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那些事今日第二条2025年09月15日 星期一
现在常见的液态锂电池,也已发展到了瓶颈。目前研究的固态电池是把液体电解质换成固态的,就像给电池装上了“能量升级引擎”。它不仅能让电池用上更大容量的正负极材料,还像给电池加了一层“智能安全防护网”,把液态电池里那些容易出问题的安全隐患直接解决掉。这种材料的升级,就是打造下一代电池的“钥匙”:能量更高、更安全、寿命更长。
对比传统液态锂电池,强调固态电池的核心优势(高安全:无液态电解液,避免热失控;高能量密度:理论可达500-1000Wh/kg,远超液态电池的350Wh/kg上限;长循环寿命:减少电解液腐蚀,循环次数提升至2000次以上)。
产业背景,新能源汽车(2025年全球销量超1.2亿辆,续航需求从500km向800km升级);中国《“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将固态电池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2024-2025年,氧化物固态电池实现量产(如清陶能源“昆仑”系列、赣锋锂业“固态锂金属电池”),硫化物固态电池进入中试后期(如丰田“全固态电池”2027年量产计划)。
产业链流程上游是固态电解质原材料(占产业链成本30%以上)、高适配性正负极材料;中游是固态电解质(产业链核心壁垒,决定电池性能)、电芯制造工艺(区别于液态电池的关键环节);下游是新能源汽车(占比60%以上,最大需求端)、储能(未来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
技术路线 | 核心原材料 | 作用 | 技术要求 | 主要供应商(2025年) |
氧化物 | 锆(ZrO₂)、镧(La₂O₃) | 构成LLZO(锆酸镧锂)电解质 | 高纯度(≥99.9%)、颗粒均匀 | 东方锆业(锆产能2.6万吨/年)、三祥新材(镧系稀土) |
硫化物 | 锂(Li₂S)、锗(GeS₂) | 构成LGPS(硫化锗锂磷)电解质 | 低杂质(≤10ppm)、易加工 | 天齐锂业(锂矿)、云南锗业(锗产能180吨/年) |
聚合物 | 聚环氧乙烷(PEO)、锂盐 | 构成凝胶/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 高离子导电性(≥10⁻⁴S/cm) | 宁德时代(PEO改性技术)、比亚迪(锂盐合成) |
固态电池可沿用传统液态电池正极(如高镍三元),但需优化高电压兼容性(固态电解质的电化学窗口更宽,支持5V以上电压);趋势是高镍三元(8系、9系),比容量220mAh/g,适配氧化物固态电池(如清陶能源“昆仑”电池用811三元正极)。富锂锰基,比容量250mAh/g,电压平台4.8V,适合硫化物固态电池(如松下“全固态电池”用富锂锰基正极)。镍锰酸锂:电压上限5V,能量密度650Wh/kg,是2025年正极材料研究热点(如中伟股份“高压镍锰酸锂”试样)。
中短期(2025-2030年),硅基负极(理论比容量4200mAh/g,是石墨的10倍),解决体积膨胀问题(如贝特瑞“硅碳复合负极”,膨胀率控制在15%以内)。长期(2030年后),金属锂负极(理论比容量3860mAh/g),需解决枝晶问题(如宁德时代“金属锂负极保护技术”,通过固态电解质抑制枝晶生长)。其他材料:“细节决定成败”。铝塑膜,用于固态电池封装(替代传统液态电池的钢壳/铝壳),要求高阻隔性(水氧透过率≤10⁻⁶g/m²·day),主要供应商:新纶新材(固态电池铝塑膜产能1亿㎡/年)、紫江企业。隔膜,半固态电池仍需隔膜(如恩捷股份“陶瓷涂层隔膜”,适配氧化物电解质),全固态电池可省略隔膜。
电池组装的工艺。将电极片与固态电解质层集成,封装成电芯。技术突破与争议,叠片和 卷绕,叠片是主流,适应多层固态电解质结构,先导智能高速叠片机精度达±0.1mm。卷绕是仅适用于薄层聚合物电解质,能量密度受限。电解质层集成工艺,转印技术,先导智能复合转印设备实现10μm级硫化物薄膜转移。共烧结技术,氧化物路线需同步烧结正极/电解质,良品率<60%。半固态电池仍需5-10wt%电解液浸润界面。全固态电池取消注液环节,但需干压成型设备。
环节 | 代表企业 | 技术优势 | 商业化进度 |
电极设备 | 先导智能 | 干法电极辊压设备 | 宁德时代中试样线 |
电解质成膜 | 利元亨 | 硫化物干压成型机 | 卫蓝新能源合作( |
组装/封装 | 海顺新材 | 超高阻隔铝塑膜(水氧透过率<0.001g/m²·day) | 获孚能科技认证 |
测试系统 | 杭可科技 | 全固态电池专用化成分容设备 | 比亚迪订单 |
半固态是必经阶段,2025-2027年主流方案需兼容5-10%电解液。检测标准指数级提升,热失控测试温度翻倍,检测设备市场CAGR达62%。封装材料格局重塑,铝塑膜需求激增,海顺新材阻隔性能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