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拆解思格新能源成长史,华为旧将何以造就史上最强户储黑马!

12小时前浏览3


锂电那些事今日头条2025年10月23日 星期四



华为老将杀入户储赛道,成就最强黑马,这就是思格新能源正在上演的商业故事。


9月8日,思格新能源再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而距离上一次失效,仅仅过去18天,可见其对冲击港股的决心。


这家2022年5月才成立的公司,凭借聚焦海外、主打高端策略,内卷泥潭里杀出一条血路,迎着欧洲、澳洲等地的户储风口,3年就实现从无到有,从亏损到盈利,从创业到冲击IPO的跨越。储能行业再次诞生一匹令人刮目的黑马。


思格由在华为工作了23年的老将许映童创立,历经无线产品、智能光伏等业务部门,后担任华为AI昇腾计算业务总裁,公司研发、供应链、品牌、营销、软件等负责人均来自华为。可以说,思格身上焊上了深厚的华为烙印。


“华为班底” 坐镇,思格具备了同侪们少有的强大ICT和软件技术能力,这让其发布了号称 “全球首款AI赋能的五合一光储充产品” SigenStor。


仰仗这一拳头产品,公司在澳洲、欧洲大杀四方。叠加极端天气引发停电事故,带来储能需求快速增长,思格于海外攻城略地。


如今,随着招股书的更新,这匹史上最强户储黑马的神秘面纱被徐徐揭开。


2022年3月,当许映童离开工作了近23年的华为,旋即于两个月后在上海创办思格新能源时,他恐怕不会想到,仅仅3年时间,思格就跃升为全球户储赛道的超级大黑马。


许映童是华为光伏业务的股肱之臣,更拥有ITC、新能源和AI行业逾25年的深厚工作经验。


他1974年出生于四川,1996年7月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取得无线电学士学位。1999年1月,许映童进入华为,历任无线产品PDT经理、无线软件平台部长和无线杭州研究所所长。


进入新世纪,华为无线通讯业务快速发展,但基站能源供应问题一直未能解决,因为当时许多偏远地区无法稳定供电,只能寻求太阳能发电。于是,华为决定进军光伏领域,并依托自身通信技术积淀切入难度较大的逆变器领域。


2010年底,华为正式开始光伏序幕,次年1月份,许映童从通信板块转岗至新能源领域,出任华为智能光伏业务总裁。


十年后,得益于逆变器领域的长足进展,华为成立数字能源部门,任正非更是指出:“抓住数字能源大发展的机会窗口,扑上去、撕开它。” 他表示,低碳化、电气化、数字化转型,是华为实现快速发展的大好机会,要在数字能源领域做到技术扎根。


仰仗华为深厚的ICT技术,以及智能组件式逆变器叠加华为AI算法,华为晋升为全球光伏逆变器王者,2024年的出货量位居世界第一。

这样傲人的战绩,让许映童被誉为 “华为逆变器功臣”、“华为智能光伏开拓者”。


2019年,华为逆变器业务组织架构重新调整,许映童从当年10月开始,并行领导华为新成立的昇腾计算业务(AI计算平台),并于后一年的3月正式出任华为昇腾业务总裁。


2022年3月,许映童从华为离职,并迅速创办思格新能源,他还在2023年5月起担任通威股份独立董事。


ICT+光储+AI+人脉资源,许映童这样的经历在储能创业圈堪称 “王炸”。而且,许映童并非单打独斗,而是聚集了一批强悍的华为老将,被业内称为 “最会挖华为墙脚的人”。


资料显示,思新新能源的执行董事兼总裁张先淼、监事会主席刘秦维、解决方案销售总经理张嘉伟、营销总经理乔凌子、监事及品牌负责人杨顺霞均来自华为。


尤其是张先淼,其是华为智能光伏部门的一员大将,拥有逾17年的光储行业经验,在逆变器研发、产品设计及业务拓展方面积累了深厚的行业资源。张先淼的加盟,令思新新能源如虎添翼。


凭借这支 “华为血统” 的班底,思格全面复刻了华为的 “铁三角” 模式,涵盖技术研发、市场营销和渠道协同,实现了令人咋舌的业绩狂飙。


全球储能市场的火爆堪称炸裂,尤其进入2025年第二季度,储能赛道热辣滚烫,甚至可以说是前所未有。


CESA储能应用分会数据库统计,2025年上半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246.4GWh,同比增长115.2%,中国储能电池引领全球,出货量达到232.03GWh,同比增长118.4%。2025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储能海外订单同比暴增220.28%。


