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基于LS_DYNA的气动钉枪枪针组件的动态特性分析

7小时前浏览2
气动钉枪是一种广泛用于房屋建筑、室内装潢 及家具制造的气动工具。其工作原理是气缸内的高压气体冲击枪针而将枪钉植入对象中。在工作过程中 枪针是直接受力部件,其受力特性将直接影响到整个产品的寿命。

1 枪针组件的冲击系统

气动钉枪是一种以高压气体为动力源的气动工具,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中对气钉枪的主要零部件进行说明。当扣动扳机时高压气体快速充满内缸,在内缸高压气体的作用下推动枪针加速运动从而将枪钉植入对象中。当活塞到达下端的时候,缓冲垫对其起到缓冲作用,在活塞的作用力下缓冲垫产生径向变形,由于气缸和缓冲垫紧密接触因此对缓冲垫的径向变形起到约束作用,这为后续的仿真模型简化提供了有力的参考。
气钉枪在整个工作过程中系统的受力状态涉及到枪针对枪钉的冲击、枪钉对木块的侵蚀、橡胶对活塞的缓冲以及各个部件之间的接触摩擦等高度非线性的问题。在气钉枪的整个零部件中枪针组件是直接传递作用力的部件其受力状况最为复杂。枪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由活塞和枪针组成,二者通过螺纹连接配合在一起。在高压气体的作用下由于活塞上端的作用力P1大于下端作用力P2,在二者压力差的作用下驱动活塞高速冲击枪钉从而将枪钉植入对象中。枪针的材料为H13是一种高性能高价格的合金钢。

2 LS_DYNA仿真分析

2.1 网格划分
气动钉枪枪针组件由活塞和枪针组成,二者通过螺纹配合在一起。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枪针组件还需配合缓冲垫、气缸、枪嘴等零件才能正常工作。模型处理方法为:首先利用三维造型软件建立几何模型,然后将几何模型导入前处理软件中进行网格划分,从而得到结构的网格模型。图3为结构网格模型示意图。为了提高计算精度、减少网格数量和计算时间除了枪钉头部尖端的地方其余部分全部采用六面体网格。由于木头材料涉及到失效,需要采用足够细化的网格以达到精度的需求,但木头体积相对较大,如果全部采用细化网格将会大大增加计算成本,所以对松木模型采用过渡网格的形式。图4为木头模型过渡网格示意图。
2.2 材料模型
枪针工作时受到很强的冲击载荷,此时采用普通弹塑性本构模型已不再合适,需要考虑结构受到冲击载荷时伴随的应变率效应。对于本模型中的枪针、活塞和钉子采用LS_DYNA中的∗mat simplified johnson cook模型 此模型是∗mat johnson cook的一种简化形式能够考虑应变率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表1为枪针、活塞和钉子的材料性能参数。
缓冲垫的材料是橡胶为一种非线性超弹性材料。通常描述橡胶性能的本构模型有Mooney Rivlin、Neo-hook、Ogden 和 Arruda&Boyce 等。 综合考虑求解需要以及实验条件,模型采用Mooney Rivlin 模型。通过实验曲线拟合出橡胶的材料参数为A10= 5.420MPa,A01=0.247MPa。
木头为一种各向异性材料,其在轴向方向的强度远大于另外两个方向的强度。通常轴向弹性模量与径向和切向弹性模量之比约为20∶1.6∶1。近 似可将其看做横观各向同性材料,其材料模型采用∗Mat Wood模型。
对于枪嘴、气缸由于其材料为刚材且变形量小而且是非主要关心区域,将其处理为刚体以简化计算。
2.3 边界条件
气动钉枪正常工作时,作用于活塞后端的高压气体驱动枪针快速撞击枪钉从而将枪钉植入木块中。通过对钉枪结构的处理,利用PCB动态压力传感器分别测得内缸和外缸的压力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内缸为距活塞上部最近的腔室,而外缸为距活塞下部最近的腔室,二者的压力差即为作用于活塞上驱动活塞运动的净压力。图5为钉枪实际打钉阶段作用于活塞上的净压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将其作为边界条件施加于有限元模型。由于枪嘴和气缸相对于枪针组件静止,将其作为固定边界条件处理。整个模型各部件之间的关系通过接触来实现。
2.4 仿真结果
通过对接触、沙漏和阻尼等参数的控制,利用 LS_DYNA求解器对枪针组件工作过程进行求解。图6为枪针组件将枪钉植入松木中某2个时刻的应力云图。为方便观察钉子在松木中的运动状况,图中松木只显示1/2模型。图7为枪针在工作过程中每一时刻的最大等效应力随时间的变化过程,从图中可以看出最大应力发生在枪针与枪钉接触的瞬间并且位于枪针的头部,这与实际过程中枪针头部容易产生剥落现象一致。
图8为距枪针头部20mm处某单元应变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从应变波曲线中可以看出枪针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承受着拉伸和压缩应力的共同作用。由应力波理论可知,当枪针撞击钉子后,从撞击界面处产生压缩波,此压缩波到达自由界面后会产生拉伸波,因此枪针在工作时承受着拉伸与压缩的变 化载荷。
在做动力仿真分析时,能量变化曲线可以作为判断仿真结果正确与否的一个重要依据。图9为分析过程中整个模型能量变化曲线。从图7中可以看出 在外力的作用下系统的动能越来越大,随着钉子被植入木块中外力所做的功很大一部分被阻尼、接触界面的滑移等因素消耗掉,所以系统的动能逐渐减小。由于系统的初始动能和内能为零,在整个分析过程中系统的总能量等于外力所做的功,因此从能量变化的角度分析,此系统的能量变化是合理的。

