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索和构建融合深度学习技术的电阻抗(EIT)、电磁(EMT)与电容层析成像(ECT)方法,以提升成像分辨率、抗噪能力和重建速度。传统层析成像方法依赖于迭代反演与物理建模,存在非线性强、病态性高、对噪声敏感等问题,限制了其在实际工业过程监测与生物医学成像中的应用性能。为克服这些挑战,本课题系统设计了多种基于CNN、VGG、ResNet、U-Net、Transformer等结构的深度成像网络,分别适配电阻抗、电磁与电容层析采集模型。研究内容包括:(1)建立统一的数据模拟与采集框架,实现不同成像模式下的训练样本构建;(2)提出多种神经网络架构,以加强对目标边界与导电/电容特性分布的精确建模;(3)开展仿真与实验验证,量化对不同噪声水平与非理想边界条件下的鲁棒性。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推动深度学习在无创层析成像领域的理论创新,也为工业过程控制、生物组织识别及智能诊疗系统提供高精度、高效率的成像解决方案。
关键词:电阻抗层析成像(EIT, 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电磁层析成像(EMT, Electromagnetic Tomography),电容层析成像(ECT, Electrical Capacitance Tomography),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图像重建(Image Reconstruction),卷积神经网络(CNN),非线性反演(Nonlinear Inversion)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度学习已成为解决高维、非线性、病态反演问题的重要手段。在电性层析成像(Electrical Tomography)领域,包括电阻抗层析成像(EIT)、电磁层析成像(EMT)与电容层析成像(ECT)等方法广泛应用于医疗影像、工业检测与地质探测等领域。然而,这些方法长期受限于图像分辨率低、抗噪性能弱与传统反演算法效率低等问题。

图1 层析成像系统原理图
本项目致力于构建融合深度神经网络的高精度层析成像重建框架,构建高质量仿真数据集,突破传统反演模型的限制,推动无创、低成本、高时空分辨率的成像技术迈向智能化、高精度的新阶段。
2.1 仿真模型搭建与基础场域设定
本研究基于 EIDORS 工具箱构建二维有限元模型,采用圆形场域与 16 电极等间距布设,选用 'h2d0c' 或 'f2d1t3' 等预定义模型作为基础网格。在每一组样本中,将理想均匀背景电导率模型 img_bg 作为参考模型,后续扰动在此基础上叠加形成目标图像 img_target。
2.2 掩码设计与多形状目标插入策略
每一组样本数据通过向背景模型中插入 1~4 个形状随机的电导率扰动区域构建,目标形状包括:
每个目标形状满足以下原则:
随机位置
随机大小
互不重叠
半圆形目标限制
所有目标区域通过判断 FEM 网格单元质心是否落入给定几何范围内构造掩码,并统一赋予电导率扰动值(如 +1)。
2.3 正向电压模拟与样本存储
对每一组 img_target 与其对应的 img_bg 执行前向求解,得到扰动前后边界电压分布 v_bg 与 v_target。最终每个样本包含:
数据集共构建上万组样本,确保具备丰富的几何结构、多目标组合以及随机扰动条件,适用于神经网络训练与泛化能力评估。




图2 数据集构建过程
3.1 网络输入构建:电压图像化
原始电压数据为来自前向正问题仿真的边界测量(208 通道),通过下述步骤转换为网络可处理的二维图像:
归一化差分电压:

图像重构格式:将 208 通道映射为13×16的二维电压图像。
尺寸标准化:所有图像 resize 为 224×224,并复 制为 3 通道 RGB 格式,以适配 CNN 输入。
3.2 网络架构设计:迁移学习回归结构
为高效提取电压图像特征并实现像素级电导率回归,本研究基于经典预训练模型构建 EIT 回归网络,具体如下:
✅使用模型:
✅修改方法:

3.3 训练设置与超参数
使用 Adam 优化器进行训练,参数设置如下:

训练过程中记录 training-progress,支持恢复训练和保存训练日志。



图3 多种神经网络架构
3.4 回归预测与差分重建对比
针对验证集中的测试样本,分别通过:
网络预测
传统方法
最终绘制如下 3 种图像:
用于直观比较两种方法的重建质量与几何恢复能力。




图4 多种仿真重构结果
图4展示了三种图像的重建结果对比,用于评估深度学习模型在电阻抗成像中的性能表现:
此结果说明,通过大量仿真数据训练得到的神经网络,能够准确学习电压-电导率的非线性映射关系,适合用于实时、高精度的电阻抗成像重建任务。
专业电学层析成像服务,电阻抗EIT、电容 ECT、电磁 EMT等,仿真需求轻松搞定!
1. 正问题仿真:COMSOL&Matlab
2. 逆问题仿真:Eidors&Matlab求解,Python神经网络
3. 电极数量:8, 16, 32 或更多
4. 模型求解:边界电压、灵敏度矩阵、电导率分布
5. 传统算法:Tikhonov, Noser, Landweber, CG, Laplace, TV 等
6. 支持深度学习:RBF, CNN, ResNet, U-Net,GAN, VAE等
7. 可做硬件实物,软件可视化和临床分析
8. 应用领域:心肺功能、手势识别、无损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