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中国锂电上市企业最具竞争力50强排行榜(2025年)!

2天前浏览443

锂电那些事今日头条2025年09月23日 星期二



中国锂电正在走向深层次的变革。


据24潮产业研究院(TTIR)统计:2025年上半年100多家中国锂电上市公司 “锂电业务收入” 合计约为5379.95亿元,同比增长了14.95%,增速较24年同期(同比下降了20.21%)增长了35.16个百分点,中国锂电产业似乎已有复苏迹象。


但伴随市场激烈竞争与博弈,在盈利层面却还处于衰退周期。比如据24潮产业研究院(TTIR)统计,上半年中国锂电上市企业整体毛利率约为18.24%,同比下降1.22%。其中,锂资源、锂电隔膜、三元前驱体、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及系统、储能逆变器、锂电池设备等8个细分产业出现下降。


另外通过24潮产业研究院(TTIR)统计数据可以清晰看到,在强烈市场博弈与洗牌后,行业资源与利润正在加速向寡头聚集:比如最强大的20家产业巨头(按营收规模计)营收占整体比例达68.29%,净利润占比89.15%,造血力(经营现金流净额)占比89.22%,筹资金额占比71.49%,资金净值占比90.40%,等等。

图片  

值得关注与警惕的是,中国锂电爆炸性增长的债务规模也必将扰动储能产业格局与发展趋势。据24潮产业研究院(TTIR)统计,截止25年6月末,近110多家锂电产业链上市公司(含部分IPO企业)总负债合计为1.79万亿元,较上一年同期增长11.86%,环比(较2024年12月末,下同)增长6.46%;整体总资产负债率为57.74%,其中,短期有息负债合计为3782亿元,较上一年同期增长25.86%,环比增长9.78%。


另据笔者统计,截止25年6月末,近110家锂电产业链上市公司资金净值约为3554.52亿元(同比增长4.67%),看似处于安全区间,但若是剔除宁德时代等储能巨头相关数据,产业形势不容乐观。


比如仅宁德时代一家的资金净值规模就达到3279.84亿元(同比增长32.72%),占整体比例达92.27%,若剔除榜单前十名企业(资金净值合计达4108.31亿元),其他储能产业链上市公司资金净值仅为-553.79亿元,处于负现金状态。


笔者统计发现,截止25年6月末,有15家储能产业链上市企业处于 “资产负债率高于70%,且资金净值为负数” 状态,压力与风险已不言而喻。


这还只是上市企业层面的数据,很多中小型储能企业的生存形势之严峻很可能超出很多人想象。


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登记状态处于注销、吊销、撤销、清算、停业、歇业、除名、责令关闭等异常状态的储能企业数量已接近3万家,其中有3200余家储能企业仅成立了一年。


产业共识,“竞争已经到了深水区,很多公司都在生死边缘。” 甚至有人预言,未来在储能某些核心领域,将有80%,甚至90%的企业会被淘汰。


正如欧洲历史学家奥古斯特·孔德所言:“知识不是预见,但预见是知识的一部分。” 所有前人的失误或许不会完全重演,但是所有即将发生的悲剧中都无一例外地有着前人失误的痕迹。


纵观十几年锂电产业发展史,其已经历过多轮产业周期的洗礼,每一轮周期的调整几乎都是由供需关系剧烈变化所导致的,即一旦市场供需关系发生改变,价格一定会在现实中快速反应,这就是周期的力量。


整体来看,当前锂电产业形势依旧不容乐观。根据SMM统计,2024年全球锂离子电池总产能达4315GWh,而EVTank统计数据则显示,2024年全球锂电池出货量达1545GWh,锂电池产能利用率仅达36%。


进入2025年,全球锂离子电池产能进一步增长至5732GWh,产能增速达33%,EVTank预计,全球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在2025年和2030年将分别达到1899.3GWh和5127.3GWh,可以看出2025年产量增速不及产能增速,同时当下的产能足以满足至2030年的产量需求,锂电池行业产能过剩严重。


