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射频设计中的“玄学”迷局:无源互调与电磁兼容深度解析

1小时前浏览0

在射频设计领域,工程师们时常会遭遇一些令人束手无策的棘手问题——有时设备在实验室表现完美,投入实际场景却频频“翻车”;或是细微的参数调整,竟引发性能的剧烈波动。这些超乎常规认知的状况,常被工程师们戏称为“玄学”,甚至有人笑言要去寺庙焚香祈愿才能破解困局。其中,无源互调与电磁兼容(EMC)问题堪称“玄学”中的典型代表,它们不仅严重侵蚀射频系统的性能,更因其成因复杂、现象隐蔽,成为横亘在工程师面前的“拦路虎”。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这两大射频设计中的玄学问题。

 

No.1 无源互调问题

 

无源互调(PIM)是指当多个不同频率的射频信号通过无源器件(如滤波器、连接器、天线等)时,由于这些器件的非线性特性,会产生新的频率分量,这些新频率即为互调产物。无源器件的非线性来源多样,包括金属接触不良、材料缺陷、机械压力不均匀等。

 

互调产物若落入接收机的工作频段内,会对有用信号造成干扰,导致信噪比下降、接收灵敏度降低,严重时甚至使通信链路中断。在一些对信号质量要求极高的场景,如基站系统、卫星通信系统中,无源互调问题必须得到妥善解决。


无源互调也是在射频设计和生产中必测的一个指标。但是,曾经遇到过一个基站在投入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了通话质量下降、掉话率升高的问题。经过初步检测,发现接收机的底噪明显升高。进一步排查发现,无源互调产物是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源。在对基站的天线、馈线、连接器等无源器件进行逐一检查后,发现是天线与馈线连接处的连接器存在问题。由于长期的风吹日晒,连接器的金属接触面出现氧化和松动,导致非线性特性增强,产生了大量的互调产物。


也就是说产品的互调,并不是出厂时好的就好了,在长期的使用中,由于震动或者产品老化,也会产生新的无源互调,进而影响到设备的使用。

 

这个案例也给了我们一些无源互调问题的排查方法:

 

1. 分段测试法:将射频链路分成若干段,分别测试每一段的无源互调指标。例如,先将天线与馈线断开,分别测试天线和馈线的互调性能,逐步缩小问题范围。


2. 替换法:用已知性能良好的器件替换怀疑有问题的器件,观察互调指标是否改善。在上述案例中,若怀疑某个连接器存在问题,可更换一个新的同型号连接器,看互调产物是否降低。


3. 显微镜检查:对于一些微小的接触不良或材料缺陷,可使用显微镜观察无源器件的接触面和内部结构,查找可能存在的问题点。

 

找到问题所在,问题就解决了一半,剩下的就简单了。

比如:

 

1. 选用优质器件:在设计阶段,优先选择低互调指标的无源器件。例如,采用镀金工艺的连接器,相比普通连接器,能有效减少金属氧化和接触不良,降低互调产生的可能性。


2. 优化安装工艺:确保无源器件的安装牢固,接触良好。在安装连接器时,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保证连接的紧密性和稳定性,避免因机械压力不均匀导致的非线性。


3. 定期维护:对于长期使用的射频系统,定期对无源器件进行检查和维护。清洁连接器的接触面,检查是否有松动或损坏的情况,及时更换老化或性能下降的器件。


在解决无源互调问题时,硬件层面的优化固然关键,而如今不少大厂采用的无源消除方案PIMC(Passive Intermodulation Cancellation),则另辟蹊径,借助软件算法来消除无源互调对接收系统的影响 ,从全新的角度为这一棘手难题提供了解决思路。


PIMC技术核心在于利用软件算法对产生的无源互调信号进行精确分析与实时抵消。其运作基于复杂的数学模型与信号处理算法,在信号进入接收系统前,先通过算法预估互调产物的特征。比如,通过对系统中不同频率信号的混合规律、无源器件的非线性特性等因素建模,提前知晓可能产生的互调频率与幅度。当互调产物实际产生时,算法生成与之幅度相等、相位相反的补偿信号,在接收端与互调信号叠加,实现两者的相互抵消,使到达接收系统的有用信号免受干扰,保障信号的纯净度与完整性。

 

No.2 电磁兼容(EMC)问题

 

电磁兼容(EMC)是指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电磁干扰(EMI)则是指电子设备或系统产生的电磁能量,通过辐射或传导的方式,对其他设备或系统的正常工作造成干扰。在射频设计中,既要防止自身产生的EMI影响其他设备,也要保证自身具备足够的抗干扰能力,以满足EMC要求。

 

某便携式射频设备在实验室测试时性能良好,但在实际使用场景中,靠近一些大功率工业设备时,设备出现了信号不稳定、数据传输错误的情况。经过分析,发现是该便携式设备的电磁兼容性存在问题,受到了工业设备产生的电磁干扰。进一步检测发现,设备内部的电源模块是主要的干扰源,其产生的高频噪声通过电源线和PCB板的走线进行传导,同时也向周围空间辐射,影响了射频电路的正常工作。

 

电磁兼容问题的排查方法

 

1. 频谱分析仪检测:使用频谱分析仪对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和传导干扰进行测量,确定干扰的频率范围和强度。通过频谱分析,可以直观地了解设备的EMI情况,找出主要的干扰源。


2. 屏蔽测试:对怀疑产生干扰的部件或整个设备进行屏蔽处理,观察干扰情况是否改善。例如,给电源模块加上金属屏蔽罩,测试设备的电磁辐射是否降低,以判断电源模块是否为干扰源。