3 仿真结果的实验验证

为获得枪针组件工作时枪针中的应力变化情况以及为便于对有限元仿真的结果进行有效评估。通过动态应变仪测量枪针组件工作时枪针头部的应变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由于枪针组件位于气缸内部不能直接测量,需要对枪针结构进行改进,图10为对枪针进行改进之后的测量系统。
因为枪针在接触枪钉之前其内部的应变变化极其微小,与接触之后的应变数值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只考虑枪针与枪钉接触之后的应变变化,利用动态应变仪对枪针工作过程中的应变进行测量,结果如图11所示。

4 结果分析

以上分别对枪针组件的工作过程进行了仿真和实验分析,并分别获得了距离枪针头部20mm处的应变随时间的变化曲线。通过图8与图11的对比发现虽然两图细节上存在一些差异,但从应变幅值极其变化趋势能明显看出枪针在工作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过程。
a.从两图中都可以看出枪针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既承受压应力同时又承受着等幅的拉应力。因为当枪针撞击钉子后,从撞击界面处产生压缩波当此压缩波到达自由界面后会产生拉伸波从而使得枪针中既存在压应力同时也存在较大的拉应力。
b.仿真结果中的应变幅值较实验值略小且仿真过程中枪针的工作时间较实验值长,可能是因为施加于活塞上的压力偏小的缘故。因为施加于活塞上的压力为气缸内部的压力,而气缸内部的压力是通过一根圆管引出测得当气体到达传感器位置时存在损耗和延时现象所以造成上述差别。
c.从应变波曲线中可以看出,随着枪钉被植入木块中应变波幅值逐渐减小。因为当枪针刚接触枪钉时,枪针的速度为最大根据波动理论,冲击产生的瞬态应力与速度成正比,所以此时应变负值较大。另外在枪针接触枪钉之初由于木块对枪钉的阻力较小,枪钉的瞬时速度可能高于枪针速度,致使两者发生瞬时的脱离,此时到达枪针头部的应力会反射成等幅且符号相反的应力。随着钉子被植入木块中越来越深,木块对钉子阻力越来越大 枪针速度较小,外荷载所做功大部分通过枪钉传到木块中,从而使得枪针中的应变变化越来越小。
d.从枪针中每一时刻的最大等效应力可以看,出最大应力发生在枪针与枪钉接触的瞬间,最大等效应力为381MPa。随着枪钉被逐渐植入松木中,枪钉速度越来越慢,由于冲击力与冲击速度成正比,最大等效应力随之逐渐减小。等效应力是判断金属材料是否发生塑性变形的一个重要标准,针对枪针材料,其屈服极限大约为1400MPa,由于枪针工作时的最大等效应力远小于枪针的屈服极限,可以适当放宽枪针工作时的最大等效应力,权衡减材与提高最大等效应力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保证适量减少枪针寿命的同时降低其生产成本。

网络整理,仅限内部分享,禁止商用,数据信息需要甄别

来源:机电君
非线性建筑理论减材材料控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10-19
最近编辑:7小时前
ErNan.Chen🍃
硕士 | CAE工程师 即物而穷其理
获赞 44粉丝 77文章 93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杆类扭转后为什么直径会变大

当杆类零件受到扭转(扭矩)作用时,其直径可能会略微变大,这种现象主要由 材料的泊松效应(Poisson's Effect) 和 剪切应变引起的几何变形共同导致。1. 泊松效应(Poisson's Effect)现象:材料在轴向(长度方向)受拉或受压时,横向(径向)尺寸会反向变化。拉伸:长度增加 → 直径减小(常见于普通拉伸试验)。压缩:长度缩短 → 直径增大。扭转时的特殊性:扭转会在杆件表面产生 斜向拉伸和压缩应变(与轴线成45°方向),通过泊松效应间接导致径向膨胀2. 扭转中的应变分析(1) 剪切应变主导扭转在杆件内部产生 剪切应力( τ)和剪切应变( γ),最大剪切应变位于表面。剪切应变会改变材料的局部形状,使表面微元从正方形变为菱形。(2) 斜向应变分解将剪切应变分解到45°方向时,会发现:一个对角线方向受拉(长度增加), 通过泊松效应导致垂直方向(径向)收缩。另一个对角线方向受压(长度缩短),通过泊松效应导致垂直方向(径向)扩张。净效应:受压方向的泊松效应占主导,最终表现为 直径略微增大。3. 理论公式推导对于线弹性材料,扭转引起的直径变化可通过以下步骤估算:4. 有限元分析(如Workbench)中的表现在仿真中,若观察到扭转后直径增大,需注意:材料模型:必须包含泊松比(通常金属 0.3)。大变形效应:若变形显著,需开启 Large Deflection 选项以考虑几何非线性。网格精度:表面网格需足够密以捕捉剪切应变梯度。5. 实际应用中的案例橡胶棒扭转:因泊松比大(v=0.5),直径变化明显。金属轴扭转:直径变化微小(可能仅微米级),但高精度场合需考虑。塑性变形:若扭矩超过弹性极限,直径增大可能不可逆(如扭力扳手过载时)。6. 如何验证?理论计算:用上述公式估算 DeltaD ,与仿真或实验结果对比。实验测量:使用应变片或光学测量仪检测表面径向应变。仿真设置检查:确认泊松比输入正确。排除网格畸变或边界条件错误。总结杆件扭转后直径增大是 泊松效应与剪切应变耦合作用 的结果,本质是材料在斜向压缩应变下横向扩张的表现。在工程设计中,若需严格控制径向尺寸(如精密轴类),需通过提高刚度(增大 G)或限制扭矩来减小此效应。网络整理,仅限分享,尊重原创来源:机电君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