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气瓶爆炸的原因:根本原因和预防措施

21小时前浏览4

   

1

气体容器的类型    

根据应用、使用的填料和连接方法,气体容器在结构和外壳材料上可能会有所不同。对于家庭需求,通常使用由复合材料制成的金属(钢)气体容器或烧瓶。他们每个人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但钢瓶最容易爆炸,并且按照安全原则,在储存和作过程中需要遵守许多条件。因此,我们将更详细地讨论它们。

   

2

气缸是如何排列的?    

根据设计,气体容器类似于普通打火机,其容量也充满了两种聚集态的物质。储层的一部分是液相气体,剩余的自由空间充满相同的物质,但呈气态(工作)形式。通过锁定装置,气体进入适当的设备进行点火和预期用途。
气瓶的标准设备包括:
  • 用于气体或壳体的容器本身,呈圆柱形,最小壁厚为 2 毫米。
  • 带锁定元件和手轮的球囊阀 。
  • 环形支撑(靴),为装有气体的储罐提供稳定的垂直位置。
  • 保护阀门在运输、储存和作过程中免受损坏和污染的外壳。
  • 盖子连接到一个特殊的螺纹部件 - 气缸的颈部。
气瓶可以配备的安全方面技术上有用的装置是带有压力表的丙烷变速箱
它的使用可以降低、稳定和维持混合物的压力在为特定气体消耗者指定的值内。该适配器易于安装在任何类型的瓶子上。

   

3

家用钢瓶用气体混合物    

气瓶的填充物是碳氢化合物气体 - 丙烷和丁烷的混合物,在高达 15 MPa 的压力下被泵入容器中。
这些碳氢化合物的比例决定了混合物或特定区域使用的季节性。事实是,丙烷和丁烷具有相对相同的基本性质,在蒸发温度值上存在显着差异:丁烷 - 0.5°C,丙烷 - 43°C(带减号)。
由于每个地区生产单独品牌的瓶装气体不方便,GOST 提供了具有一定比例的这些气体的统一丙烷-丁烷混合物
了解混合储气罐中使用的碳氢化合物的原理不仅对于降低燃料的可能性至关重要(丁烷比丙烷便宜),而且对于降低由于丁烷蒸发强度较低而降低高血压的风险环境温度显着升高。储罐中压力急剧增加会导致其减压,从而导致爆炸或火灾。

   

4

爆炸先决条件    

尽管对钢瓶的安全处理及其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在俄罗斯,每年有 200 多人成为气球气体爆炸的致命受害者,受伤 - 多一个数量级。
总结储气罐制造商的信息,我们提出了可能破坏烧瓶 的压力范围:
气瓶容积      
可能爆炸的压力,MPa      
可能爆炸的压力,atm      
5升      
15-16      
120-160      
27 升      
7,5-13      
75-130      
50 升      
7,5-12      
75-120      
随着烧瓶壁强度的降低,导致其减压的临界压力值降至5.3 MPa。

   