3. 接地检查:检查设备的接地情况,确保接地良好。不良的接地会导致电磁干扰无法有效泄放,通过测量接地电阻和检查接地线路的连接情况,排查接地问题。

 

电磁兼容问题的解决方案

 

1. 屏蔽设计:对容易产生电磁辐射的部件进行屏蔽,如使用金属屏蔽罩将射频电路、电源模块等封闭起来。同时,要保证屏蔽罩的良好接地,防止屏蔽罩本身成为辐射源。


2. 滤波处理:在电源输入输出端、信号传输线路上添加合适的滤波器,抑制高频噪声的传导。例如,在电源线上使用共模电感和差模电容组成的滤波电路,可有效滤除电源噪声。


3. PCB布局优化:合理规划PCB板上的元件布局和走线,减少信号之间的串扰和电磁耦合。将射频电路与数字电路分开布局,避免数字信号的高频噪声对射频信号造成干扰;缩短高频信号的走线长度,减少辐射发射。


4. 接地优化:采用合理的接地方式,如多点接地、混合接地等,降低接地阻抗,确保电磁干扰能够迅速泄放。在PCB板上设置专门的接地平面,提高接地的有效性。

 

在射频设计中,无源互调与电磁兼容这两大“玄学”问题虽然复杂,但通过深入理解其原理,结合科学的排查方法和合理的解决方案,是可以有效解决的。工程师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些问题,从器件选型、电路设计、工艺安装等多个环节入手,提高射频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让这些“玄学”不再神秘。


来源:射频学堂
非线性电源电路电磁兼容电子通信材料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9-18
最近编辑:1小时前
射频学堂
硕士 学射频,就来射频学堂。
获赞 159粉丝 372文章 1118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拿什么拯救你,射频芯片?

近日,多家射频芯片上市公司半年报出炉,情况比去年更惨,一片亏损。今天,我们就来详细分析一下卓胜微电子、唯捷创芯、慧智微、康希通信等国产射频芯片上市公司的2025年半年财报,一同探寻行业困境与出路。 先看卓胜微,8月21日发布的半年报显示,上半年营业收入17.04亿元,同比下降25.42%;归母净利润为 -1.47亿元,同比下降141.59% ,这是其自2019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半年度亏损,且已是连续第三个季度亏损,二季度单季亏损幅度进一步加大 。毛利率为28.75%,同比下降13.37个百分点,其毛利率下滑原因在于市场竞争与折旧金额增加。在费用方面,上半年期间费用为5.38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7026.39万元,其中研发费用同比减少17.52% 。从筹码集中度看,股东总户数较一季度末下降,户均持股市值也有所下降。 唯捷创芯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87亿元,同比下降7.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943.36万元,同比转亏。业绩下滑主因射频前端芯片市场竞争加剧,产品价格下行压缩利润空间。不过,公司优化产品结构,第二季度整体毛利率提升6.75个百分点至28.02%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4.78亿元,环比下降6%;归母净利润869.40万元,环比增长147.96%。研发投入合计2.03亿元,同比减少8.75%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0.55%。 慧智微上半年营业收入为3.55亿元,同比增长39.97%;归母净利润为 -6527.84万元,同比增长64.41% 。毛利率为8.54%,同比上升4.15个百分点 ,净利率为 -18.41%,较上年同期上升54.00个百分点。期间费用为1.46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491.71万元 。从股东情况来看,股东总户数较一季度末增加,户均持股市值也有所增加。 康希通信上半年营业收入为3.28亿元,同比增长45.92%;归母净利润为 -2473.34万元,同比下降38.10% 。毛利率为22.34%,同比上升0.16个百分点 ,净利率为 -7.55%,较上年同期上升0.43个百分点。期间费用为1.1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757.73万元 ,其中管理费用同比增长182.95%较为突出。股东总户数较一季度末增加,户均持股市值下降。当前国产射频芯片企业正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局面。从内部市场竞争来看,行业内卷现象严重。像卓胜微、唯捷创芯等企业多集中在手机射频前端的分立器件和低集成度模组领域 ,技术门槛相对较低,众多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大打价格战。4G PA价格已被压至“白菜价” ,部分厂商甚至亏本抛售,导致整体毛利率持续下滑,多数企业毛利率集中在20%-30%,部分甚至低于20%。国际大厂方面,以Skyworks、Qorvo、博通、村田等为代表的国际巨头垄断了大部分市场份额 。比如Skyworks拿下三星Galaxy S25系列5G射频模组独家供应资格,成为谷歌Pixel 10系列Wi-Fi 7芯片主供应商等,2025财年第二季度实现营收9.53亿美元 。Qorvo在5G基站和手机市场优势显著,博通则凭借滤波器技术占据约15%的全球市场份额。这些国际大厂凭借技术、规模和品牌优势,毛利率一般能维持在40%左右 ,在高端产品和市场份额上对国产射频芯片企业形成了强力挤压。再看需求端,手机出货量作为射频芯片下游重要应用指标表现不佳。2025年上半年全球手机出货量复苏动能枯竭,中国市场出货量也下降,极大影响了射频芯片需求。卓胜微转型重资产模式后,产能与市场需求错配,不仅没实现成本优势,还背上刚性成本负担,存货积压、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变长等运营问题也接踵而至。没有一个产业能够承受长期亏损,射频芯片这项卡脖子技术,如果不能解决产业自身问题,很可能会被卡断气儿。希望我们这个行业能够早日缓过劲来!文章信息来源于各大公司半年报来源:射频学堂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