从价格变化看,从2023年碳酸锂价格高位回落之后,锂电池价格在成本下降以及供需过剩的压力下,锂电池价格也持续回落,进入2025年锂电池价格战仍未止住,截止7月25日,动力型磷酸铁锂价格、储能型磷酸铁锂价格、523三元电芯价格分别为0.323元/Wh、0.3元/Wh、0.384元/Wh,而动力型磷酸铁锂成本、523三元电芯成本分别为0.35元/Wh、0.48元/Wh,成本相较于2023年初跌幅分别达56%、50%。可以看出锂电池行业通过扩大产能规模来进行无序价格竞争,已经让当下锂电池价格低于成本。


基于长期的锂电研究所关注到的产业变化,24潮产业研究院(TTIR)分析认为,未来唯有具备 “技术突破与持续创新力,先进产能布局与高效执行力,全球化布局与强大开拓力,财务健康与雄厚资本积累、以及领先的管理运营力” 等核心能力的企业才更具有穿越周期,且持续发展壮大的基因与潜力。


为了方便读者朋友对产业核心玩家的综合竞争力有一个更为直观的了解,从24年起,24潮产业研究院(TTIR)将持续重磅推出 “中国锂电上市企业最具竞争力50强排行榜”,覆盖A股、港股以及美股等上市的所有中国锂电上市企业,试图从 “产业影响力”、“持续发展力”、“科技创新力”、“全球开拓力”、“资本掌控力”、“管理运营力” 等6个一级维度,18个二级维度,以及40个三级维度全面评比中国锂电上市企业综合竞争实力,重点关注头部优质企业对锂电产业的拉动,以及在产业端用数据探查出的产业链结构性优势与可持续发展态势,以供读者朋友参考。具体详见下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锂电那些事免责声明            
         
      本公众 号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平台,小编整理,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报道错误或侵权,请尽快私信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修正或删除处理。谢谢!                      

来源:锂电那些事
爆炸材料储能装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10-01
最近编辑:2天前
锂电那些事
本科 | 技术总监 锂电设备、工艺和材料技术研发应
获赞 208粉丝 219文章 2564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中国储能何以卷动全球!

