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随着 CAE 技术持续迭代,产品开发模式正加速向 “仿真为主、试验为辅” 演进,仿真验证在全流程的占比不断提升,传统台架试验验证时间占比逐步压缩。塔塔汽车针对汽车空调系统开发,在开发早期阶段,对空调制冷剂充注量进行仿真分析,并准确分析出充注量平台区,并通过试验验证构建 “仿真 - 试验” 闭环。
1 简介
制冷剂充注量的重要性:
制冷剂充注不足会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结冰风险增加。比如蒸发器因制冷剂不足,吸热过度,表面温度过低,导致水汽凝结成冰,堵塞风道。
制冷能力下降。制冷剂少,参与循环的工质不足,无法有效吸收 / 释放热量,空调制冷效果变差。
过热度升高。制冷剂在蒸发器出口 “过热” 严重,可能导致压缩机磨损。
制冷剂充注过量会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运行压力升高
能耗增加。高压环境下,压缩机需要更大功率压缩制冷剂,导致整车电耗(电动车)或发动机负载(燃油车)上升
冷凝器风扇工作占空比提高。为了给高压制冷剂降温,冷凝器风扇需要更频繁、更长时间运转
所以制冷剂充注量对空调系统的效率和寿命影响非常大,需要工程师通过仿真、台架试验,精准控制充注量,平衡制冷效果与能耗、寿命。
那么制冷剂充注量确认的方法是什么?
蒸发器与冷凝器性能法:
通过测试蒸发器的吸热能力、冷凝器的散热效率,结合制冷剂循环特性,反向推导 “使两器性能匹配的最佳充注量”。如蒸发器结霜(充注不足)或冷凝器压力过高(充注过量),调整充注量直到两器进出口温度、压力处于设计最优区间。
压 - 温图表法:
利用制冷剂的 “压力 - 温度” 对应关系(如 R134a 的 P-T 曲线),测量系统高压侧、低压侧的压力 / 温度,对比标准 P-T 表,判断充注量是否合适。
平台法:
充注制冷剂时,监测系统关键参数(如压缩机吸气压力、制冷量),当参数进入 “平台期”(变化极小),此时的充注量即为最佳值。如充注中,制冷量从快速上升到几乎不变(平台段),就停止充注。
以上三种方法,平台法是确定制冷剂充注量最常用的方法,下图展示了过冷度、过热度、出风口温度和排气压力在两个充注量之间形成一个稳定平台。
2、空调系统仿真模型建模
2.1 管路建模
空调系统管路建模,通过GEM3D工具将实际管路几何转换为一维模型。
2.2 部件建模及验证
冷凝器模型验证,冷凝器换热校准误差控制在 2% 以内,压力校准误差控制在 5% 以内。
蒸发器模型验证,冷凝器换热校准误差控制在 2% 以内,压力校准误差控制在 5% 以内。
2.3 空调系统集成
空调系统模型集成,将管路系统、空调系统部件与乘员舱通风回路整合,实现系统集成。
3、结果对比
通过仿真初始计算在相应的制冷剂充注量下形成平台,下图实线为仿真,虚线为试验值,结果表明精度很好。
过冷度、过热度误差在±1°C以内。
风道出风温度、压缩机吸气压力和排气压力仿真结果与台架试验数据误差±1°C、±1bar以内。
4、总结
基于GT-SUITE建立适用整车空调系统的制冷剂充注量确定方法,该方法支持试验设计(DOE),探究充注量对多参数的影响。借助 CAE扩大覆盖工况范围、减少物理测试,缩短开发周期 ,是汽车空调系统迈向全面数字化的重要一步,助力行业以更高效、精准的方式优化热管理,平衡性能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