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固态电池——锂电池产业的“终极解决方案”!

13小时前浏览4

锂电那些事今日第二条2025年09月15日 星期一


现在常见的液态锂电池,也已发展到了瓶颈目前研究的固态电池是把液体电解质换成固态的,就像给电池装上了“能量升级引擎”。它不仅能让电池用上更大容量的正负极材料,还像给电池加了一层“智能安全防护网”,把液态电池里那些容易出问题的安全隐患直接解决掉。这种材料的升级,就是打造下一代电池的“钥匙”:能量更高、更安全、寿命更长。

图片


 

对比传统液态锂电池,强调固态电池的核心优势(高安全:无液态电解液,避免热失控;高能量密度:理论可达500-1000Wh/kg,远超液态电池的350Wh/kg上限;长循环寿命:减少电解液腐蚀,循环次数提升至2000次以上)。  

产业背景新能源汽车(2025年全球销量超1.2亿辆,续航需求从500km向800km升级);中国《“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将固态电池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2024-2025年,氧化物固态电池实现量产(如清陶能源“昆仑”系列、赣锋锂业“固态锂金属电池”),硫化物固态电池进入中试后期(如丰田“全固态电池”2027年量产计划)。  

产业链流程上游固态电解质原材料(占产业链成本30%以上)、高适配性正负极材料;中游固态电解质(产业链核心壁垒,决定电池性能)、电芯制造工艺(区别于液态电池的关键环节);下游新能源汽车(占比60%以上,最大需求端)、储能(未来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  

上游原材料:固态电池的“基石”    

固态电解质原材料:技术路线的“源头差异”    

技术路线        

核心原材料        

作用        

技术要求        

主要供应商(2025年)        

氧化物      

锆(ZrO₂)、镧(La₂O₃)      

构成LLZO(锆酸镧锂)电解质      

高纯度(≥99.9%)、颗粒均匀      

东方锆业(锆产能2.6万吨/年)、三祥新材(镧系稀土)      

硫化物      

锂(Li₂S)、锗(GeS₂)      

构成LGPS(硫化锗锂磷)电解质      

低杂质(≤10ppm)、易加工      

天齐锂业(锂矿)、云南锗业(锗产能180吨/年)      

聚合物      

聚环氧乙烷(PEO)、锂盐      

构成凝胶/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高离子导电性(≥10⁻⁴S/cm)      

宁德时代(PEO改性技术)、比亚迪(锂盐合成)      

正极材料:从“传统体系”到“高电压适配”    

固态电池可沿用传统液态电池正极(如高镍三元),但需优化高电压兼容性(固态电解质的电化学窗口更宽,支持5V以上电压);趋势是高镍三元8系、9系),比容量220mAh/g,适配氧化物固态电池(如清陶能源“昆仑”电池用811三元正极)。富锂锰基,比容量250mAh/g,电压平台4.8V,适合硫化物固态电池(如松下“全固态电池”用富锂锰基正极)。镍锰酸锂:电压上限5V,能量密度650Wh/kg,是2025年正极材料研究热点(如中伟股份“高压镍锰酸锂”试样)。  

负极材料:从“硅基”到“金属锂”的迭代    

中短期2025-2030年)硅基负极(理论比容量4200mAh/g,是石墨的10倍),解决体积膨胀问题(如贝特瑞“硅碳复合负极”,膨胀率控制在15%以内)。长期2030年后)金属锂负极(理论比容量3860mAh/g),需解决枝晶问题(如宁德时代“金属锂负极保护技术”,通过固态电解质抑制枝晶生长)。其他材料:“细节决定成败”。铝塑膜,用于固态电池封装(替代传统液态电池的钢壳/铝壳),要求高阻隔性(水氧透过率≤10⁻⁶g/m²·day),主要供应商:新纶新材(固态电池铝塑膜产能1亿㎡/年)、紫江企业。隔膜,半固态电池仍需隔膜(如恩捷股份“陶瓷涂层隔膜”,适配氧化物电解质),全固态电池可省略隔膜。  

中游制作工艺,固态电解质是产业链中的关键核心材料。    

电极制备固态电池的核心。将正负极活性材料、固态电解质、导电剂混合成浆料,经涂布/干燥/辊压制成复合电极片。关键技术干法湿法工艺两种期中湿法主流溶剂混合涂布,但硫化物电解质易与溶剂反应干法趋势无溶剂工艺,减少副反应且降本30%,但需解决粉体脱落问题代表设备厂商璞泰来粘接剂纤维化设备、纳科诺尔辊压机界面优化技术硫化物电解质需纳米级界面包覆(如Li₂S·P₂S₅包覆层)抑制副反应氧化物电解质需高温烧结(>1000℃)致密化,能耗成本高    

电池组装工艺将电极片与固态电解质层集成,封装成电芯。技术突破与争议叠片 卷绕叠片主流适应多层固态电解质结构,先导智能高速叠片机精度达±0.1mm卷绕仅适用于薄层聚合物电解质,能量密度受限电解质层集成工艺转印技术先导智能复合转印设备实现10μm级硫化物薄膜转移共烧结技术氧化物路线需同步烧结正极/电解质,良品率<60%半固态电池仍需5-10wt%电解液浸润界面全固态电池取消注液环节,但需干压成型设备  

核心企业布局(附技术路线)    

环节        

代表企业        

技术优势        

商业化进度        

电极设备      

先导智能      

干法电极辊压设备      

宁德时代中试样线      

电解质成膜      

利元亨      

硫化物干压成型机      

卫蓝新能源合作(      

组装/封装      

海顺新材      

超高阻隔铝塑膜(水氧透过率<0.001g/m²·day)      