进入下半年,需求依旧强劲,头部企业基本处于满产状态。据报道,2025年第三季度,宁德时代、海辰储能等企业的订单都已延至明年年初,部分海外项目甚至需要 “加价” 才能排产。


思格新能源正是抓住了这波海外的泼天富贵,趁势起飞,完成从创业小厂到超级黑马的逆袭。


根据招股书,思格新能源公司刚成立的2022年,未产生收入,净亏损7618.7万元,次年便进入快车道,收入上升到5830.2万元,但由于规模扩张和研发投入,净亏损3.73亿元;


转折点出现在2024年,拳头产品SigenStor出货量由上一年的18MWh大幅提升至447MWh,当年实现收入13.3亿元,这一年公司首次扭亏为盈,盈利8384.5万元。


到今年前四个月,SigenStor销量进一步增至433 MWh,营收狂飙5.6倍达到12.06亿元,带动净利润上升到1.87亿元,经调整后高达4亿元。


仅仅三年内思格新能源就实现了从亏损到盈利的跨越,在任何一个高科技赛道能做到这样的成绩,都颇为罕见。


Infolink数据显示,2025上半年,思格已经跻身全球户储系统出货量TOP10,位居世界第七。超过了麦田、艾罗等同侪。

翻看招股书可以发现,思格新能源主要依赖海外市场,尤其是欧洲占比高达60%,亚太和非洲占比分别为23%和12%,而国内贡献率不到1%(2025年前4月)

欧洲是全球户储企业角逐的重镇,2022年的俄乌冲突引发欧洲能源危机,导致欧洲电价高涨,虽然后期有所回落,但依然处于历史高位。


加上欧洲老旧的电力系统和新能源之间产生了严重的错配,陈旧的基础设施难以应对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增长。储能需求持续高涨。


自创立起,思格新能源就将目光瞄向海外,并率先布局欧洲市场。截至2025年4月底,公司在全球和119家分销商合作,其中欧洲的合作伙伴最多。


借助 “华为军团” 此前的全球资源积累,思格新能源在欧洲这个高端市场持续走红。和其他储能企业陷入无休止的内卷不同,公司以 “高端化” 为市场策略,盈利能力不降反升。


市场选择上,公司将主力放在德国、爱尔兰、荷兰等成熟市场的中高端住宅及工商用户,通过技术集成和差异化优势抢占市场份额。


2023年公司毛利率为31.3%,2024年提升到46.9%,2025年前四个月进一步增长到50.9%。要知道阳光电源储能系统业务的毛利率也才40%,艾罗能源为35%,派能科技为21%。

欧洲站稳脚跟后,思格又开始进军其他市场。借助产品力、渠道合作以及快速铺货,思格在澳洲迅速崛起。其在2025年3月跃居澳大利亚户用储能市场第一名,此后连续五个月蝉联冠军,到5月份市占率攀升至31.4%,领先第二名高达两倍以上。


非洲市场也是思格重点布局的区域。尤其是南非电力紧张,该国甚至实施六级限电措施,每天停电8小时以上,无论是居民用电,还是工商企业都面临较大用电压力,光储市场需求旺盛。公司针对离网/并网切换等刚性痛点推出解决方案,产品在当地热销。


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思格成功把握住欧洲能源危机,澳洲极端天气、南非限电带来的井喷性刚需。同时避开国内无休止的内卷,在海外开辟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这些地区普遍支付能力强,且高度重视安全以及智能化,契合了思格高端产品的特性。让其可以在海外持续掘金。


思格新能源之所以能够强势崛起,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其拳头产品SigenStor。


2023年6月,成立仅一年多,思格新能源便推出了旗舰产品——五合一光储充一体机SigenStor。开创性地将光伏逆变器、直流充电模块、储能电池、能源管理系统(EMS)等模块化整合,成为行业首创。


SigenStor采用模块化、可堆叠的设计,简单堆叠或进行模块替换,就可实现定制容量,满足不同家庭的个性化能源需求,展现出灵活的可拓展性。思格过往收入中超过90%由SigenStor贡献。而且在2025年前四个月,SigenStor的毛利率提升到高达51.2%。

不仅如此,为提升客户体验,思格还开发了AI加持的mySigen App和思格云两款软件,前者提供全面可视化的能源使用信息及控制体系,通过这一App可实现对产品的实时监控、直观管理和及时故障排除;思格云则已与瑞典、荷兰、澳大利亚等多国虚拟电厂供应商实现对接,还支持自动获取超20个国家、60家电力公司的实时动态电价。


