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基于统计能量法的核电站主控室空间吸声体设计优化

7小时前浏览0
 
     

引言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的修订与实施,核电厂内噪声控制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核电厂内设备和管道产生的振动通过建筑结构传播,形成辐射噪声,不仅影响声环境,还对工作人员的健康构成威胁。传统减振降噪措施受安装空间和特殊环境要求的限制,效果有限。懿朵科技凭借其在振动噪声及可靠性服 务领域的深厚积累,通过应用统计能量法(SEA),对核电站主控室空间吸声体进行设计优化,有效解决了低频降噪难题。

     

、研究背景

1.1研究背景

核电厂内噪声问题主要源于设备和管道的振动,这些振动通过建筑结构传播,形成难以控制的辐射噪声。传统减振降噪措施在安装空间和特殊环境要求下效果不佳,尤其是低频噪声的控制更为困难。声学超材料在低频降噪方面表现突出,但其安装铺设、集成设计及宽频噪声抑制仍面临挑战。

1.2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研究对象与仿真模型

本研究以某核电站主控室为对象,构建了包括主控室内部空间、壁面与顶部、评价面及壁面振动速度激励的仿真模型。通过3D子系统描述主控室内部空间,2D子系统描述顶部与壁面,评价面用于评估人耳处的噪声声压级。

   

图1 仿真模型

1.2.2吸声体设计与仿真分析

懿朵科技采用了中低频和中高频两种空间吸声体,结合统计能量法(SEA),对吸声体的降噪效果进行仿真评估。GSEA方法通过将结构划分为若干能量子系统,分析子系统间的能量传递和分布,实现了高效、准确的声学仿真计算。

   

图2 中低频吸声体

   

图3 中高频吸声体

   

图4 吸声体吸声系数


、仿真假设与基本原理

为确保声学仿真计算的快速、高效和准确,本研究基于以下基本假设:

1. 系统能量守恒假设:假定系统内部及与外部的能量传递保持守恒,便于分析声能分布与传递。

2. 声学激励无关性假设:假定各子系统受到的声学激励相互独立,可按频率段分解处理,简化声场分析。

3. 系统结构简化假设:将复杂结构分解为多个子系统,并假定子系统间耦合关系为线性,降低计算复杂度。

   

图5 仿真分析流程


仿真结果与优化方案

1) 不同类型吸声体降噪效果

仿真评估了无吸声体、铺设中低频吸声体及铺设中高频吸声体情况下的声压级及降噪量。结果表明,中低频和中高频吸声体的组合使用,能够显著降低主控室内的噪声水平。

   

图6不同类型吸声体下主控室声场云图分布(315Hz)


2) 不同厚度与面积吸声体效果

进一步仿真了不同厚度(10cm、6cm、2cm)和不同铺设面积(10%、20%、30%、40%、50%)的中高频吸声体的降噪效果。结果显示,随着吸声体厚度的增加和铺设面积的扩大,降噪效果显著提升。

   

图7不同厚度中高频吸声体下主控室声压级频谱


3) 优化组合方案

通过对比不同组合方式的降噪效果,懿朵科技发现中低频吸声体与中高频吸声体的组合使用,降噪效果最佳,达5dB(A)以上,且降噪频带从低频到高频均有效。这一组合方案成为主控室降噪的首选方案。


三、结论与展望

1. 本研究进行了低频宽带的吸声结构设计,弥补传统材料低频吸声不足的缺陷,针对性解决核电站主控室的低频降噪问题。

2. 以核电站主控室为对象,使用统计能量法,建立大空间宽频噪声仿真分析流程及方法。

3. 通过仿真计算,优化空间吸声体的布置方案,并对比验证不同方案之间的降噪效果。其中中低频吸声体与中高频吸声体组合降噪达9.2dB(A),降噪频带从低频到高频均有效,为主控室降噪首选方案。


来源:懿朵科技
振动建筑声学材料控制管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10-31
最近编辑:7小时前
懿朵科技
签名征集中
获赞 27粉丝 23文章 140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AI驱动虚拟心脏模型】揭秘达索系统AI驱动的新一代数字孪生技术

近日,达索系统宣布其“数字心脏项目”(Living Heart Project)迎来重要进展——新一代基于人工智能的虚拟心脏模型正式进入测试阶段。这一模型不仅支持高度个性化定制,还能大幅提升医疗器械的研发效率与临床审批速度。作为虚拟孪生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应用的先锋,这一进展也为懿朵科技在心血管仿真与数字器官方向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借鉴。 项目进展:数字心脏虚拟孪生技术测试当前测试: 团队正对新一代可定制的心脏模型(针对个体/群体)进行测试。核心价值: 通过AI实现自动化定制,以简化和加速医疗器械的开发进程。战略意义: 此次测试是落实《ENRICHMENT Playbook》的关键一步,旨在将虚拟孪生技术的成功经验从心脏拓展到其他器官系统。 高度定制化:从“群体”到“个体”的跨越新一代数字心脏模型基于达索系统3DEXPERIENCE平台构建,具备全参数化建模能力。用户可通过缩放、参数调整甚至手动拖拽等方式,快速生成符合特定患者或人群心脏结构的模型。几乎任何几何形状的调整都会自动同步更新至有限元模型,极大简化了传统建模中复杂且耗时的重构流程。AI赋能:虚拟患者“孪生”成千上万该模型依托项目多年积累的真实患者数据,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能够生成海量虚拟患者数据。这些数据不仅可用于训练更精准的AI算法,还能帮助研究人员和医生在不依赖实体试验的情况下,深入预测不同群体对药物或治疗方案的响应。这意味着,医疗器械的开发和测试将更快、更经济、更符合伦理。紧跟行业指南,拓展多器官应用此次测试紧随《ENRICHMENT Playbook》的发布。该指南由达索系统与FDA合作推出,系统阐述了如何利用虚拟孪生技术优化临床试验流程。这也标志着虚拟心脏模型的成功正逐步拓展至肝、肾等其他器官,为多器官数字孪生技术的发展奠定基础。四大技术亮点,重塑仿真流程高度定制化:基于3DEXPERIENCE平台,新一代虚拟心脏模型支持缩放、参数调整和手动拖拽变形,轻松实现个性化定制。精准仿真:支持根据几何形状灵活调整心肌纤维方向,提高心肌结构仿真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决策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快速网格划分:有限元模型网格重新划分迅速,相关联的点集 合、单元集 合和面集 合同步更新,避免了繁琐的重新设置步骤,加速了研发进程。自动化后处理:仿真结果自动化处理,可输出心电图、各腔室压力-容积环、射血分数等关键指标,为研究人员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 结语虚拟孪生技术正在彻底改变医疗行业的研发范式。达索系统在数字心脏领域的突破,不仅展示了AI与仿真深度融合的巨大潜力,也为医疗行业提供了清晰的技术路径与市场前景。懿朵科技将持续推动该技术发展,并致力于将先进的虚拟孪生方法融入本土化解决方案中,助力中国医疗器械企业提质增效、推动精准医疗向前迈进。来源:懿朵科技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