5

气体爆炸或燃烧    

您需要了解气缸的爆炸和点火并不完全是一回事。例如,当被问及收到碎片或弹孔的家用气瓶是否会爆炸时,不可能明确回答“是”。
从损坏的压力容器中逸出的气体只会燃烧。爆炸需要一个封闭的空间。通常,这是气缸本身,在某些条件下,或者是一个非常气化的房间
丙烷-丁烷与空气中氧气的混合物在气瓶外爆炸或在烧瓶内的压力等于大气压后向内吸入。
为什么气瓶会爆炸或燃烧?
消防栓
落入燃烧区的储罐,其中有气体混合物在压力下,其爆炸性非常高。根据 GOST,碳氢化合物气缸的最高安全温度为 45°C。很明显,在火灾中,它大大超过了允许的范围。
该过程的物理原理如下。在强烈的加热温度下,容器中的混合物沸腾,相应地,其中的压力增加。此外,壳表面的不均匀加热会削弱其初始强度并导致壁的破坏。
通常,由于容器随气体及其加热而发生高残余塑性变形,一侧会发生壁(otd ulin)的局部膨胀。沿焊缝更频繁地发生断裂
快速蒸发和点燃,以液态和蒸汽状态从气缸中喷出的碳氢化合物在火区对其周围的一切产生额外的热效应。
了解了为什么气瓶在火灾期间会在房屋中爆炸后,人们还应该知道它们在加热时的表现如何。
烧瓶破裂有两种选择:
  1. 通过“液压”力学。
  2. 强烈扭曲,底部和边缘形成大裂缝。
在第一种情况下,随着温度升高到 60°C,液相将在 1.5 - 2.5 MPa 的压力下将容器的体积填充到 85% 的标准值。随着房间温度进一步升高到 70 - 75°C,外壳的破坏就会发生。
第二种选择发生在容器中没有液相时,例如,如果液化混合物的蒸发是由于关闭装置的减压而发生的,在火灾中的高温下。
在任何情况下,爆炸气球的碎片都会以极快的速度向不同方向散落,对人身造成威胁并造成财产损失。
充气过量
通常,填充液化气的罐会溢出它们。这是由于疏忽或故意想要节省水箱的利用率而发生的。
需要理解的是,加油时超过烧瓶内液化气压力超过允许值可能会导致其强度受到破坏
部分自由体积应保留在罐中 - 一个缓冲垫,用于碳氢化合物的气相。这种枕头的安全容积至少为水箱总容积的 15%。在没有它的情况下,烧瓶中的压力随着混合物温度每升高一度而增加 0.7 MPa,这在安全标准中是不可接受的,并且可能导致外壳过度应变和破裂。
注入容器的气体量严格控制压力和质量,每1升罐容积不应超过0.425公斤。
即使在 GOST +45°С 规定的温度下,溢出的烧瓶也存在沿焊缝纵向破裂的可能性很大的危险。
我们还建议您阅读我们的另一篇文章,其中我们详细讨论了规则。油箱加注。
加热或冷却容器壁
丙烷-丁烷混合物具有较大的膨胀系数,即使温度略有升高,体积也会大大增加。
当容器在阳光下、直射光线下长时间加热时,气缸中的压力可能会增加到临界值
增加混合物压力在烧瓶壁上的危险也存在于安装在热源旁边的气缸中。
除了加热之外,许多危险还掩盖了负温度的负面影响。首先是金属脆性增加。第二个 - 有必要永远记住,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将处于寒冷状态的容器长时间带入温暖的房间。碳氢化合物混合物温度急剧升高是不安全的。
气瓶的晃动和跌落
对其壁的突然机械作用会引起气体容器的损坏和点燃,特别是当储罐处于低温或相反的过高温度条件下时。
在异常寒冷的条件下使用气缸时,金属的机械性能会发生变化 - 钢的韧性会降低。
因此,对气缸的强烈打击或其重落会损坏容器的密封性并导致气体释放,当气体与氧气混合并与火花接触时,会导致气体-空气混合物爆炸
在第二种情况下,如前所述,温度升高和烧瓶中所含气体的加热会急剧增加其压力,这会对容器产生额外的冲击作用,从而使其破裂。
气体中的杂质
当水和硫化氢进入装有液态气体的容器时,就潜伏着爆炸危险。它们在罐中的高含量导致外壳的内金属表面出现分层和噘嘴。
这种血管缺陷发生在丙烷中硫化氢含量为 0.3% 或更高的情况下,并且可以在使用球囊两年后观察到。
焊接缺陷
不太常见,但存在与热影响区气体容器减压相关的问题。
如果焊缝出现缺陷,其工作横截面可能会减弱,应力集中,因此纵向或圆周接缝会打开
可以保持壳体在缺陷焊缝断裂时的整体完整性。

   

6

爆炸场景    

气瓶爆裂和火焰
气瓶爆炸和丙烷-丁烷点燃因以下因素而具有危险性:
  • 一柱浓烈的火焰,迅速增加火势的面积;
  • 火源中心高温爆炸;
  • 燃烧产物的毒性。
失败也可能来自窒息,因为氧气显着减少,有害气体浓度急剧下降。
进行的研究表明,在火灾中,装有液化气的 50 升气体容器的密封在不到 5 分钟的时间内就被打破。结果 - 闪火并释放出直径达到 10 m 的“火球”
通常,血管破裂发生在其外侧部分。
二次爆炸效应
气缸爆炸的次要但同样严重的破坏性影响是:
  • 阀门分离;
  • 暴露于压缩波或冲击波;
  • 外壳元素碎片造成的损坏。
气球及其分离元件的碎片可以飞得很远,在半径可达 250 m 的范围内造成损坏,并上升到 30 米的高度。
气体泄漏危险
丙烷从损坏的储罐中泄漏的危险在于,房间会非常迅速地产生碳氢化合物和氧气混合物的爆炸性浓度 - 比液体可燃物质泄漏快得多。
可以通过气味或耳朵检测到烧瓶或有故障的截止阀中混合物的强烈泄漏 - 这种声音类似于我们在气球快速放气时听到的声音。
如果怀疑有气体泄漏或为了控制气体泄漏,用海绵将肥皂溶液涂抹在气球上,然后使用产生的气泡确定减压位置就足够了
如果有煤气泄漏,则需要用湿抹布盖住减压处,小心地将船只带到街上并呼叫煤气工人。
自 2016 年以来,技术规则规定在新住宅中强制安装气体探测器。对于以前建造的住房,该规范具有推荐性质,但该设备的好处是不可否认的,尤其是在使用瓶装煤气的家庭中。
事实上,碳氢化合物混合物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如果违反烧瓶、关闭设备或连接软管的密封,气体开始积聚在底部,无法立即检测到其气味。这就是为什么从损坏的气瓶进入空气中的丙烷混合物经常在房屋中因任何火花而爆炸而不会被注意到。

