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如何计算电池包成本?- 2

8小时前浏览2

电池包设计  

电池包由所有模组列 构成,并包括用于电池和热管理的额外组件。图2.7给出了主要组件的细分。模组列外的附加组件包括母线、冷却剂主管 和封装端子 。图中包含的母线对于本节所示的通用封装设计是明确的。母线的数量和位置将取决于分组配置(即模块行数和串联/并联连接的数量)。关于BatPaC 如何处理这些设计变化的细节可以在5.5节中找到。图2.7所示的主管道用于将冷却剂带入和排出。

图中的部件全部封装在外壳体中。外壳体的结构比图中所示的更详细。外壳体由夹在两层金属层之间的绝缘材料组成。外壳体的顶部和侧面使用铝作为内部和外部金属。底部底座使用铝为内部和钢为外部。钢被用在外部,以防止刺穿车辆的底盘。外壳体还包括一个钢制周长框架(未显示),该框架围绕基地的外部,并有一个唇部,其稍微向上延伸,以提供额外的支持。钢架的尺寸和包含取决于包装的尺寸(详见5.5节)。

BatPaC中的电池组还包含用于电池和热管理系统的附加元件,这些元件在图中没有显示(详见第7节和第8节)。一些元件,如断开、电力电子、泵和冷却剂混合设备,假定存在于电池包之外。它们的质量和体积在计算中被考虑在内,但BatPaC没有指明它们的位置。它们的位置将取决于车辆的确切设计,以及如何在其他车辆组件之间放置电池组。也有例外,较小的组件(布线,保险丝,电路板等),存在于电池包内。它们的质量包括在计算中,但它们的体积没有。假定它们驻留在其他组件之间留下的空隙中。它们没有显示在图2.7中,以防止图像与小组件的过度混乱。他们的位置也将取决于制造商的偏好,而不是由BatPaC提供。

电池包设计和性能建模

1)电池包设计概览

图5.1显示了BatPaC模型中用户自定义输入和电池设计输出的示意图。BatPaC使用迭代过程来生成满足所有用户输入的电芯设计。由此产生的电池设计用于计算模组和电池包的尺寸和性能。该模型的目标是量化一个特定电池设计的各种组件如何达到电池包的质量和体积总和。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计算出真实的能量和功率密度 ,以及满足设计所需的确切材料。

在图中,用户定义的输入分为三大类:性能、电池化学和结构。首先,性能输入提供BatPaC模型用于设计电池的目标值。两个主要的性能输入是能量和功率。能量可以从总容量或总能量中指定。当电池化学(电池电压)被定义时,定义其中一个值将决定另一个值。该模型使用能量来引导包中活性物质的总量。输入功率指导材料如何在电池中分布(例如,电极厚度 和总电极面积 )。除了能量和功率之外,还有与快速充电约束(第6节)、电池的充电范围状态和满功率时的目标电压(第5.7节)相关的性能输入。

第二类对应于电芯化学输入。这些输入被模型用来将功率和能量需求转化为电池中电极的结构。这些输入包括电极、电解液、集流体和隔膜的成分和性能。例如,电极的密度、比容量和孔隙率有助于确定满足能量需求所需材料的尺寸和重量。此外,电极的体积表面积、材料的电导率和基准性能数据(例如,区域比电阻和限制电流)用于确定满足功率需求所需的电极厚度和面积。化学物质的输入也有助于决定电池包的大小。例如,需要所有材料的密度和厚度来确定电池包的体积和重量。

第三,模型使用结构输入来帮助计算电池包的尺寸、重量、内部连接和包装。结构输入反映了2.1节中介绍的电池设计。它们指的是电芯、模组和电池包级别的物理约束。电池约束设置了电池非电化学活性部分的设计-例如,容器的厚度,电极的长宽比和电池终端的尺寸。模组约束决定了电池如何封装在一起——例如,每个模组的电池数量、电池的串并联连接以及模组壁的厚度。封装约束决定了模组如何封装在一起——例如,每个封装的模组数量、模组的串并联连接以及绝缘和压缩板的厚度。

2)电芯设计

电池设计模型的第一步是计算满足性能输入的电芯设计。主要的设计输出是电极的厚度、电极面积和每个电芯的电极组层数。这些值设置电芯的总尺寸(第5.2.5节),进而设置模组(第5.3节)和电池包(第5.4节)的尺寸。

i)控制方程

电芯设计模型 由五个耦合方程组成,这些方程将电芯几何形状(即表面积、Apos和电极厚度δpos)转换为电池组的功率和能量。在这里,我们给出方程的表达式,并解释如何确定未知数。首先,电池组的总能量Epack (Wh)被定义为容量(Ah)和放电时的平均电压(V)的乘积。在这项工作中,假设以C/3的速率放电,计算平均电压。这个假设导致了下面的等式:

其中,Ncell和UE是用户自定义输入,分别对应于电池组中电芯的数量和运行时平均荷电状态(SOC)下的单电芯开路电压(OCV)。Ccell, Apos和ASIE是由模型计算的数量,分别指单个电芯的容量(Ah),正极面积(cm2)和能量的面积比阻抗(Ω cm2)。Ccell 由式5.2定义:

在式5.2中,Q、ρ和εact是用户定义的化学输入,分别对应于活性物质的比容量(Ah g-1)、密度(g cm-3)和体积分数。δpos (cm)是正极的厚度,另一个未知值。Apos通过满足基本功率方程(功率=电流×电压)来确定。为了实现这一点,BatPaC要求用户指定额定功率的起始寿命(BOL)电压降,[V/U]P,其中V是功率脉冲期间的总电压,U是脉冲开始时SOC的OCV。选择[V/U]P的值,通常>0.8,以反映电芯的允许衰减率。它在BatPaC中的默认值为0.8。关于这个参数的详细讨论可以在之前版本的手册[12]中找到。使用这个值可以得到如下的功率公式:

其中,Ppack (W)是用户自定义的电芯额定功率,UP (V)是电源脉冲(化学相关输入)开始时SOC下单个电芯的OCV。关于不同车型UP(和UE)的选择细节见第5.7节。式5.3中,IP为计算得到的单个电芯在额定功率下的电流密度。用欧姆定律确定如下:

其中ASIP为电池在额定功率下的面积阻抗(Ω cm2)。ASIs (ASIP和ASIE)取决于电池的电极厚度(δpos),电极面积(Apos)和施加电流密度(I)。计算在第5.2.2节中有详细描述。它使用以下表达式表示:



来源:小明来电
ACT化学电源电路通用电力电子材料控制管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10-01
最近编辑:8小时前
小明来电
硕士 新能源干货,尽在小明来电~
获赞 6粉丝 9文章 160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日产固态电池最新进展

2025.8.21,日产汽车与美国LiCAP技术公司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发全固态电池阴极的生产工艺技术。此次合作旨在加速下一代电动汽车电池的商业化。 该合作伙伴关系的重点是推进干电极生产方法,这被认为是实现大规模生产全固态电池的成本效益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与传统的基于溶剂的方法不同,干法电极生产消除了能源密集型干燥和溶剂回收的需要,降低了成本和对环境的影响。日产强调,将这种方法扩展到大规模生产,在保持高生产效率方面存在挑战,而与LiCAP的合作旨在解决这一问题。作为其电气化战略的一部分,日产一直在进行全固态电池的研究。2025年1月,该公司开始在日本横滨运营一条专用的全固态电池试验生产线,以支持制造技术的验证和扩大。日产计划在2028财年之前推出首款配备自主研发的全固态电池的电动汽车。通过专注于电极工艺创新,日产的目标是为大规模生产高性能全固态电池奠定基础,使公司能够扩大其未来的电动汽车产品组合。日产表示:“与LiCAP的合作将使我们能够推进干电极生产工艺技术,并使我们更接近实现全固态电池的大规模生产。” 日产表示,与目前的锂离子电池技术相比,全固态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更快的充电速度和更高的安全性,使其成为日产下一代电动汽车路线图的核心支柱。与LiCAP的合作旨在减少生产障碍,提高效率,加快商业化进程。与传统工艺相比,LiCAP专有的活性干电极技术在效率和性能方面具有优势。它用于制造独立的阴极薄膜,而不使用有毒溶剂。它还消除了对能源密集型干燥步骤和溶剂回收系统的需求,为传统的基于浆料的电极制造提供了更可持续的替代方案。LiCAP最近刚刚宣布,它在加利福尼亚州萨克拉门托安装并测试了一条300兆瓦时的卷对卷干电极生产线。LiCAP何许人也?自2016年成立以来,LiCAP已被证明是干电极技术和制造的行业领导者。凭借LiCAP获得专利的活性干电极技术,LiCAP在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固态电池和钠离子电池领域迅速取得突破。通过与Dürr System AG公司的合作,LiCAP准备彻底改变电池行业。 传统制造方法中,电池超级工厂在电池制造中使用湿电极涂层,这与高能耗、大制造足迹以及对有毒NMP溶剂的依赖有关。LiCAP开发了一种三步、无NMP、经济高效的工艺,可以无缝地适应现有的锂离子电池制造。 Activated Dry Electrode工艺跳过了浆液形成、干燥和溶剂回收步骤,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的可持续解决方案。该方法具有诸多优势:清除制造过程中的有毒溶剂,如NMP降低电极制造的资本支出和运营成本 将设备尺寸降低到LIB电极制造通用行业标准的1/3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由于电极材料的就地回收,减少了电极制造的废物流 新的固态电池材料的商业化路径,否则将与溶剂不相容 那么这个新方法的效果如何呢? 目前LiCAP的干法工艺可以在使用相同活性物质的同时,做到能量密度加倍且不牺牲功率密度。或者在保持活性物质或极片设计相同的情况下,将功率密度提升三倍。干法工艺因其出色的活性物质附着性还有利于降低电池内阻。 LiCAP的干法工艺提供了广泛的应用,从能量存储系统(ESS)的高能量要求到要求高的大功率应用,包括电动汽车(EV),电动垂直起降车辆(eVTOL)和电动工具。如表中所示,干电极在各种负载条件下始终提供相同的比容量和效率,强调了其可靠性和性能一致性。目前在电动汽车电池的NMC811正极可以达到213.6mAh/g的比容量,以及94.2%的首效。 根据计划,LiCAP会在今年启动更高放电倍率电池的试制线,并将生产速度提升至60m/min。 随着宝马和奔驰固态电池装车(宝马i7搭载固态电池;奔驰的锂金属固态电池方案),上汽MG的半固态电池车型上市(MG4 半固态电池什么来头?),似乎固态电池的量产距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各家电池企业和车企将在未来5年围绕固态电池展开激烈的竞争,国产电动汽车能否在固态电池赛道继续保持领先,欢迎在投票区给出你的观点。来源:小明来电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