获孚能科技认证      

测试系统      

杭可科技      

全固态电池专用化成分容设备      

比亚迪订单      

干法电极成颠覆性技术降本30%且兼容硫化物,2027年渗透率或超50%设备厂商率先受益先导智能/利元亨已获中试订单,单GWh设备价值量提升2-3倍    

半固态是必经阶段,2025-2027年主流方案需兼容5-10%电解液检测标准指数级提升热失控测试温度翻倍,检测设备市场CAGR达62%封装材料格局重塑铝塑膜需求激增,海顺新材阻隔性能领先  

下游应用:从“试点”到“规模化”的落地

图片


新能源汽车是最大需求端,从“高端车”向“大众车”渗透应用场景高端车,如蔚来“ET9”(2025年上市,搭载固态电池,续航1000km);网约车/商用车如滴滴“D1 Pro”(2026年试点,采用半固态电池,快充15分钟续航300km);关键需求续航:≥800km(解决“里程焦虑”);安全无热失控风险(满足网约车“高频使用”需求)。    

储能是未来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应用场景家庭储能,如特斯拉“Powerwall 3”(2025年推出固态电池版本,容量15kWh,循环次数2000次);电网储能,如宁德时代“液冷固态储能系统”(2024年试点,效率提升10%,成本下降15%);需求驱动光伏/风电装机量增长(2025年全球光伏装机量超300GW);电网调峰需求(固态电池“高安全”特性适合大规模储能)。  

消费电子:小批量试点,未来潜力大应用场景是手机(如华为“Mate X5 Pro”2025年概念机,搭载固态电池,厚度减少2mm)、无人机(如大疆“Mavic 4”,续航提升50%);需求特点轻、薄、安全(固态电池解决消费电子“电池鼓包”问题)。    

产业挑战与趋势:从“痛点”到“机遇”    

当前挑战技术瓶颈硫化物固态电池“易吸水”(需“干燥车间”,成本提升20%);金属锂负极“枝晶”问题(未完全解决,循环次数仍低于液态电池);成本高固态电池成本约为液态电池的2-3倍(2025年液态电池成本0.25元/Wh,固态电池0.6-0.8元/Wh);标准缺失全球尚无统一的固态电池安全标准(如“热失控测试”方法未达成共识)。    

未来趋势技术融合氧化物+硫化物“复合电解质”(如清陶能源“氧硫复合电解质”,解决界面阻抗与易吸水问题);硅基+金属锂“复合负极”(如贝特瑞“硅锂复合负极”,比容量提升至1500mAh/g);成本下降原材料规模化(如锆产能2030年提升至5万吨/年,成本下降40%);工艺优化(如“连续化制造”,电芯成本2030年下降至0.3元/Wh);产业协同上下游合作(如宁德时代与东方锆业“固态电解质原材料”战略合作);跨界融合(如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整合固态电池与车机系统)。    

固态电池的“未来已来”固态电池是锂电池产业的“终极解决方案”,2025年进入“量产元年”,2030年将占据锂电池市场30%以上份额

           
锂电那些事免责声明            
         
      本公 众号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平台,小编整理,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报道错误或侵权,请尽快私信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修正或删除处理。谢谢!          

来源:锂电那些事
化学汽车电子新能源消费电子理论材料储能控制无人机装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9-24
最近编辑:13小时前
锂电那些事
本科 | 技术总监 锂电设备、工艺和材料技术研发应
获赞 208粉丝 218文章 2556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深圳“锂电四剑客”震撼全球,中国制造正在改写新能源规则!

锂电那些事今日第二条2025年09月17日 星期三在刚刚落幕的德国慕尼黑国际新能源展上,几家来自深圳的企业彻底“杀疯了”。特斯拉工程师对着科达利的电池结构件惊叹“比日本货精度更高”;三星SDI高管现场打电话要加购贝特瑞的负极材料;博世专家反复研究星源材质的生产线视频,立刻要求实地考察。这四家深圳企业——科达利、贝特瑞、新宙邦、星源材质,用三十年时间,从技术追随者一跃成为全球锂电池材料的规则制定者。他们靠的不是运气,而是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攻坚、一次次打破国外垄断的“死磕精神”。科达利曾连续失败20次,最终把电池结构件成本打至日本报价的三分之一;贝特瑞在仓库里烧了3000多次石墨,终于研出“黑金材料”;新宙邦四年破解日本电解液配方,实现反向超越;星源材质变卖房产自主研发,终于造出中国第一卷干法隔膜。如今,他们不仅技术领先,更展开全球布局:匈牙利工厂18个月建成投产、印尼矿山降低40%物流成本、马来西亚超级工厂拿下大众20亿订单……中国锂电材料全球占有率从5%飙升至68%,背后正是这些“隐形冠军”在强力支撑。更令人振奋的是,在下一代固态电池战场上,他们早已提前卡位——贝特瑞的LATP电解质已吨级出货,星源材质与蔚来合作氧化物电解质,新宙邦小批量供货广汽埃安。深圳“锂电四剑客”的崛起证明:中国制造不再靠便宜取胜,而是靠技术、靠精度、靠迭代速度真正改写全球产业格局!有人问,他们能否在固态电池时代继续领跑?从技术积累和全球化布局来看,机会很大。但国际巨头不会坐视不管,新一轮技术厮杀才刚刚开始。 锂电那些事免责声明 本公 众号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平台,小编整理,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报道错误或侵权,请尽快私信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修正或删除处理。谢谢! 来源:锂电那些事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