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海目星分析师会议!

5小时前浏览11

 

锂电那些事今日头条2025年09月26日 星期五


公司情况概述:海目星主要从事高端智能装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激光及自动化技术创新企业。自成立以来,公司始终坚持以激光技术及自动化应用的前沿需求为导向,先后开发了应用于锂电、消费电子、光伏等领域的激光创新技术和相关设备,为上述领域龙头客户提供智能制造及服务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同时,公司还积极拓展了医疗激光、激光塑料焊接等新兴业务板块,以巩固并增强公司的行业领先地位及核心竞争力。


海目星招聘


订单方面:2025年上半年,公司新签订单约44.21亿元(含税),同比增长约117.5%;截至2025年6月30日在手订单约为100.85亿元(含税),同比增长约46%。今年上半年的新签订单中,锂电占比约为70%,3C约为13%,光伏为6%。得益于公司在欧洲、亚太、北美等战略区域的持续深耕,今年上半年公司海外的新签订单(含交付地在海外)金额为18.88亿元,同比增长为192.5%。

现金流方面公司也有明显的修复,上半年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约为2.48亿元,同比和环比均实现了正向的增长。


在新技术及新业务方面,公司也实现了创新突破。

新技术方面,公司于2022年开始深度参与氧化物+锂金属固态电池技术设备的开发。2023年成功实现中试线交付,2024年实现了氧化物+锂金属的量产设备订单签订,也是行业首家可实现氧化物+锂金属可整线量产交付的设备厂商。2024年公司也同时对硫化物+硅碳负极的技术路线进行布局。目前,公司已经实现了向多家全球领先的新能源科技企业提供硫化物固态电池的前中段设备,包括正负极涂布、硫化物电解质涂布、正负极辊压、叠片以及致密化等关键设备的出货。在医疗新业务方面,上半年,公司自主研发的中红外飞秒激光生发设备已完成产品应用测试平台的搭建和实验室与生物试验验证,该技术可精准刺 激毛囊深层结构,规避传统治疗的副作用,获多位三甲医院专家高度评价。同时,还同步开展宽带可调谐飞秒激光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性调测试验,面向高校和科研院所需求定制激光器,开发激光器在科研领域的应用。


提问环节

Q1:公司在固态电池方面的布局进展?

以及差异化优势?

A:海目星是行业内最早实现“氧化物+锂金属负极”技术路线,并完成锂金属固态电池商业闭环,应用于低空飞行器上的固态电池设备公司。目前锂金属固态电池设备正在批量交付当中。在“硫化物+硅碳负极”的技术路线上,公司也已拿到多家全球领先的新能源科技企业中试线订单。公司一贯重视新电池结构技术的设备创新研发,目前在规划布局的包括薄膜类成膜相关工艺装备、制备工艺、锂硫电池的新工艺等。


Q2:相比液态,硫化物固态电池设备的主要变化在哪些方面?

公司主要参与了哪些设备环节?

A:固态电池与液态电池在设备环节的核心变化主要体现:

1)前段设备:

干法工艺对湿法工艺的逐步替代,新增的设备主要包括干混机、纤维化设备、造粒机、干法成膜设备(电解质膜制备)、辊压设备升级且功能会扩展至成膜和热复合; 

2)中段设备:

全固态需要改善固固界面,软包叠片将成为主流,衍生一体化叠片机以及等静压设备; 

3)后段设备:

注液取消,新增了高压化成分容设备。

目前公司实现了从全固态电极制备(涵盖混料及干法、湿法极片复合设备)、全固态电解质膜制备及转印复合设备,到裸电芯组装(包括新一代固态叠片机、胶框印刷设备)及高压化成分容和等静压等全固态电池制造关键设备的覆盖,并在核心环节取得多项技术突破。


Q3:公司能否展望一下固态电池目前产业化节奏与进展?

A:固态电池目前处于技术突破和产业加速的阶段,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节奏会受到固态电池关键技术瓶颈的突破节奏、规模化成本的可控性、规模化的应用场景的爆发速度以及新的技术和设备与现有的锂电产线适配性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从目前产业趋势来看,氧化物半固态或者类固态电池预计会率先放量,而硫化物的全固态电池也将会随着技术瓶颈的突破和规模化成本的下降随后放量。

而海目星作为全球首家签订氧化物+锂金属固态电池整线装备量产订单的公司已经具备了先发优势和相关技术实力。


Q4:公司与国内C公司和B公司在固态电池相关设备的合作进展如何?

