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麦克斯韦方程组是照亮电磁星空的灯塔,那么电磁仿真就是我们手中的罗盘。"
每当我站在讲台上,都以这句话作为开场。这句话不仅凝聚了我对电磁领域的理解,也承载着这些年来我参加各类研讨会、用户大会和讲座的感悟与收获。
回顾这几年,我仿佛看到自己在电磁兼容性仿真领域的成长轨迹:2021年在青岛首次参加达索系统中华区用户大会,2023年参加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电磁兼容性研讨会,同年出席在北京举办的达索系统中华区用户大会;今年五月参加达索系统SIMULIA电磁仿真研讨会;最近又刚刚在深圳参加了2025达索系统中华区用户大会。期间还有幸前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做讲座。每一次经历都是一次历练,每一次交流都是一次提升。
这次在深圳举办的2025达索系统中华区用户大会可谓盛况空前。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这座创新之城,现代化都市风貌与科技创新氛围相得益彰。
我在大会上发表了《基于CST的六相电机控制器电磁兼容性传导发射电流法仿真》的主题演讲。电机控制器如电驱动,电动助力转向等作为整车的核心部件,也是整车上的主要电磁兼容性干扰源,其电磁兼容性直接影响整车的性能和可靠性。通过仿真技术,我们能够在设计阶段预测和解决潜在的EMC问题,大大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
本次大会最令人难忘的时刻,是达索系统为SIMULIA冠军计划成员授奖的荣耀瞬间。当我站在领奖台上,接过沉甸甸的奖杯时,我深深感受到这不仅是对个人工作的认可,更是对整个仿真领域探索者的集体致敬。这份荣誉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更让我感到荣幸的是,我的论文《基于CST的共模扼流圈的仿真,计算和设计》获得了优秀论文奖。这份殊荣让我回想起无数个深夜与仿真数据为伴的日子,每一次参数的调整,每一次结果的验证,都化作了此刻的喜悦与动力。
借这次参会机会,我特意品尝了地道的粤式早茶和粤菜。虾饺晶莹剔透,烧卖香气四溢,叉烧包酥软可口,肠粉滑嫩爽口...这些精致美食不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是文化的体验。在品尝蜜汁叉烧和烧鹅时,我忽然顿悟:这恰似电磁兼容性研究的精髓——不同频率、不同幅值的电磁波,最终需要和谐共处,达到完美的平衡。粤菜讲究的"清、鲜、嫩、滑"与电磁兼容追求的"和谐、稳定、高效、可靠"竟有异曲同工之妙。
电磁兼容性仿真是工程领域的一颗明珠,它融合了电磁场理论、计算机科学和实际工程应用,成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在这个领域,我们既要理解深奥的麦克斯韦方程组,又要掌握先进的仿真工具,最终解决实际工程中的电磁干扰问题。
这条探索之路既充满挑战,也饱含乐趣。从最初对电磁理论的懵懂理解,到如今能够熟练运用仿真工具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我感谢这一路上遇到的良师益友和参加的各种学术活动。
在这些年的成长道路上,我要特别感谢达索系统提供了如此优秀的仿真平台和交流机会。CST软件就像一柄神奇的钥匙,为我们打开了通往电磁世界的大门。同时,我要衷心感谢达索系统的CST电磁兼容性仿真技术专家周明老师的悉心指导。周明老师作为行业前辈,不仅学识渊博,治学严谨,而且诲人不倦,提携后进。多次在技术难题上给予我关键指导,在职业发展上提供宝贵建议。正是有这样的引路人,我们仿真后来者才能在专业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结语:
如果说电磁兼容性研究是一片浩瀚的星空,那么我们每个人都是这片星空的探索者。麦克斯韦方程组为我们指明了方向,CST Studio Suite给予了我们探索的工具,而达索系统中华区用户大会则让我们在探索的路上不再孤独。愿我们都能在这片星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星座,用仿真的罗盘绘制出属于自己的航路。
来源:CST电磁兼容性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