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Comsol不同电极间距电弧模拟

7小时前浏览0


电弧是一种气体放电现象,电流通过某些绝缘介质所产生的瞬间火花。



文|电子F430
编辑|小苏
图|(除特殊标注外)软件供图


「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能源转换、材料加工、高压电器等关键工程领域,电弧作为典型的高温等离子体放电现象,其形态演化、能量输运及电磁特性直接决定设备运行安全性与能效水平。电极间距作为调控电弧放电行为的核心几何参数,通过改变电场分布、粒子碰撞频率及散热边界条件,显著影响电弧的点火阈值、弧柱收缩效应与等离子体参数时空分布规律。当前,基于实验观测的电弧研究受限于高温诊断技术瓶颈,难以精准捕捉电极间距变化下电弧微观粒子输运过程与宏观物理场耦合机制;而传统数值模拟多聚焦于固定间距下的电弧稳态特性分析,对不同间距工况下电弧动态演变规律的系统性研究仍存在不足,尤其在多物理场(电磁-热-流)耦合建模中,电极间距对电弧伏安特性、能量损耗及侵蚀效应的定量关联机制尚未形成统一理论框架。

Comsol作为多物理场耦合仿真平台,具备构建电弧等离子体复杂物理模型的独特优势,可实现电场、温度场、流场及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多尺度耦合计算。因此,开展基于Comsol的不同电极间距电弧模拟研究,不仅能够弥补实验研究的时空分辨率局限,揭示电极间距调控电弧行为的内在物理机制,更为高压断路器灭弧室优化设计、等离子体炬能量调控等工程应用提供关键理论支撑与数值仿真方法,对推动高温等离子体学科理论发展与相关装备技术升级具有重要学术价值与工程意义。

电弧放电

电弧放电

 

电弧是一种气体放电现象,电流通过某些绝缘介质(例如空气)所产生的瞬间火花。电弧是一种自持气体导电(电离气体中的电传导),其大多数载流子为一次电子发射所产生的电子 。

触头金属表面因一次电子发射(热离子发射、场致发射或光电发射)导致电子逸出,间隙中气体原子或分子会因电离(碰撞电离、光电离和热电离)而产生电子和离子。另外,电子或离子轰击发射表面又会引起二次电子发射。当间隙中离子浓度足够大时,间隙被电击穿而发生电弧。

 

物理场建模

 

电极间电弧模型、物理场计算条件以及网格划分如下。

物理模型
物理场边界条件
物理场网格
计算得到不同电极间距电弧模拟结果如下所示。
热点位置不同电极间距对应的温度曲线如下所示。


来源:Comsol有限元模拟
Comsol碰撞化学电子电场理论材料多尺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10-31
最近编辑:7小时前
comsol有限元模拟
硕士 | 仿真工程师,... Comsol工程师,研究方向多物理场
获赞 98粉丝 502文章 151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Comsol半导体器件热-流场计算

01 研究背景 半导体器件散热 在现代高算力时代,半导体器件散热问题至关重要。随着芯片集成度不断提高,服务器CPU、GPU及移动设备处理器的功耗持续攀升,热管理已成为制约半导体性能释放的关键瓶颈。旗舰级处理器热设计功耗已突破400W,部分GPU型号甚至突破千瓦级。温度每上升10℃,CPU 可靠性下降50%。3nm及以下工艺节点中,芯片局部热点温度远超传统散热方案应对能力。此外,散热系统成本已占高端芯片总成本的15%-25%,因此,深入研究半导体散热技术迫在眉睫。02 物理建模 物理场建模 半导体自然对流散热建模需耦合流场与温度场,以浮力驱动为核心。基于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动量守恒)、连续性方程及能量方程,引入格拉晓夫数描述浮力与粘性力比值,普朗特数关联流体热物性。采用有限元法离散控制方程,通过迭代求解流场速度分布与温度场梯度,最终量化自然对流换热系数及整体热阻,为散热结构优化提供物理依据。03 网格划分 有限元计算基础 网格划分方法半导体器件自然对流散热研究中,网格划分需综合考虑精度与效率。通常采用全局控制结合局部尺寸控制的方式,对关键部件进行局部加密。壁面附近需设置边界层网格,第一层网格高度由目标y+值决定(自然对流通常y+<1),层数不少于5层,增长率控制在1.2以内。网格类型可选择多面体混合网格或正交六面体网格,复杂几何结构可采用贴体网格,以精准贴合几何边界。04 结果展示 计算结果 计算结果如下所示。供稿丨热流Es 编辑丨小苏 审核丨赵佳乐来源:Comsol有限元模拟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