A:公司目前与国内C公司、B公司在固态电池关键工艺方面进行积极合作中。


Q5:请介绍一下公司近几年固态电池相关订单情况。

A:公司固态电池相关业务初期以实验线(含中试、小试)为主,订单规模较小,多以千万元级别订单为主。2023年业务逐步放量,成功交付全球首条锂金属氧化物固态电池完整中试线;2024年成功签约4亿元人民币的固态电池量产设备订单,同时还承接了其他厂家部分中试线订单。2025年起,公司开始与不同客户合作推进全固态、半固态电池产线建设并获取订单,其中包括头部客户的单机类设备订单,下半年还将与多家客户开展战略级合作以形成持续订单。目前业务推进带动整体订单逐步发展。


Q6:公司在超快激光方面是否也有布局?

A:公司在超快激光器方面已经布局多年,在中低功率超快激光器方面有非常成熟的经验,包括上千台设备的批量交付。近半年,在高功率超快激光器的稳定性、功率可靠性、功率可行性方面均有重大技术突破,指标上可以超越国外的同类型激光器。同时公司超快激光器的相关技术和产品也可应用于PCB领域,目前公司正在与行业头部客户对接中。


Q7:公司今年海外订单增长表现优异,请问未来海外市场的发展规划?

A:在海外市场布局中,公司针对不同区域制定差异化战略规划并稳步推进。

在欧洲市场,公司已成功获取头部客户 P公司的首条量产线订单,其第二条正式投产项目中相关工作也获客户高度认可,进而赢得后续增值服务订单,同时正全面参与该客户国内实验线项目的合作;此外,公司与欧洲其他客户的沟通亦保持良性互动态势。在亚洲地区,近两年来公司已向韩国头部客户批量交付关键先进工艺设备,未来将持续深化双方合作;在日本市场,公司已实现对两家头部客户的设备交付,此举标志着中国设备成功进入日本企业供应链体系。同时公司的新型叠片设备正与日本另一家头部客户构建战略性合作关系。


在东南亚市场,公司在当地两家头部企业的中段装配件、激光制片设备及终端装备采购项目中均实现了100%订单获取。在国内企业出海美国的相关项目中,公司已批量获取中段设备、装配段设备及部分激光设备订单,目前相关设备正处于验收阶段。综合来看,公司对海外市场的未来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同时,公司也正在积极扩充锂电领域之外的业务规模。今年2月,公司完成了对瑞士莱丹集团激光塑料焊接业务(LPW)的战略收购,以瑞士研发中心为创新引擎,推动在新型激光塑料处理的核心工艺和技术领域中的持续创新与发展。


Q8:请问公司供给韩国客户的核心设备有哪些?

订单的价值量?

A:韩国客户目前重点布局的是磷酸铁锂的产线,公司供应了涂膜、模切、装配线等优势拳头设备产品;其次在3C业务方面,公司的激光清洗、激光划线打孔等设备也均有订单突破。目前公司已交付韩国客户的动力电池设备,也是该客户动力电池项目中的唯一一家海外设备供应商。尤其在涂膜设备上,两家韩国头部电池客户以及他们的上下游都采用了公司的设备,显示客户端对公司设备给予极高的评价。目前韩国客户订单体量在1-2个亿左右,预计未来订单将会有3-4倍的增量。


Q9:未来公司计提减值的节奏?

A:公司上半年资产减值主要是存货减值3.5个亿。

减值根据业务实际情况,基于谨慎性原则,对库存的成本高于可变现的价值部分,进行计提减值。未来几个季度,整体验收节奏会加快,业务环境也在持续好转中,存货减值计提预计会下降。在应收款项减值方面,从客户经营情况和账龄结构分析,预计未来大幅增长的可能性不高。图片

           
锂电那些事免责声明            
         
      本公众 号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平台,小编整理,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报道错误或侵权,请尽快私信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修正或删除处理。谢谢!                



