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密封盖板发生“流痕冷隔”怎么办?

2月前浏览115

在压铸缺陷的“诊断区域”中,赫然显露的填充不良犹如皮肤表层的撕裂伤口,为工艺系统的“健康状况”拉响了红色警报,亟需精准“诊疗”。

图片


来自河北的一位网友反映,其生产的密封盖板出现了严重的流痕和冷隔现象,令其深感困惑。为此,该网友向模流门诊寻求专业帮助。


图片
图片
图片


针对网友求助,适创科技的资深工程师梅工依托智铸超云平台展开仿真分析,精准探寻问题根源。



图片

缺陷定位:低温熔合不良的典型症状 


该密封盖板表面呈现出明显的冷隔与流痕现象,属于典型的金属液熔合失效问题。



图片
图片



梅工在分析核心数据时发现:压铸过程中的速度比仅为6.33,远低于常规标准要求


以5m/s的高速压射为例,计算得出的浇口速度仅约为35m/s,对于3.5mm的壁厚铸件的简单铸件也是相对偏低的,且实际生产未必能稳定达到5m/s的高速,实际的浇口速度可能更低——这表明金属液前端动能严重不足,会进一步导致流动性变差


针对冷隔/流痕缺陷的可模拟性,梅工借助智铸超云平台进行了系统性分析:



01

温度时序异常


通过智铸超云充填时间结果分析,金属液从进入浇口到充填完毕的充型时间为34ms,尽管这个充型时间处于合理区间,但金属液前端温度明显偏低。具体而言,在充型过程的金属液前端,金属液温度骤降,与后续的金属液存在明显温差。


这一异常的温度时序揭示了金属液在流动过程中遭遇了显著的热量损失,进而影响了其熔合质量


图片

智铸超云充填时间结果


图片

智铸超云充填温度结果


梅工指出,这种温度分布趋势与冷隔缺陷的形成紧密相关,因为低温金属液或温差较大的金属液更难实现良好的熔合,从而加剧了冷隔现象的发生。


02

低温连锁反应


冷金属流不仅会直接造成熔合不良,还会诱发卷气风险(气体含量偏高),进一步加剧表面缺


由于金属液温度偏低,其流动性减弱,使得金属液在充型过程中难以有效排除模具型腔内的气体,导致气体被卷入金属液中,形成气泡或气孔,严重影响铸件的外观质量。 



        

智铸超云气体含量结果




经过系统分析,确认问题均由温度因素引起,针对上述问题,梅工提出系统性热管理方案:  


01 

优化压射曲线,减少温度损失(尤其是料管这一“失温盲区”)


通过精确调控压射过程中的速度以及高速切换点,可有效缩短金属液在料管中的停留时间,显著降低热量损失,从而确保金属液在进入模具前维持理想的温度状态。

02 

浇排系统优化,提高速度比


调整浇道和排气系统的设计,可以有效加快金属液的填充速度,同时优化气体排出路径,减少气体被卷入金属液的风险,进一步提升铸件的表面质量。

03 

提升模具温度,使模温稳定在熔合安全区


采用油温或水温加热,减少金属液在流动中的温度损失,有助于促进金属液之间的熔合,显著降低冷隔缺陷的发生率。




本案例证明,当冷隔缺陷成为压铸生产的“表面伤痕”,其本质往往是工艺系统的“体温危机”


通过智铸超云平台的动态热力场仿真与多参数耦合分析,可以轻松将抽象的温降问题转化为可视化的风险图谱,让工程师针对性进行调整优化,显著提升压铸件的质量稳定性和生产效率。


这一案例不仅彰显了智铸超云平台在压铸工艺优化中的重要作用,也为行业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相信智铸超云平台将深入到更多领域,赋能智能设计、实时仿真、智能检测等关键场景,推动压铸行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通用仿真体系模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9-16
最近编辑:2月前
适创科技
用智能改变工业,以算法创造未来
获赞 18粉丝 15文章 39课程 1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