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分析报告:液氢管路流动诱导振动与结构破坏

8小时前浏览2
 
 
   

未加固管路中的FIV、声致振动与共振现象      

   
涡流激励(流体诱导振动,FIV):管内流体流动时,在管壁或管件附近会形成周期性涡街(卡门涡街)等流动不稳定,产生交变压力作用于管道结构上。研究表明,涡流脱落会对管壁产生周期性压力,若该频率接近管道的固有频率,就会产生共振振幅放大。NASA报导指出,在航天器的波纹管等柔性元件中,内部流体振动时常导致疲劳裂纹和早期失效。
声致振动(AIV):高压差下液氢通过阀门、喷嘴等节流时会产生强烈的高频声波(典型500–2500 Hz),这些声波以径向传播并驱动管壁振动。若管道存在薄弱部位或支管,长时间高频振动可导致疲劳破坏。资料指出,大压降场合下产生的高频声压波可能使管道产生致命振动。在液氢系统中,如急停排放或阀门调节不当,类似声学共振现象可诱发高幅值振动。
热声共振(TAO):低温系统中 特有的热声振荡也需警惕。NASA报告指出,当管路一端受热一端受冷、气体串联流动时,气体温度梯度会形成“气体团块-弹簧”系统,导致自激振荡。这种热声振荡会产生极大的热和压强波动,典型案例如液氢输注管线的振荡增大管路热负荷。
水锤和瞬态激励:阀门突变、泵停转等产生的瞬态压力波(流体锤击)也可对管道施加冲击载荷,引发振动。液氢在管道中迅速停流时产生的巨大压力浪可导致局部管壁应力剧增,引发疲劳裂纹。
 
 
   

常规工况下流速对管路振动的影响      

   
湍流强度与振动幅值
在液氢管道(温度~20K)中,液氢密度大(约70 kg/m³)、粘度低,流速稍高即产生强湍流。湍流脉动产生的力通常与流速平方相关,流速越高激励越强。研究指出,高流速伴随更大压力降和湍流脉动,显著增加振动及噪声风险。例如,氢气管网设计常在20 m/s限制流速,否则易引发振动和冲蚀。
流速阈值与管道稳定性
实验和分析表明,管道在较低流速下通常保持稳定;但当流速超过一定临界值(超临界流速)时,管道振动会急剧增加而变得不稳定。文献实例中,固定-铰支撑管在低速时稳定,而在高速流动(超临界)下会出现振动失稳。流速越高,越容易触发共振或摆动模式。
相变影响
在低压条件下,液氢接近饱和点,流动过程中容易产生汽化和两相流动现象。气泡产生和破裂会引入额外的压力脉动,有时会进一步激发不稳定。另一方面,研究也指出,当液氢或液氮接近汽化线时,即使压力有微小降落就会气化,这会破坏涡流脱落的形成,从而反而减少振动激励。因此,饱和状态下的相变既可能增大脉动,也可能因气泡存在而部分衰减激振。
管道工况条件
另外,管道中升压泵、阀门调节、流量脉动等都会对振动产生影响。一般而言,流量波动(如由脉动输送或脉冲阀门引起)会改变激励频谱,而高流速则会提高系统的固有频率(动质量效应),从而影响共振条件。
 
 
   

历史案例与先前研究      

   
涡流振动疲劳:NASA在液氮和水流动试验中发现,金属波纹管等柔性元件若未妥善支撑,就可能因流动引起的振动出现裂纹失效。其报告指出,航天应用中已有因流动诱导振动造成疲劳损伤的多起实例。
氢气管道疲劳裂纹:工业案例中,氢气输送管路(包括高压压缩机分支)也曾出现振动引发的疲劳裂纹。例如某氢气压缩机管道振动导致小支管疲劳开裂的现场案例表明,强振动会损伤管道连接部位。
火箭发动机流动失效:航天领域液氢系统亦有失效案例。研究报道,日本H-II火箭的一次发射中,液氢泵叶轮发生高阶空化振荡,并与叶轮结构固有频率谐振,最终导致叶轮疲劳断裂。虽然该例为叶轮自身的共振,但反映了超音速液氢流动(产生高频空化脉动)可引发结构失效。
核电厂运行事故:核电站实际运行中也多次记录到流动振动引起的部件损伤。NRC统计显示,许多小口径管路和阀门因流体振动产生裂纹、焊缝破坏或泄漏。例如给水泵因气蚀和湍流振动曾出现泵体壳体裂纹,阀门内件振动导致阀座开裂。这些案例虽非液氢,但表明流动激励足以引发疲劳失效。
综上,虽然未找到公开报道的“液氢流动-无支撑-裂纹”直接案例,但以上资料显示流体振动普遍会产生疲劳裂纹和结构损坏,应引起高度重视。
 
