由借鉴修改:一、项目概述项目名称:(例如:智能家居控制系统)项目背景:(简述项目背景、目标用户、市场需求等)产品功能:(详细列出产品需要实现的所有功能,例如:远程控制、语音交互、数据采集等)产品形态:(描述产品的外观形态、尺寸、材质等,最好提供图片或视频参考)技术指标:(列出产品的关键性能指标,例如:功耗、待机时间、传输距离、响应速度等)二、开发周期项目启动时间:XX年XX月XX日项目交付时间:XX年XX月XX日关键节点时间:(例如:方案设计完成时间、原型测试完成时间、小批量试产时间等)三、方案(也可只做硬件或软件,双方需要提前沟通确认)1. 硬件方案:主控芯片: (例如:ARM Cortex-M3、ESP32等)传感器: (例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人体红外传感器等)通信模块: (例如:Wi-Fi、蓝牙、Zigbee等)电源管理: (例如:电池供电、USB供电等)其他: (例如:显示屏、按键、指示灯等)2. 软件方案:操作系统: (例如:FreeRTOS、Linux等)通信协议: (例如:MQTT、HTTP等)云平台: (例如:阿里云、腾讯云等)手机APP: (例如:Android、iOS等)3. 结构设计: (描述产品的外观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加工工艺等)四、预算硬件成本:(包括元器件成本、PCB制版成本、外壳加工成本等)软件开发成本:XX测试认证成本:(例如:CE认证、FCC认证等一般没有认证需求。)其他费用: (例如:差旅费、人工费等)五、注意事项知识产权: (明确知识产权归属问题)保密协议: (是否需要签订保密协议)售后服务: (明确售后服务内容和期限)其他: (其他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六、图片或视频(尽量提供,没有可以不提供)产品外观图片或视频:功能演示视频:其他相关图片或视频:尽可能详细地填写以上信息,工程师们才能更好地理解项目产品需求,并提供准确的方案和报价。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别忘了点赞、收藏,并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声明: 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本号对所有原创、转载文章的陈述与观点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学习和交流。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来源:硬件笔记本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