来源:锂电那些事
电子新能源消费电子焊接材料试验装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10-19
最近编辑:5小时前
锂电那些事
本科 | 技术总监 锂电设备、工艺和材料技术研发应
获赞 208粉丝 221文章 2575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散装”湖南,如何拼出新能源万亿版图?

锂电那些事今日第二条2025年09月27日 星期六这是一盘以“弱禀赋”开局的产业对弈。从资源禀赋看,湖南发展新能源产业并不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凭借“技术先手”与“集群棋势”,在波澜壮阔的新能源棋局中从容布局,形成上游材料、核心部件到整车制造的全产业链生态。2024年,全省新能源产业实现营收6800亿元。棋至中盘,挑战未歇。面对国际关税壁垒层层加码,国内“内卷”竞争日趋激烈等多重挑战,湖南如何运子取势,将阶段性的规模优势,转化为可持续的全球竞争力,真正推动新能源产业“上台阶、走出去”?技术补资源:崛起新能源材料高地全国新能源产业的激烈角逐中,湖南的起跑线并不占优。今年临武发现大型锂矿资源前,湖南对锂、镍、钴等事关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矿产资源开发有限,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湖南在储能材料领域的自主可控能力。然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湖南却硬生生在电池材料领域闯出了一条新路。 9月4日,宁乡经开区法恩莱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作人员在进行自动化设备调试。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童臻熙 摄走进宁乡经开区的法恩莱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数米高的不锈钢锂电池电解液配制釜,高纯原材料在全封闭原料罐中静静流淌,经过精密配比、混合、检测,最终自动灌装。“电解液就像锂电池的‘血液’,是电池充放电、维持生命的活力源泉。”法恩莱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邵俊华说,小米汽车的电池,使用的就是法恩莱特生产的电解液。法恩莱特仅是湖南新能源产业的一个缩影。湖南新能源的“材料逆袭”,靠的不是资源禀赋,而是“技术补资源”的创新路径。 湖南中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设备运转高效生产。 (资料图片)在中伟新能源公司超大规模前驱体研发试验车间,摆放着数千台套行业领先的精密设备。在智能化研发车间,小试、中试、量试均有科研人员在做试验,从研发成果到规模量产全程清晰可见。中伟新能源2017年落户长沙,次年投产后携手中南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用”技术创新合作,研发出全球领先的锂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在“技术多元化”战略下,中伟新能源已实现镍系、钴系等材料体系全覆盖,并大规模量产,成为我省首家产值过百亿的先进储能材料企业。在湖南,一批企业像中伟新能源这样,走产学研用一体化之路,引领先进储能材料“抢跑、超越、领先”。湖南阿斯米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营锂电池石墨负极材料研发的企业,负极材料前驱体生产工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创始人侯拥和毕业于中南大学,公司技术研发团队也由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的科研人才组成。中南大学化学电源与材料研究所所长、湖南省电池行业协会会长唐有根介绍,中南大学的新能源产业从业者号称“十百千万”:10个以上的二级学院,100个以上的科研团队,1000名以上研究人员,10000名以上校友。“从新能源产业人才聚集度来说,湖南达到了全世界最高密度。”唐有根称,雄厚的人才优势,让湖南先进储能材料研发跃居领先水平。例如,“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锂离子电池及关键材料制造技术”“镍氢动力电池贮氢合金生产关键技术”等顶尖成果,已经和正在引领行业发展。做强产业链:链主吹哨、链企报到2024年,湖南新能源产业实现营收6800亿元,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77.1万辆,排名从全国第八跃居第五。今年一季度,更强势跻身全国第四,展现出一条清晰的增长曲线。湖南新能源车如此亮眼,凭什么?答案,就藏在一条强大的本土产业链里——从电池、电驱到电控,这些电动汽车最硬核的部件,都打上了“湖南制造”的鲜明烙印。 9月4日,湖南中车时代电驱科技有限公司电控生产车间,工人在生产新能源电机控制器。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童臻熙 摄近10年来,湖南稳步崛起为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基地。