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行业分享丨基于 Feko 的天线方向图近远场反演方法

2月前浏览104

全文内容选自 Altair 区域技术交流会西南站

佳驰科技公司资深电磁研发设计师 李维佳《基于 Feko 的天线方向图近远场反演方法》演讲



仿真如何辅助天线测试系统评估?


在电磁辐射控制与天线测试系统设计领域,如何利用仿真技术进行预判和优化,已成为工程实践中的关键环节。来自成都佳驰科技的李维佳先生,结合公司在近场天线暗室建设及材料测试系统开发中的应用经验,分享了 Feko 软件在天线近远场反演中的具体实践,为“设计+测试”一体化工作模式带来全新视角。



从测试评估走向设计指导


我们公司自建了多个大型测试实验室,包括2.5米和6米静区的紧缩场暗室,并具备 CNAS 资质。同时,我们还搭建了宽频透波率测试系统、材料耐功率测试系统、三场合一近场天线暗室以及低频反射率测试系统等,支撑我们在射频材料、电磁屏蔽和天线系统方面的研发需求。


在这些工程中,我逐渐发现 Feko 软件在我们工作中可以发挥很多辅助设计和验证的价值。尤其是在天线测试暗室建设中,我们经常面临一个问题:如何通过仿真预评估测试环境,判断近场扫描方式是否适合不同类型天线的测量,并预测反演出来的远场方向图是否准确。Feko 提供的近远场反演功能在这方面就非常实用,它内置了平面、柱面、球面三种近场反演算法,可以帮助我们提前评估不同测试方式的可行性。


 


举个例子,我们从最常见的喇叭天线开始做验证,导入标准模型后仿真出远场方向图,再设置一个平面扫描面,用近场反演出远场结果做对比。一开始由于采样间距过大,反演出来的方向图与直接仿真结果差异明显,尤其主瓣形状畸变严重。后来我们根据标准调整了采样参数——近场距离保持在3至5倍波长之间,扫描间距小于1/2波长,反演结果就与远场仿真高度吻合了。


 


 


但平面近场存在一个天然的限制,那就是无法获取后向辐射信息。我们观察到反演结果在后向出现较强凋零,因此推断它更适用于高增益天线和对主瓣分析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为了进一步验证,我们尝试仿真一个线阵槽缝天线模型,并观察在不同指向角度(例如±40度、±50度、±60度)下的反演效果。实验发现,当扫描面大小不足时,反演结果的边缘角会出现明显畸变,导致方向图一侧“发胖”一侧“变瘦”,这是由于傅里叶展开的边界效应引起的。将面加宽之后,方向图的主瓣形态明显改善,在±50度范围内保持了良好的准确性。


 


接着我们尝试使用柱面近场进行仿真反演。相比平面场,它能更好地还原低增益天线的完整辐射特性,特别适合阵列天线、基站天线等具有环绕辐射需求的应用。我们设置了一个±45度扫描角度,发现仿真结果在主瓣和部分副瓣区域都与预期非常吻合。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柱面和球面反演时,Feko 要求加载电场和磁场联合数据,而不仅仅是电场,因此前处理设置必须匹配正确。


 



通过这类仿真,我们获得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


平面近场:适用于高增益天线及相控阵设计,推荐角域在±30~50度内,关注采样密度与扫描区域匹配。


柱面近场:适合线阵类或宽波束扇形天线,反演范围更广,精度更稳定。


球面近场:适用于全向或复杂形态天线,能提供全角域反演。


在佳驰科技的实际项目中 Feko 不仅为天线测试提供了一种高效的仿真验证手段,也帮助我们在测试方案选型、天线结构优化、暗室建设参数规划等方面具备了更清晰的依据。仿真从设计中前置地介入到测试验证环节,这种跨流程协同将进一步推动我们产品开发的精度和效率。



工程创新不止于设计,更关乎实践落地


成都佳驰科技在天线、电磁材料、暗室系统领域持续深耕,其 Feko 应用实践展示了企业在高频测试与仿真一体化道路上的探索与突破。未来,随着高频通信、智能驾驶等技术落地,对“设计-测试-仿真”的融合协同也将提出更高要求,而这正是 Altair 与众多行业伙伴共同努力的方向。

  

来源:Altair澳汰尔
HPCFEKO航空航天汽车电子消费电子电场材料控制试验人工智能Altair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9-24
最近编辑:2月前
Altair澳汰尔
澳汰尔工程软件(上海)有限公司
获赞 191粉丝 663文章 878课程 19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