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团队简介(更新于2025年9月)

2小时前浏览4

   


 

北京交通大学

高移动性通信/智能交通电波传播研究组

 


   

人员概况


 
   
队现有专职教师2人,在读博士生14人,在读硕士生14人    
   
 


   

专职教师


   

     


   

何睿斯,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导,任职于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无线通信团队(无线1组),重点从事无线通信物理层关键技术研究。


教育经历:

– 2009.09-2015.01,博士,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导师:钟章队

– 2005.09-2009.07,本科,北京交通大学,中国


国际经历:

– 2016.08-2017.08,访问学者,佐治亚理工学院,美国,Host: Prof. Gordon L. Stuber (IEEE Fellow)

– 2013.12-2014.07,访问学者,鲁汶大学,比利时,Host: Prof. Claude Oestges (IEEE Fellow)

– 2012.08-2013.09,访问学者,南加州大学,美国,Host: Prof. Andreas F. Molisch (IEEE Fellow)

– 2010.03-2010.08,访问学者,马德里理工大学,西班牙,Host: Cesar Briso


工作经历:

– 2018.12-至今,教授,博导,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北京交通大学,中国

– 2018.04-2018.12,副教授,博导,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北京交通大学,中国

– 2015.02-2018.04,副教授,硕导,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北京交通大学,中国


社会兼 职:

– Lead Guest Editor, 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 (SCI期刊,IF=17.2), 2020

– Lead Guest Editor, 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SCI期刊,IF= 5.8), 2021

– Editor,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SCI期刊,IF= 8.3), 2023-Present

– Editor, 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CI期刊,IF= 10.7), 2016-2022

– Editor, 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SCI期刊,IF= 5.8), 2022-Present

– Editor, IEEE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Magazine (SCI期刊,IF=5.7), 2019-Present

– Editor, 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 (SCI期刊,IF=4.4), 2019-Present

– 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 (URSI) “无线电通信系统与信号处理委员会 (Commission C) ” 首届青年职业代表(行使 Commission C 委员会秘书职责)

– 国际电子与电气工程师协会高级会员 (IEEE Senior Member)

– 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青年科学家俱乐部成员,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一处基金委评议人

– 国际学术会议 APEMC 技术委员会主席 (TPC Chair)、IEEE VTC 高速铁路无线通信研讨会 (HSRCom) 主席、URSI 全会召集分会主席、URSI 特邀报告委员会委员  


获奖与荣誉

– 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

–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中国电子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

– 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

– 北京高校优秀共产党员

– 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古贺逸策金牌奖章(URSI Issac Koga Gold Medal

– IEEE通信学会亚太地区杰出青年学者奖(IEEE Asia-Pacific Outstanding Young Researcher Award)

– 北京交通大学“卓越百人计划”入选者

– 2019年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 北京交通大学五四奖章

– 入选第三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17-2019年度)

– 入选北京交通大学电信学院青年人才培育计划

– 中国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中国电子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 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 (URSI) 青年科学家奖

– 北京交通大学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杨汨,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任职于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无线通信团队(无线1组),重点从事无线通信物理层关键技术研究。


教育经历:

– 2017-2021,博士,北京交通大学,中国

– 2014-2017,硕士,北京交通大学,中国

– 2010-2014,本科,北京交通大学,中国


工作经历:

– 2021.7-至今,副教授,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北京交通大学,中国


获奖与荣誉:

– 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6)

– 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创新奖-二等奖(4/6)

– 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4/15)

– 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一等奖(同时获得6G专项赛全国冠军),2023年,并入围Top10(作为指导教师),同时获得优秀指导教师

– 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一等奖(同时获得华为网络与通信赛亚军),2020年,并入围Top10

– 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三等奖(商业计划书赛道),2025年,指导教师

–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创赛,原互联网+),作为指导教师,共获得北京市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

– “京彩大创”北京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2025年,指导教师        

– 北京交通大学“五四”奖章

– 中国电子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 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 最佳论文:IEEE ICCC-2018、UCom-2023、NCIC-2024、IEEE ECIS-2025、中国电子学会优博论坛-2023优秀海报

– 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

– 北京交通大学“知行”奖学金





 


   

在读博士/硕士


 

– 刘昌柱(Changzhu Liu),2020级博士生,研究方向:6G深度覆盖扩展技术


– 汪琛龙(Chenlong Wang),2022级博士生(导师为艾渤教授),研究方向:6G AI智能信道建模


– 元媛(Yuan Yuan),2022级博士生,研究方向:6G超大规模MIMO与RIS


– 邱志成(Zhicheng Qiu),2022级博士生,研究方向:基于深度学习的信道预测


– 戚子羿(Ziyi Qi),2022级博士生,研究方向:复杂电磁环境重构


– 张雪剑(Xuejian Zhang),2023级博士生,研究方向:基于视觉的环境感知与电波预测


– 王世睿(Shirui Wang),2023级博士生,研究方向:智能信道建模与仿真


– 张语昕(Yuxin Zhang),2024级博士生,研究方向:6G通感一体化信道建模与仿真


– 邵天语(Tianyu Shao),2024级博士生,研究方向:基于AI的信道预测及推演技术。


– 李卓音(Zhuoyin Li),2025级博士生,研究方向:基于AI的确定性信道仿真技术。      

     
– 宋浚哲(Junzhe Song),2025级博士生,研究方向:通感一体化信道建模及推演理论。      

     
– 陈信文(Xinwen Chen),2025级博士生,研究方向:基于位置的信道建模与仿真推演。      

     