锂电那些事今日头条2025年09月15日 星期一8月21日,乌兹塔什干光储项目首台储能舱顺利就位,这一项目是由 “中国设计+中国设备+中国建设” 的中亚最大储能电站,也是我国在海外投资的单体规模最大的电化学储能项目。该项目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安集延地区广袤的戈壁上,占地约8个足球场,共由40套阳光电源PowerTitan2.0液冷储能系统。建成后,将为乌兹别克斯坦电网提供21.9亿千瓦时电力调节能力,惠及百万居民。这一超级项目的稳步推进,是中国储能出海的一面旗帜,但仅是之一。2024年以来,尤其进入2025年后,海外储能市场迎来海啸级别的大爆发。储能各环节都在出海狂飙,综合各平台数据,储能系统集成新签订单约暴增220%,储能电池约飙升175%,逆变器也是量价齐升。传统市场中,美国因关税战导致订单下滑,但欧洲市场依然稳固,尤其是中东、澳洲、拉美异军突起,带来超预期增量。虽然各国能源结构、能源禀赋千差万别,但清洁能源大变革的趋势已成共识。储能海外订单激增的背后,是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带来的需求爆发。集技术、规模、效率为一体,中国储能企业正迎来史诗级别的 “大航海时代”。 经历一波凌厉的上涨后,近期A股出现大幅调整,然而此时,曾经的 “逆变器一哥” 阳光电源(300274.SZ)却上演了一出王者归来的资本大戏,其市值一度突破3000亿元,创历史新高。这一强于大市的表现,跟其储能业务爆发不无关系。2025 年上半年,阳光电源储能业务斩获营收178.03亿元,同比大增127.78%,而且毛利率接近40%,储能系统已成为阳光电源营收最大,贡献利润最多,盈利能力最强的部门。 阳光电源还维持全年发货40-50GWh的指引,且预计未来几年全球储能复合增长率保守估计达到20%,乐观估计30%,增长强劲。“公司上半年发货已接近去年全年,下半年发货可能还会高于上半年。”事实上,阳光电源的高增长是海外储能爆发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储能迎来全产业链狂欢。国内,“136号” 发布,不得将配置储能作为新建新能源项目核准、并网、上网等的前置条件,该规定自6月1日起实施,因此一些企业为保障预期收益率,在 “531节点” 前出现抢装现象。CNESA数据显示,截至上半年末,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101.3GW,同比增加110%,首次突破100GW,累计装机规模是 “十三五” 时期末的32倍。 其中,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23.03GW/56.12GWh,功率规模和能量规模均同比增加68%,受到政策节点影响,5月新增装机创历史新高。 再看国外,据24潮产业研究院(TTIR)不完全统计,2024年-2025年8月,中国储能企业签订海外订单总规模近250GWh。这已经是2024年海外新型储能市场新增装机量(81.5GWh)的3.07倍。可见海外需求是多么旺盛。 储能系统行业火爆,带动各环节出货高增长。储能电池受益明显,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锂电池出货量776GWh,同比增长68%,其中动力、储能电池出货量分别为477GWh、265GWh,同比增长分别为49%、128%,储能电池增速远超动力电池,预计全年储能电池出货超500GWh,同比增速接近50%。 出海方面,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1-6月,我国储能电池累计出口量45.6GWh,同比增长174.6%,占全国电池总出口量的35.9%。这一数字不仅远超动力电池26.5%的出口增长率,更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7个百分点。重要零部件逆变器量价齐升,1-7月,累计出口3230万台,同比增加1%,累计出口金额53.44亿美元,同比增加6%。出口单价为1181元/台,比上半年1156元的单价亦有所提升,旺季效应显现。由此可见,今年以来,储能产业全面进入新一轮的高景气度周期。 目前全球都离不开一个共识,那就是清洁能源的时代转型。从2025年上半年海外储能市场情况来看,美国一度因关税战和 “大而美” 法案,中国储能出口美国受到影响,上半年对美国的订单仅3.84GWh,同比骤降89.96%。 然而,广阔的欧洲和新兴国家方兴未艾,潜力无穷。据24潮产业研究院(TTIR)不完全统计,2024年-2025年8月,中国储能企业签订的海外订单中,中东签约规模达52.96GWh,欧洲为45.41GWh,其他依次为澳大利亚36.14GWh、亚洲23.82GWh、印度15.91GWh、南美12.77GWh。展望未来,新兴市场或将是中国储能企业出口重要方向。尤其,今年以来,中东地区储能异军突起,成为最耀眼的增量市场。不仅增速最快,增量也位居全球首位。中东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巨大,阿联酋、沙特等发达国家处于经济转型的重要时刻。