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GT-SUITE的ECMS算法支持各类混动架构,如串并联、功率分流、增程、并联、多电机EV等等。通过ECMS等最优控制算法,用户可以得到在给定工况下的最佳SOC规划、模式分配规律,以及每一种模式下的发动机、电机的工作点等关键信息。本文我们将主要介绍功率分流架构下的ECMS的设置方法。
1 简介
随着车载控制器算力的持续提升以及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广泛应用,多种先进的控制策略已逐步应用于量产车型的控制器中。其中 特别以ECMS(等效“燃油”消耗最小化策略)和MPC(模型预测控制)为主要代表。ECMS 作为极小值原理(PMP)中协状态方程退化后的版本,从全局最优退化成了局部最优。虽然只是局部最优,但ECMS具有实时性强、相对简单的特点,在整车动力性经济性中应用较多。
ECMS 将燃油/氢气/电能等多种能耗加权为一个等效能耗,进而实时求解这个局部最优问题。代价函数的定义至关重要,本文所用方程如下所示。等效因子s 的增加,表示电耗所占权重越大,即电越贵。
式中,p(SOC) 表示SOC的惩罚函数。SOC0表示目标SOC。用户可以在GT中灵活地自定义代价函数。
下图为本文所用功率分流插电混动模型,共两个电机。电机1与太阳轮相连,电机2主要负责驱动,位于后驱。发动机与行星架相连。通过ECMS等最优控制算法,用户可以得到在给定工况下的模式分配规律,以及每一种模式下的发动机、电机的工作点等关键信息。
2 功率分流的基本方程
在行星齿轮构成的功率分流架构中,其重要控制方程有两个:扭矩关系和转速运动学关系。如下图所示,1表示太阳轮(电机1);2表示齿圈(驱动);3表示行星架(发动机)。
下图为本例所用行星组模板。
3 ECMS的设置
3.1混动架构定义
如下图所示,在车辆运动学模板(VehKinemAnalysis)中,首先要选择动力总成的架构形式(Powertrain Configuration),本文选择功率分流架构(Power-Split)。用户还可以选择串并联(Parallel- Series Hybrid)和其他(Others)。其中Others包含比如P2,EV等架构。
3.2ECMS 设置
在ECMS的设置中,需要特别注意控制变量的选择。
在功率分流模式下,控制变量的定义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发动机的转速点扫略(enginespeed)。
发动机的加速踏板扫略(engineaccelpedal)。根据发动机转速和加速踏板,就可以得到发动机发出的扭矩T3,进而根据扭矩关系,就可以得到电机1的扭矩(T1)。故电机1的扭矩不需要作为一个控制变量进行扫略。
发动机的启停扫略(engineaccelpedal)。这主要是为了可以对发动机启停进行惩罚,减少发动机启停次数。
3.3代价函数定义
本文采用内置的代价函数定义方式。用户可以很容易自定义该代价函数。
3.4约束定义
约束定义有两类:定常值约束和时变约束。本文定义的定常值约束用来约束电机1的转速,时变约束主要用来约束两个电机的外特性。
3.5ECMS的计算流程
4 求解器设置
在高级设置中,设置固定时间步长 dt=1s。
5 计算结果
我们测试了不同的等效因子:0、3、6。SOC的惩罚区间为0.3-0.7。下图为SOC,EM1的转速以及发动机转速。从图中可以看出当等效因子为0时,表示电非常便宜,故该车将仅工作在EV模式,发动机转速为0。随着等效因子的增加,EM1的制动扭矩越来越大。
SOC、发动机转速以及EM1的扭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