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实现高精度与低成本CFD模拟的一些建议

精品
作者优秀平台推荐
详细信息
文章亮点
作者优秀
优秀教师/意见领袖/博士学历/特邀专家
平台推荐
内容稀缺
19小时前浏览7

1 CFD模型假设及其对结果的影响

1.1 几何假设

  • 几何简化(移除细小特征、尖角、螺栓等)

    • 影响:减少网格规模与计算成本,但可能会忽略一些诸如流动分离、漩涡等物理现象

  • 对称性假设(建立1/2、1/4或周期对称模型)

    • 影响:节省计算时间,但可能掩盖非对称不稳定性或涡旋脱落等物理现象

  • 二维与三维建模选择

    • 影响:二维计算更快,但无法捕捉三维湍流、漩涡或二次流等物理现象

1.2 物理与流动假设

  • 稳态与瞬态选择

    • 稳态假设流动不随时间变化

    • 影响:无法捕捉振荡、涡旋脱落、燃烧不稳定性或喘振现象

  • 单相与多相流设定

    • 多数流动被简化为单相模型(纯空气/纯水流)

    • 影响:忽略气泡/液滴效应、沸腾、空化或颗粒输运过程

  • 不可压缩与可压缩模型

    • 假设密度恒定(马赫数<0.3时成立)

    • 影响:在可压缩/高速流动中会产生错误预测

  • 层流与湍流模型

    • 层流假设可能低估混合效率与压降

    • 湍流模型均为近似模型(RANS/LES/DNS对比)

  • 热力学假设

    • 恒定物性参数(μ, k, Cp)与变物性参数选择

    • 忽略或简化辐射模型(灰体假设)

    • 影响:导致传热、燃烧、冷却过程的计算误差

1.3 数值方法与模型假设

  • 湍流模型(k-ε, k-ω, SST, LES, DNS)

    • RANS模型假设各向同性湍流→忽略强各向异性(旋流、射流、分离)

    • 影响:产生阻力、升力、传热预测误差

  • 壁面处理(壁面函数与低y+模型)

    • 壁面函数采用对数律分布假设

    • 影响:粗网格会导致近壁面剪切应力与传热计算错误

  • 离散格式(一阶/二阶/高阶)

    • 一阶格式稳定但耗散性强→低估梯度变化

    • 高阶格式精度高但计算昂贵

  • 边界条件

    • 采用均匀入口速度而非分布剖面

    • 理想化出口条件(压力出口/零梯度)

    • 影响:显著影响再循环区与压降计算

1.4 材料与边界假设

  • 牛顿流体假设→忽略非牛顿效应(聚合物熔体、浆料、血液)

  • 恒定热通量/恒定壁温假设

  • 无滑移壁面条件(适用于多数流动,但微纳流动可能出现滑移)

  • 绝热壁面假设→忽略实际热损失

对CFD结果的影响:

  • 压降预测可能偏低或偏高

  • 错误热力学假设会导致传热系数(Nu)出现10–30%偏差

  • 湍流与混合过程强烈依赖于湍流模型选择

  • 使用对称或二维简化会遗漏二次涡旋的速度场特征

  • 燃烧/排放结果对反应模型高度敏感(平衡假设与有限速率模型)

2 CFD计算域优化选择

  • 物理驱动:包含足够域空间以捕捉流动发展、尾流、再循环和扩散现象

  • 最小物理模型优先:

    • 稳态RANS成本最低

    • 非稳态RANS耗时多于稳态RANS

    • 混合RANS

    • 特殊情况使用LES

  • 边界独立性:边界设置需足够远离感兴趣区域以避免影响

  • 计算效率:最小化关键流动区域外的计算体积

  • 利用对称/周期性(1/2、1/4、1/N扇形区域)

  • 远场修剪最小化:入口上游3–5L,出口下游8–12L(根据回流风险调整,L为特征尺寸)

  • 模型替代细节:用多孔介质/作动盘模型替代管束、筛网、格栅——单次标定即可重复使用

3 网格选择

  • 在梯度显著区域加密网格:剪切层、再循环区、分离区、射流、火焰区域

  • 边界层处理:传热或分离关键区域→y+≈1,30–40层网格,增长率≤1.2

  • 采用壁面函数时 → y+值30-100,网格层数12-20层,增长比≤1.3

  • 网格质量:最大偏斜度<0.85,正交质量>0.2,非正交性<65°

  • 网格无关性验证(3层级):粗网格/基准网格/细网格;当关键性能指标差异≤1-2%时终止验证

湍流模型与数值方法选择:

  • 分离流/逆压梯度流动采用k-ω SST模型;良性内部流动采用可实现k-ε模型

  • DES/SAS仅用于决定关键性能指标的限定区域(采用重叠网格/区域划分法)

  • 初始计算采用一阶格式促进收敛,最终计算采用二阶格式确保精度

  • 欠松弛因子/CFL数渐进调整:起始值取保守值,逐步调整至稳定状态以减少迭代次数

4 合适的边界条件

  • 预先通过理论计算确保质量/热量平衡。采用经验关联式(Dittus–Boelter公式、Gnielinski公式、Ergun公式)确定预期值

  • 入口湍流设置:若无实测数据,采用实际湍流强度(1-10%)及特征长度l≈0.07D

  • 出口边界:优先选用压力出口,需明确定义回流温度/组分参数

5 收敛准则

  • 瞬态计算判据(仅在必需时启用)

    • 若声频/相位无关紧要,优先选用URANS或相位平均法替代完整LES模拟

    • 时间步长设置:目标CFL数1-5(URANS)或≤1(LES解析最小涡尺度时)

    • 除非叶片通过效应主导关键性能指标,否则优先选用多重参考系法而非滑移网格法

  • 避免仅依靠残差曲线判断收敛

  • 使用流动监测器并满足以下要求:

    • 残差≤1e-4(RANS)且保持平稳

    • 多个流通过程中波动<1%

    • 质量/能量不平衡度<0.5%

6 CFD结果可信度验证

6.1 网格无关性验证

  • 运行粗、中、细三级网格

  • 确保关键输出参数(压降、努塞尔数、速度剖面)在特定细化程度后变化范围<2–5%

  • 采用网格收敛指数(Grid Convergence Index ,GCI)进行量化评估

6.2 边界无关性验证

  • 调整计算域尺寸与边界位置

  • 确保关注区域结果变化幅度<2–3%

6.3 CFD模型敏感性分析

  • 对比不同RANS模型(k-ε、k-ω、SST),必要时比较LES/DNS

  • 根据流场特性(分离流、旋流、浮力效应)选择与参考数据最吻合的模型

6.4 实验数据对比

  • 采用公开基准案例:

    • 管道流(Re=44,000经典案例)

    • 后向台阶流

    • 平板边界层

    • NACA翼型(空气动力学)

    • 加热槽道流(传热分析)

  • 对比参数:速度、压力、温度、湍流强度、阻力/升力系数等

6.5 无量纲验证

  • 使用无量纲群保证普适性:雷诺数、努塞尔数、普朗特数、斯坦顿数、摩擦系数、马赫数等

  • 实现不同尺度的对比验证

6.6 不确定度量化

  • 数值离散、边界条件和输入数据导致的统计误差评估

  • 常用标准:ASME V&V 20-2009(R2021)

来源:CFD之道

多相流燃烧多孔介质湍流CONVERGE理论材料螺栓管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10-26
最近编辑:19小时前
CFD之道
博士 | 教师 探讨CFD职场生活,闲谈CFD里外
获赞 2660粉丝 12213文章 860课程 27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