思格新能源全球销售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马锐曾公开表示,凭借AI智能调度,思格产品可有效帮助了用户降本增效,增加收益。英国某户用案例中,用户使用AI Mode将近一年的时间,月均收益率提升22%;波兰某工商业企业,电力购买成本下降42%,电力售出价格增长100%,总成本下降52%。


资料显示,思格当前拥有420位研发人员,其中60%为硕士以上学历,许多员工都是光储赛道浸淫10年甚至更久的研发老将。


公司甚至将研发部门细分为10个主要部门,分别针对产品管理、系统设计、使用寿命、系统工程、硬软件、项目管理、测试、质量和运营等等。


再加上高管团队主要来自于华为,深厚的行业积累,强大的ICT、AI、软件开发技术储备,构筑了思格独特的竞争力。


为满足高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公司已在上海临港、金桥以及江苏南通设立三大生产基地,主要包括逆变器、储能电池等等。思格还自主研发了生产执行系统(MES),以提升生产效率。

其中,在江苏南通新建的基地,将用于光储充的解决方案生产,预计电池产能1.4千兆瓦时、逆变器预计19万个,该新基地将在2026年开始生产,2026年第四季度或竣工。同时对上海临港基地进行扩建,预期于2025年6月完工。目前,其逆变器设计年产能超过31万个,储能电池超过4.3千兆瓦时。


集 合AI技术、独特产品设计,加上产能加持,思格新能源在王炸产品的带领下,一路在海外攻城略地。


成立仅三年,年收入从0飙至今年前四月的12亿元,毛利率超越苹果、特斯拉。思格新能源给本就火爆的储能赛道再添一把火。


在一级市场,思格新能源更是当红炸子鸡。成立仅2个月,SigenStor还未量产,知名机构诸如高瓴、华登国际就已在A1轮相继入场,并在A++轮追加投资。

成立仅20个月,思格就已经完成6轮融资,累计募资超7亿元,估值飞升至44亿,较种子轮的2.2亿飙升20倍。国核投资、云晖资本、钟鼎资本、余杭国投集团、天堂硅谷等为其一掷千金。


然而,今年2月,思格就提交招股申请,可不到两个月就收到证监 会的问询函,对股权代持、技术独立性、数据安全等核心问题发出 “灵魂拷问”。


随后,其招股书因未能在半年内实现上市聆讯而失效,19天后,思格新能源再度递表,但仍有不少疑问未能消除。


首当其冲的就是其和华为的联系。不难看出,这家户储黑马自出生起就带有强烈的 “华为” 烙印,在极短时间研发新品,再通过精准营销、全球布局的 “急行军” 在海外市场一路披荆斩棘。而且,其扩张方式和华为打造 “爆款” 的营销思路颇为相似。这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当下宁德时代和海辰储能之间的纠 纷。


因此,这引出对创始人代持及潜在的竞业禁止风险的忧虑。招股书显示,许映童75%的股权直到2023年10月仍由其岳母及配偶杨婷代持。他本人直到2023年12月才出任公司法定代表人。


那么这一操作,是否因为和前雇主华为签订的竞业协议条款?要知道,华为手握超万项光储专利,倘若发起针对性的狙击,思格是否能够阻挡?


其次,监管层还对思格 “成立两年即成全球领先者” 的真实性发出了质疑,要求披露实际控制人创业前是否已开展相关业务。


与此同时,证 监会还要求公司说明旗下APP “mySigen”,可收集60国用户的用电数据,“是否存在向第三方提供信息” 的风险。


在业务模式方面,思格新能源过度依赖SigenStor单一产品,且客户集中在欧洲。2023年、2024年及2025年1-4月间,其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高达72.5%、37.1%及42.2%,最大客户的贡献率也有22.9%、8.9%及14.1%。


同时,其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在不断上升,截至2025年7月末,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为15.55亿元,短短三个月增加了10.29亿元。


最为关键的是,SigenStor的平均售价在一路下滑,2023年,SigenStor售价为3.17元/wh,到了2024年跌到2.69元,今年一路下滑至2.54元。

公司声称要让利经销商,以维持市场地位,但如果价格持续下降,其 “高毛利” 的神话恐将终结。


为打破单一产品依赖症,思格切入工商储领域,并推出新品SigenStack(据称手握1.2GWh订单),以打造第二增长曲线,但目前还未有太多业绩贡献。


与此同时,一众中国储能企业已经嗅到巨大的市场机遇,其中就包括许映童的继任者、华为原智能光伏业务总裁陈国光创立的摩瓦新能源。摩瓦同样聚焦欧洲户储市场,双方的目标客群、产品定位、市场策略高度重叠,不可避免正面交锋,将成为思格最强的 “竞争对手”。


