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二功分器 “不能三端口理想匹配”,本质是无耗、互易三端口网络的固有物理约束—— 从微波网络理论的核心规律(互易性、幺正性)出发,可推导出 “三端口同时理想匹配” 与 “功分器的能量分配功能” 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具体推导逻辑如下:
在分析前,需先界定 “理想匹配” 和功分器的基本属性,这是推导的基础:
理想匹配的定义
功分器的核心属性
无耗
互易
无耗网络的 S 矩阵需满足幺正性(也叫 “归一化功率守恒”),即:对任意两个不同的端口列向量,其点积为 0;单个列向量的模长为 1。结合互易性,可逐步推导出 “三端口理想匹配” 的矛盾。
若要求 1 口理想匹配(S₁₁=0),根据幺正性对 “第 1 列向量” 的约束:S₁₁² + S₂₁² + S₃₁² = 1代入 S₁₁=0,可得:S₂₁² + S₃₁² = 1这意味着:1 口输入的全部能量,必须通过 2 口和 3 口输出(符合功分器 “能量分配” 的功能),且 2、3 口的传输系数平方和为 1(如等功分器中 S₂₁=S₃₁=√(1/2)≈0.707,对应 - 3dB 衰减)。
若进一步要求 2 口也理想匹配(S₂₂=0),根据幺正性对 “第 2 列向量” 的约束:S₁₂² + S₂₂² + S₃₂² = 1代入 S₂₂=0,并结合互易性(S₁₂=S₂₁、S₃₂=S₂₃) ,可得:S₂₁² + S₂₃² = 1
此时,对比第一步的结论(S₂₁² + S₃₁² = 1),可推导出:S₂₃² = S₃₁² → S₂₃ = ±S₃₁
但这还未直接矛盾,需结合 “功分器的功能”—— 一分二功分器要求 2、3 口均有能量输出(即 S₂₁和 S₃₁均非 0),而若继续加入 “3 口理想匹配”,矛盾将彻底显现。
若强行要求 3 口也理想匹配(S₃₃=0),根据幺正性对 “第 3 列向量” 的约束:S₁₃² + S₂₃² + S₃₃² = 1代入 S₃₃=0,并结合互易性(S₁₃=S₃₁、S₂₃=S₃₂),可得:S₃₁² + S₂₃² = 1
但此前从 2 口理想匹配已推导出 S₂₁² + S₂₃² = 1,结合第一步的 S₂₁² + S₃₁² = 1,可联立得到:S₃₁² = S₂₁² → S₃₁ = ±S₂₁
此时,若假设功分器为 “等功分”(S₂₁=S₃₁=√(1/2)),则代入 S₂₃² = S₃₁²=1/2,会导致:S₂₁² + S₂₃² = 1/2 + 1/2 = 1(看似成立),但物理意义上出现矛盾:
更直接的数学矛盾:若假设 S₂₃=0(无串扰,符合合路 / 功分的隔离需求),则从 S₂₁² + S₂₃² = 1 可推出 S₂₁=±1,即 1 口能量全部流向 2 口,3 口无输出(S₃₁=0)—— 这本质是 “单路传输线”,而非 “一分二功分器”,完全违背功分器的功能定义。
无耗互易三端口网络的 “三端口理想匹配”,本质要求:
但这两个要求与 “能量守恒” 完全冲突:若所有端口间无耦合(Sᵢⱼ=0),则输入到任意端口的能量 “无处可去”(无法传输到其他端口,也无法反射),违背无耗网络的能量守恒定律。
而功分器的核心功能是 “将一个端口的能量分配到另外两个端口”,必然需要 1 口与 2、3 口之间存在耦合(S₂₁、S₃₁≠0)—— 这种耦合是实现 “能量分配” 的前提,但也导致了 “端口间串扰” 和 “无法三端口理想匹配”。
一分二功分器 “不能三端口理想匹配”,是无耗、互易三端口网络的理论极限:
需注意:这一结论仅针对 “理论理想匹配”,实际商用功分器会通过优化设计(如 Wilkinson 功分器加隔离电阻),使关键端口的反射系数极小(如回波损耗≥20dB),满足工程上的 “可用匹配”,而非追求理论上的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