沙特提出雄心勃勃的 “2030愿景”,旨在通过多元化发展减少对石油产业的依赖,斥巨资发展光伏、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阿联酋推出 “我们阿联酋2031” 愿景以及 “阿联酋2071百年计划” 等长期战略,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当前,石油富国们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光伏运动,今年5月,由中国能建总承包建设的中东最大光伏项目——沙特阿尔舒巴赫光伏电站正式启动2.6GW全容量商业运行。这些超级项目极大拉动储能等配套产业的需求。今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出海阿联酋、沙特的储能合作订单分别高达19GWh、2GWh,是中东地区的绝对大客户。 而其他落后国家,如伊拉克、叙利亚、伊朗等国因经济落后、战争冲突等,电力供应面临严峻挑战,大面积停电时有发生,光储系统潜力巨大。在电力危机压力下,各国政府加大对户储和工商储的政策支持,如伊拉克央行在2025年4月推出专项低息贷款计划,支持分布式光伏及户用、工商业储能系统安装,大幅降低投资门槛。今年以来,中国向伊拉克出口的逆变器及锂电池金额均迎来快速增长。其他地区,如东亚、东南亚、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也是方兴未艾。拉美地区,智利异军突起,仅2025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在该国就拿下了9.6GWh的订单,是美国的2.5倍。智利风光资源丰富,近十年一直处于拉美可再生能源发电增长的头部阵营。85%的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然而电力消纳、相对滞后的电网以及迫在眉睫的能源转型,激发了对储能的广阔需求。据CESA统计,截至2025年6月底,智利电池储能累计装机达1.005GW/3.93GWh。近两年来,储能企业纷纷出海智利。近期,天合储能首个单体容量达1.2GWh的储能系统装船奔赴智利,这是该公司在智利拿下的又一个大单,也是2024年以来,中国企业在这个南美国家获得的第6个GWh级别订单。 其他国家中,南非电力紧张,甚至宣布实施六级限电措施,居民每天停电8小时以上。居民用电、工商业企业面临较大用电压力,光储市场需求旺盛;印度政府则颁布强制配储,要求光伏项目需按照10%/2h配备储能系统,以缓解光伏发电的间歇性脉冲问题,印度中央电力局预计,到2032年,印度将需要411.4GWh的储能装机量。巴西和智利类似,风光资源丰富,2024年巴西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就高达88.2%,然而累计储能装机量仅有685MWh,且70%为离网系统,和发电结构严重不匹配,伴随巴西风光渗透率提升,储能需求将被激活。发达市场中,南半球的澳洲极端天气频发,电力价格上涨,澳大利亚政府推出23亿澳元的 “廉价家用电池计划”,从2025年7月起,安装小型电池系统(5kWh至100kWh)可享受前期成本约30%的折扣,预测户储系统投资回收期将从此前的7-8年下降至5-6年,部分甚至下降至4-5年,经济性大幅提升。目前,澳大利亚光伏年安装套数超30万套,而2024年配储比例仅约10%,存量户用光伏配储率低于5%,补贴政策刺 激下,光伏配储迎来黄金窗口期。今年上半年,我国企业在澳大利亚获得合作订单超过32GWh,是中企出海最大的单一市场国家。 欧洲堪称全球新能源旗手,分布式光伏狂飙突进,然而老旧的电力系统和新能源之间产生了严重的错配。陈旧的基础设施难以应对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增长,电网无法有效将电力从发电地输送到最需要的地方,高峰期出现阻塞现象,引发供需失衡和能源浪费。俄乌冲突引发欧洲能源危机,导致欧洲电价高涨,虽然后期有所回落,但依然处于历史高位。高能源价格加上政策推动,欧洲储能市场仍是一片红火态势。 今年以来,德法两国调整多项政策,给储能市场添柴加火。德国在1月起推行动态电价,要求电力供应商向居民和工商用户提供动态电价套餐,使得储能投资的 “套利空间” 进一步放大。法国则削减甚至取消小规模光伏的上网电价补贴,倒逼业主们配套储能把绿电 “吃干榨净”。据预测,多重因素推动下,欧洲储能迎来快速增长拐点,2024–2029年CAGR有望达55%,预计2025年欧洲储能装机可达29.7GWh,同比增加35.6%,而后续两年的增速可能更高。 由此可见,全球都处在一轮储能的新爆发周期。 一场突如其来的爆单潮蔓延至储能行业的各个角落,甚至出现抢单、抢人、抢电芯的局面。不少订单规模超过GWh级别。A+H股市场已经开始反应,9月5日,电池、储能、光伏集体暴动,阳光电源、宁德时代(300750SZ)、亿纬锂能(300014.SZ)、中创新航(3931.HK)纷纷大涨。然而,烈火烹油极度狂热之下,仍有许多隐忧和风险。一是此次行情主要由国内抢装潮和海外需求驱动。而国内 “530” 抢装时间点已过,国内装机量开始大幅下滑,比如2025年7月,国内新增投运新型储能装机3.24GW/8.79GWh,同比下滑35%/26%,环比也大幅萎缩28%/23%。新型储能新增装机 “5.31” 持续呈下降趋势,7月新增装机规模降幅大于去年同期约10个百分点。 海外市场政策阴晴不定,本轮 “出海潮” 很大程度上受补贴政策驱动,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政策持续性还有待验证。