而国内玩家也虎视眈眈,艾罗能源也开始主打光储一体机,虽然产品力稍逊于后者,但艾罗更早抓住了工商业储能的先发红利。


别忘了,海外还有特斯拉、华为、阳光电源、派能科技、比亚迪等行业翘楚。


还需要注意的是,思格新能源一系列融资的背后也并非没有条件。根据思格新能源与投资机构签订的上市对赌合约,若公司撤回IPO或上市遭到拒绝/退回,又或者并未在提交上市申请后的18个月内完成港股上市,则有可能触发相关赎回、撤资条款。


最新版招股书显示,截止2025年7月末,思格新能源拥有现金储备11.34亿元,若是剔除有息借款,其资金净值约为5.15亿元。无疑,上市成败可能对思格新能源产生深远影响。


储能作为一个超级重资产,且产品运营周期在20年以上的行当,在激烈博弈与深度内卷的当下,最为考验产业链各企业的周期生存能力。作为行业后起之秀,靠着独特的产品力和方法论 “闪电崛起”,闪耀产业与资本市场,但此次思格冲锋港股成败尚未可知,加上行业竞争加剧,这匹超级黑马还需用时间及表现去印证其穿越周期的能力。

           
锂电那些事免责声明            
         
      本公众 号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平台,小编整理,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报道错误或侵权,请尽快私信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修正或删除处理。谢谢!              



来源:锂电那些事
电源电力新能源通信材料太阳能储能控制装配电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10-31
最近编辑:12小时前
锂电那些事
本科 | 技术总监 锂电设备、工艺和材料技术研发应
获赞 208粉丝 221文章 2589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宁德时代,否认固态电池传闻!

锂电那些事今日第三条2025年10月14日 星期二近日,网络上流传一则引发广泛关注的消息,称宁德时代(CATL)计划于2027年量产续航高达2000公里、能量密度高达 450Wh/kg 的固态电池。 对此,宁德时代正式回应称,这些传言完全不属实。公司表示,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进程,包括供应链建设,仍需一定时间。宁德时代持续投入固态电池研发,保持行业领先的技术优势,预计将在2027年实现小规模试生产,并计划在2030年左右实现大规模量产与商业应用。 业内人士普遍认同这一判断。固态电池的“理论可行性”已得到验证,但从实验室走向量产线,还需在材料工艺、成本控制、生产一致性等工程层面取得突破。即便宁德时代在固态电池领域持续取得技术突破,但距离成熟的产业化和市场落地仍需时间。 尽管固态电池尚未进入量产阶段,宁德时代在其他电池技术领域持续推出新品: 2024年11月,宁德时代发布了专为重型卡车设计的 Tectrans 电池系统,单体容量高达 1000 kWh(千瓦时),在商用车领域引起轰动。2025年9月,公司宣布其在上海车展首发的钠离子电池 Naxtra 已达到量产阶段前的准备状态,能量密度约为 175 Wh/kg,可实现最长500公里续航,计划于2026年量产。同月,宁德时代钠新电池通过了GB 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以下简称“新国标”)认证,成为全球首款通过新国标认证的钠离子电池。2025年9月,宁德时代在德国慕尼黑举办新品发布会,全球首次推出电池领域最高安全等级的NP3.0(No Propogation 3.0)技术平台,并正式发布首款搭载该技术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产品——神行Pro。此外,宁德时代近日宣布计划于2026年推出全新的 8系高镍三元电池,并率先搭载在部分主流车企的增程式电动车型上。这被视为宁德时代试图在三元电池领域重夺技术与市场优势的重要一步。 据悉,8系高镍电池是宁德时代曾经的明星产品,镍含量高达约80%,其余部分为钴和锰。凭借高能量密度,这一技术一度被广泛应用于广汽埃安、蔚来、小鹏等十余家车企的多款车型。然而,由于早期验证不完整、热管理技术不足,行业中频繁传出热失控事件,8系电池逐渐被视为“高风险”方案。尽管如此,宁德时代始终坚持研发,强调“放弃8系就等于放弃高端市场”。这些产品显示,宁德时代的创新路径并非单一押注固态电池,而是在多路线并行推进:包括锂离子体系的高能量密度演进、钠离子替代方案,以及针对不同应用场景(乘用车、商用车、航空器)的电化学体系布局。 锂电那些事免责声明 本公众 号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平台,小编整理,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报道错误或侵权,请尽快私信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修正或删除处理。谢谢! 来源:锂电那些事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