– 郜帅旗(Shuaiqi Gao),2025级博士生


– 叶方舟(Fangzhou Ye),2025级博士生


– 郭珂莹(Keying Guo),2023级硕士生,研究方向:电磁环境数字孪生


– 张众(Zhong Zhang),2023级硕士生,研究方向:智能环境重构


– 苏晓凡(Xiaofan Su),2024级硕士生,研究方向:6G无线通信仿真技术


– 李雅静(YaJing Li),2024级硕士生,研究方向:确定性仿真及电磁材质反演


– 米德权(Dequan Mi),2024级硕士生,研究方向:5G/6G信道测量技术


– 管万元(Wanyuan Guan),2024级硕士生,研究方向:信道测量与仿真平台研发


– 张晨阳(Chenyang Zhang),2024级硕士生。


– 许琦(Qi Xu),2025级硕士生,研究方向:智能网优网规技术。


– 许鑫(Xin Xu),2025级硕士生,研究方向:6G智能通信


– 刘浩轩(Haoxuan Liu),2025级硕士生,研究方向:基于AI的通信仿真。


– 王道同(Daotong Wang),2025级硕士生,研究方向:确定性仿真技术


– 朱玉晗(Yuhan Zhu),2025级硕士生,研究方向:6G智能通信。


– 王万杰(Wanjie Wang),2025级硕士生。


– 余锦炎(Jinyan Yu),2025级硕士生。

 


   

已毕业博士/硕士



 

– 李岩(Yan Li),博士(导师为艾渤教授),研究方向:D2D/V2V信道建模与仿真;毕业去向:中国移动研究院。


– 张北(Bei Zhang),博士(导师为钟章队教授),研究方向:面向LTE-R的下一代铁路通信技术;毕业去向:英特尔研究院(北京)


– 王琦(Qi Wang),博士(导师为艾渤教授),研究方向:非平稳信道建模及系统性能分析;毕业去向: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 李健之(Jianzhi Li),博士(导师为艾渤教授),研究方向: 5G三维Massive MIMO技术;毕业去向:大唐创新研究中心。


– 郑青碧(Qingbi Zheng),硕士,研究方向: 基于AI的通信场景识别与信号聚类分析;毕业去向:中国移动研究院


– 李天时(Tianshi Li),硕士 ,研究方向: 5G空天地一体化通信技术;毕业去向:中电科五十四研究所


– 温子睿(Zirui Wen),硕士,研究方向:5G-R信道测量及AI驱动的建模技术;毕业去向:中国移动研究院


– 黄晨(Chen Huang),博士导师为钟章队教授),研究方向:基于人工智能的通信信号处理及预测;毕业去向:南京紫金山实验室


– 杨汨(Mi Yang),博士(导师为艾渤教授),研究方向:LTE-Vehicle通信技术;毕业去向: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


– 赵威程(Weicheng Zhao),硕士,研究方向:新型车联网高精度定位技术;毕业去向:HONOR荣耀


– 马张枫(Zhangfeng Ma),博士(导师为艾渤教授),研究方向:6G无人机通信;毕业去向:邵阳学院高聘副教授


– 杨齐萍(Qiping Yang),硕士,研究方向:RIS辅助通信的信道及系统性能;毕业去向:读博


– 尚辉超(Huichao Shang),硕士,研究方向:铁路物联网OTFS;毕业去向:中国星网研究院


– 成晶(Jing Cheng),博士,研究方向:高可靠低时延通信;毕业去向:大唐移动


– 张语昕(Yuxin Zhang),硕士,研究方向:基于AI的无线信道孪生技术;毕业去向:读博


– 刘春雨(Chunyu Liu),硕士,研究方向:智慧物联技术;毕业去向:中国移动研究院


– 袁冰冰(Bingbing Yuan),硕士,研究方向:6G高精度定位技术;毕业去向:中国电信研究院


– 米航(Hang Mi),博士,研究方向:毫米波信道建模;毕业去向:HONOR荣耀


– 孙桂琪(Guiqi Sun),博士,研究方向:面向6G的RIS通信;毕业去向:高校任教


– 张正宇(Zhengyu Zhang),博士,研究方向:6G感知通信一体化;毕业去向:留校任教。      

     
– 金云伟(Yunwei Jin),硕士,研究方向:通感一体化;毕业去向:美团。      

     
– 苏心(Xin Su),硕士生,研究方向:THz与RIS融合通信;毕业去向:KTH深造。      

     
– 何泽乾(Zeqian He),硕士,研究方向:毫米波通信;毕业去向:中国电信研究院。      
  




来源:北交大智能交通电波传播研究团队
ACT电子ANSA通信理论数字孪生人工智能无人机电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9-16
最近编辑:2小时前
北交大智能交通电波传播研究团队
博士 高移动性通信技术研究组
获赞 1粉丝 7文章 34课程 1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