此外,很多国家正大力扶持本地化制造和供应链本地化。欧洲要求储能电芯本地化率提升,增加全产业链零碳排放要求和合规成本;中东地区,我国企业也面临知识产权与技术输出、环保合规等风险。美国关税之剑并未完全解除,根据中美两国达成的协议,美国对华关税降至30%(20%芬太尼税+10%对等关税),在目前的90天缓冲期内,中国储能电芯/系统关税水平为40.9%(原301关税7.5%+基础关税3.4%+30%)。然而,缓冲期结束后到2025年底,关税水平升到64.9%(+24%暂缓关税),从2026年1月起,一旦 “301关税” 上调,关税将升至82.4%(原301关税从7.5%增加至25%)。因此,在90天缓冲期关税相对较低,而一旦过了这个窗口期,倘若再遭受美国关税影响,中国企业出海美国市场将再度遇挫。与此同时,美国签署 “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旨在扶持本土制造,通过限制新能源税收抵免、排除外国实体参与等措施强化美国本土产业。多重政策施压下,中国储能企业在美国的竞争力将大幅下滑。其二,价格 “内卷” 有蔓延至海外之势。今年以来,国内储能系统的成交价一路下跌,2025年7月,源网侧锂电储能系统入围报价在0.404至0.525元/Wh,平均报价0.4462元/Wh。储能系统价格三年暴跌近八成,无序价格战,严重冲击产业链健康发展。接近1/3的系统集成商以低于成本 价销售,这个比例还在增加。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出海,国内价格战有延伸至海外市场的趋势。欧洲、东南亚、中东等市场已开始出现较强的同质化竞争趋势。譬如,今年,有一家中资企业在卡塔尔800MWh项目的竞标中,报出仅有6.2美分/Wh(0.44元/Wh)的价格,已达到国内报价平均值,远低于该公司此前在报价。为了抢占市场,个别企业低价拿单,开始用B级电芯替代A级产品,在高温和极端环境下,电池寿命衰减速度加快,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会影响到所有中国企业的品牌形象。远景储能总裁田庆军就坦言:“若全行业陷入低价泥潭,不仅引发长期安全隐患,客户收益受损,最终损害的更是国家利益。这样一来,我们可能不仅把本应属于中国的出口创汇和盈利拱手让人,还牺牲了技术创新的动力,等于自毁前程。”其三,很多企业并未建立全球化经营能力,短期巨大的利益诱惑可能削弱其建立长期全球化布局的动力。当前,许多企业借势抢占海外市场,但内功不扎实,体系未建立,靠挖人、抢订单速成,一旦海外市场风云突变,将面临巨大风险。供需反转后,中小厂商也逃不脱被洗牌的命运。 当前,中国储能一家独大,电池占据瓜分90%市场,储能系统TOP10占据八席,然而这场宏大的高科技征程,却因为低价内卷,出现不少 “珍宝被贱卖” 的现象,这是每一位储能参与者乃至产业规划者都不愿看到的景象。海外订单狂飙的背后,我们也需要注意,很多海外订单只是意向订单,且很多订单的执行周期长达2-3年,甚至更久。在全球政策与市场激烈博弈的当下,一场史无前例的大退潮正在席卷全球储能产业,海外订单狂飙的背后,也有潜在风险正在聚集。比如曾是全球储能系统集成商TOP3企业Powin的破产,就很有可能对很多企业全球化发展造成影响。官网显示,Powin在全球范围内已建和在建储能系统超过17GWh,包括已投运的7.9GWh,和超9.5GWh在建项目。在2024年5月,该公司向俄勒冈州当局通报,若无法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可能在7月底前裁员并停止运营。美国时间2025年6月10日, Powin正式向新泽西破产法 院申请破产保护。破产申请相关文件显示,该公司目前资产和债务规模均在1亿-5亿美元之间。今年5月29日,Powin就曾向所在地俄勒冈州政府提交了《停业预警通知》,如果公司经营状况未见改善,将在7月28日或之前裁撤包括高管团队在内的约250名员工。而仅在2024年,Powin就与瑞浦兰钧、海辰储能分别签订了12GWh、5GWh的储能订单。考虑到未来全球产业发展与政策可能持续进入博弈区间,未来更多的海外项目大概率被迫进入 “延期” 或 “终止” 状态,这将对储能产业全球化发展与格局必将产生深远影响。综上所述,全球化发展绝非一片坦途,企业对投资规模与发展节奏,资本及政策变化的掌控与判断至关重要,考虑到全球经济与市场需求存在剧烈波动风险,企业全球化一定要量力而行。笔者认为,伴随着产业竞争到了深水区,即便巨头也可能倒在黎明前。在当前的产业形势下,保持财务的健康性非常重要,历史多次证明,面对行业寒冬,财务健康的公司更可能穿越周期成为赢家,而那些财务脆弱的公司将面临严峻考验,不排除会发生债务违约甚至倒闭破产的风险。所以企业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活下去,其次才是扩大全球市场影响力与开拓力。 锂电那些事免责声明 本公众 号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平台,小编整理,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报道错误或侵权,请尽快私信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修正或删除处理。谢谢!来源:锂电那些事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