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作《只需片刻!征服螺栓校核!基于VDI 2230 Part 1&2》中,笔者观点如下:
1)模型一简称为无螺栓模型;模型二简称为梁单元模型;模型三简称为实体单元模型;模型四简称为带螺纹模型。模型一不能考虑螺栓预紧力,其他模型可以。
2)模型一和模型四,基本极少用,价值有限。
3)重点是模型二和模型模型三;模型二适合计算大规模复杂模型,模型三适合计算中小模型。
本文详细介绍模型一和模型四的特点。
1)螺栓的预紧力
模型一无法考虑。
2)被夹件的界面接触
对于两被夹件之间的摩擦接触,模型一无法考虑,只能简化为共节点或绑定接触。应该指出,共节点或绑定的区域大小要根据实际而定。
3)螺栓头与螺母的嵌入
模型一无法考虑。
4)螺栓头和螺母的承压面
模型一无法考虑
5)螺纹
模型一无法考虑
6)螺杆与孔壁的摩擦接触
模型一无法考虑
7)材料非线性
模型一无法考虑
1)螺栓的预紧力
模型四考虑。
2)被夹件的界面接触
模型四考虑。
3)螺栓头与螺母的嵌入
模型四可以考虑,但实现难度较大。
4)螺栓头和螺母的承压面
模型四考虑其与被夹件的摩擦接触。
5)螺纹
模型四考虑
6)螺杆与孔壁的摩擦接触
模型四通常不考虑,但对于紧配合螺栓或发生滑移的情况,可以考虑螺杆与孔壁的摩擦接触。
7)材料非线性
模型四可以考虑,但通常不考虑。
总结:五月我们会开八场免费直播,系统学习螺栓校核,但不需要学习模型四,因为模型四的几何建模和网格划分的工作量都极大。
模型四适合研究型的仿真,不适合工程型的仿真。
笔者宣称以下观点,有些人感到刺痛,感到不爽:
1)有兄弟不喜欢关注规范,指望软件的通用结果直接用于产品校核。我只能说,这是外行!
2)不结合规范做仿真的人都是仿真外行,都是软件玩家,糊弄领导和糊弄客户的存在!
有兄弟认为:有时候没有规范可以参考,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我的看法是:是确定真没有?还只是你不知道?
1)没有国家规范,有没有行业规范?有没有团体规范?有没有企业规范?
2)没有国内规范,有没有国外规范?
3)业内找不到规范,相近行业有没有规范?
4)没有仿真规范,有没有设计规范?有没有测试规范?
在工业界或工程界,真正完全无规范可参考不能说没有,但发生的概率是极低的,相当于你买彩 票中五百万。
话说回来,为什么要参考规范呢?
参考规范不是本质,本质是我们要保证自己的仿真是可靠的。参考规范可以证明我们的仿真是可靠的,如果规范错了,那么规范背锅。
除了规范之外,还有什么东西能证明我们的仿真是可靠的,并且一旦出事,我们也可以保全自己。
有兄弟做仿真从来不参考规范,那是因为公司没给你压力。如果公司让你对自己的仿真结果负责,你保证会乖乖的去查各种规范来保全自己。
由于认知水平和性格习惯不一样,网络世界经常发生斗嘴,这其实毫无意义。因为现实面前,人人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