 
   

非流固耦合仿真遗漏的应力/振动源      

   
在仿真中若不考虑流体动力学作用,会遗漏多种动载荷和应力因素:
流体脉动压力:实际管道中流体流动时的压力会发生时变波动,产生周期性或非周期性的冲击力。这包括涡流产生的横向力、湍流压力脉动、阀门切换导致的压力冲击(流体锤击)等。静力分析无法捕捉这些高频载荷。NRC报告指出,流体湍流和空化会造成设备(如泵壳体、阀座、焊缝)出现裂纹;这些裂纹源正是脉动载荷的体现。
共振耦合效应:不含FSI的仿真无法模拟管道固有振动与流动激励(如涡街频率、管道腔体音频)的耦合。若流动激励频率接近结构固有频率,会导致振幅急剧上升,这种动力学失稳需耦合分析才能揭示。
附加质量和阻尼:管内流体质量对结构的附加惯性(和阻尼)会改变系统的固有频率和阻尼比。漏算流体质量可能高估结构刚度和低估振动幅度。
声学压力波:高速流动中产生的声波或压力波在管道内传播,若遇到几何突变或闭塞端,会形成驻波共振。这些声学振动源在不含流体的仿真中完全忽略。
热应力循环:液氢极低的温度会在管壁产生较大温度梯度,引发热收缩和热循环应力。若仿真只考虑常温结构,则漏掉热应力集中和材料低温脆化等因素。
碰撞和间隙:管路无支撑时大振幅下可能撞击附近构件,而仿真通常不会考虑这种非线性碰撞应力。
总之,缺乏流固耦合意味着未能捕捉到流动引起的所有动态载荷源,这些正是可能导致疲劳裂纹和失效的关键因素。
 
 
   

推荐的结构改进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应采取综合措施增强管路抗振能力:
合理支撑和固定:按照ASME B31.3等规范要求,管路应设置支架和锚固点,将振动幅度和位移限制在安全范围内。支撑包括固定位移支架、导向支架、轴向锚固等,可防止管道长跨度共振。对于高温/低温差环境,宜采用弹簧吊架(预紧支撑),既能约束管道又允许热胀冷缩。国内外实践中也广泛建议在管道处添加横向支撑或斜撑,以提高系统动刚度。
增加阻尼措施:在管道支撑或接口处加装阻尼器(如摩擦阻尼器、粘弹材料衬垫、减振垫片)以吸收振动能量。对于波纹管等柔性部件,可在结构间置入粘弹性层来提升阻尼比。弹簧悬吊支架本身也能部分耗散振动能。如此可有效衰减高频震动。
隔振联结:在振源与管道之间采用柔性联轴器(如金属编织软管、膨胀节)将振动隔离开。比如在泵、阀门出口端安装柔管,可以显著降低机械振动向管网传播。特殊情况下可在管路关键处(接近阀门)安装蓄能器或脉动阻尼器(如气室式阻尼器)来缓冲流体脉动。
提高管道刚度:对于重要输氢管线,可选用加厚管壁或加筋管托来提高刚度,自振频率抬高,避免与激励频率重合。管路走向设计应尽量避开与振源共振的布置,如避免形成管段与机械转速谐振的等效腔体长度。
声学控制:如管路中存在高频声波共振风险,可设置消音器、声学膨胀室或微喷孔管等装置,打散驻波或衰减噪声。此外,控制阀门开启速率和增加缓闭结构,可减少水锤效应和高频振动生成。
实施以上改进后,管道的固有频率和阻尼特性将大幅改善,流体激励下的振动幅度也会显著降低。应在设计阶段对管路进行振动模态分析和流体脉动计算,验证支持和隔振方案的有效性,以确保液氢工况下的管路结构安全和运行可靠。


来源:气瓶设计的小工程师
振动疲劳断裂碰撞非线性航天裂纹材料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9-29
最近编辑:8小时前
气瓶设计的小攻城狮
硕士 从事IV储氢气瓶行业。
获赞 41粉丝 110文章 442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关于GB/T15383一个小疑问

今天看到GB/T15383,突然发现一个很小的问题点,当然了,我没有理解,想请教一下大家;这个接口已经是锥密封了,为什么还要在这个位置加个三角凹槽(当然了,感性的认为这个应该是加密封的,但是具体还不清楚为什么这么设置)来源:气瓶设计的小工程师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