在电池领域,湖南裕能、法恩莱特等企业,覆盖了从正极材料到电解液等多个关键环节;电驱系统领域,中车电驱作为行业代表企业,凭借其在轨道交通电驱动方面的深厚技术积累,成功实现了跨界技术应用与创新;电控领域,以时代电气等为代表的本土企业持续发力,逐步构建起自主可控的智能控制系统研发能力。目前,湖南已聚集比亚迪、广汽埃安、上汽大众、北汽福田、中车电动、北汽株洲、吉利等10余家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形成新能源乘用车、客车、专用车同步发展的格局。这一产业链生态磅礴发展的背后,是湖南在新能源材料与储能赛道前瞻布局所积蓄的集群力量。 9月4日,俯瞰宁乡经开区,现代化标准厂房林立。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童臻熙 摄“福建宁德,湖南宁乡”,新能源材料“双宁”格局的说法在网络上广为流传。“锂电池包括四大主材,产业链缺什么,我们就引进什么。”宁乡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园区不是“捡到篮子都是菜”,而是按“图”索“骥”,围绕已有“链主”的上下游进行“填空式”和“补充式”招商。正极材料行业排名前10的巴斯夫杉杉来了;拥有80余项负极材料专利和自有技术的中科星城石墨来了;隔膜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中材锂膜来了;为比亚迪生产“刀片电池”的弗迪电池也来了……眼下,从正极前驱体到正极材料、负极、隔膜、电解液,再到电芯及电池回收,一大批先进储能龙头企业落户宁乡,形成完整的闭环产业链条。今年1至5月,全省锂电池及先进储能材料重点企业实现营收465.99亿元,同比增速17.6%。在新能源这样链条长、技术密、资本重的产业竞争中,宁乡通过引进和培育“链主”企业,构建“链主吹哨、链企报到”的协同创新生态,构筑起“拆不散、搬不走、压不垮”的产业集群优势。今年,湖南将继续壮大比亚迪、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弗迪电池等链主企业,布局建设锂电池及先进储能材料、固态电池等一批中试平台,力争全省新能源产业链营收突破7230亿元,新增2家百亿级企业、2家两百亿级企业。加快走出去:努力开拓增长新空间 9月4日,宁乡经开区中材锂膜(宁乡)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在生产锂电池隔膜产品。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童臻熙 摄在中材锂膜(宁乡)有限公司,1小时可下线约90辆新能源汽车所需的锂电池隔膜。“一张锂电池隔膜,厚度只有4微米,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十分之一。”中材锂膜(宁乡)有限公司精益副总监兼基膜工厂经理周华荣说,锂电池隔膜的厚度和孔径直接影响电池的容量、循环及安全性能等,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隔膜是越薄越有“锂”。2024年9月,美国将我国电动汽车关税税率从25%调至100%。国内新能源车也“卷”声一片,竞争者众、打价格战,压力向上游电池厂商传导,锂电行业“内卷”加剧。面对贸易壁垒与国内红海的双重压力,中材锂膜选择的破局之路是——出海。今年上半年,中材锂膜首个海外生产基地落户匈牙利尼赖吉哈佐市,规划建设8条先进涂覆隔膜生产线,将打造年产能达6.4亿平方米的湿法涂覆隔膜生产基地。像中材锂膜一样,新能源产业龙头企业主动“走出去”,正持续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出口业绩。今年前7个月,湖南省电动汽车出口73亿元、同比增长83%,锂离子蓄电池出口36.7亿元、同比增长104.6%。长沙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仅长沙市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一家,就贡献了全省电动汽车出口额超五成,同比增长95.7%,其中纯电动乘用车出口量增加了15.1倍,成为强劲增长点。此外,湖南安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凭借充电技术积累,推出便携式储能和家庭储能产品,对美国、德国出口分别增长73.7%、71.3%,显示出湖南新能源产品在多元化市场上的竞争力。大步“走出去”,湖南新能源产业不仅赢得了资源与市场,更向全球传递出湖南制造的可靠品质与开放姿态,吸引更多国际高端项目、先进技术“反向落户”,与湖南本土产业链形成共振共进的全新格局。中材锂膜落子欧洲,比亚迪驰骋海外,安克创新深耕欧美市场……面对全球市场的惊涛骇浪,“出海”已从一道选择题,变为湖南新能源产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答题。这既是突围当下困局的“解压阀”,更是通向未来增长的“新航道”。©文章来源于湖南日报 锂电那些事免责声明 本公众 号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平台,小编整理,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报道错误或侵权,请尽快私信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修正或删除处理。谢谢! 来源:锂电那些事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