   

7

安全处理气瓶的基础知识    

在安装瓶子并将其连接到燃气器具之前,首先要做的是确保阀体没有损坏、生锈并且阀门状况良好。
只有专业组织提供的经过认证的气瓶,这些气瓶在所有作周期中都有纸质护照,并通过冲击冲压应用相应标记
制造气缸时必须遵守的主要技术要求包括:
  • 除一个(用于连接燃气灶的 5 升)外,所有气瓶都必须安装在建筑物外的扩建部分,并且距离建筑物入口不小于 5 m。
  • 不包括在客厅、地下室和阁楼存放钢瓶。
  • 请勿将气瓶放置在距离加热器 1 m 以内、距离明火 5 m 的地方。
使用含气容器时,明显但经常被遗忘的安全措施应归因于严格执行以下几项:
  • 请勿将点燃的火柴或打火机带到瓶子上检查是否有气体泄漏。
  • 断然排除使用明火加热变速箱或阀门。出于这些目的,只允许使用热水。
  • 如果在房间内检测到气体,请勿打开任何电器,包括灯,也不要将其关闭。插座或开关中的火花温度可达一千度。
  • 请勿尝试自行修理气缸的截止阀和其他结构元件。
此外,必须严格遵守制造商规定的气缸使用时间限制。2014年12月之前放行的船舶可运营40年。
由于没有关于在此日期之后生产的气瓶的允许使用期限的信息,并且没有随附的文件,Rostekhnadzor 建议将气瓶的保质期延长至 20 年。
绝对禁止使用阀门作为保持装置来携带气瓶。这可能会导致锁定装置泄漏或破损。
钢制气瓶的更安全的替代品是更现代的聚合物复合容器 - 欧式气瓶。它们的烧瓶由塑料外壳保护,不会积聚静电。通过为复合材料气缸配备新一代安全装置 - 熔断器和超压安全阀,确保复合材料气缸的爆炸安全。


来源:气瓶设计的小工程师
断裂复合材料燃烧船舶建筑消防焊接爆炸材料控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9-11
最近编辑:21小时前
气瓶设计的小攻城狮
硕士 从事IV储氢气瓶行业。
获赞 41粉丝 109文章 434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从悲剧中学习:2001-2016年美国压力相关事故教训总结

《Compilation of Pressure-related Incident Summaries》该文档是 2016 年 6 月修订的《压力相关事故摘要汇编》,核心目的是通过分析 2001-2016 年美国境内主要的238 起压力相关事故,总结错误教训以提升 Argonne 的安全水平;事故涉及压力容器、管道、气瓶等设备,诱因包括操作失误、设备故障、未遵循安全规范等,造成死亡、烧伤、截肢等严重后果,同时附录提供了启动天然气设备的 10 大致命错误、责任判定树、国家锅炉和压力容器检验员委员会报告等内容,强调遵循ASME 压力 vessel 规范、完善 LTV 程序、加强设备检查维护等安全措施的重要性。 通过理解过去发生的错误并防止重复,提升 Argonne 的安全水平,最终实现 “零伤害” 工作场所,需结合全员安全承诺与综合安全管理体系。 所有涉及压力设备(包括压力容器、压力源及相关硬件)的设计、制造、测试、检验、维护、维修、操作及在压力设备区域工作的人员。 依据《联邦法规汇编》10 CFR 851,包含所有压力容器、压力源(低温、气动、液压、真空)及相关硬件。 1事故整体概况 统计维度 具体内容 事故总数 238 起 时间范围 2001-2016 年 地域范围 主要发生在美国 事故设备类型 压力容器(锅炉、储罐等)、管道(蒸汽、燃气、水管等)、气瓶(压缩气体、液氮等)、真空系统、干燥器等 主要伤亡类型 死亡、烧伤(一至三度)、骨折、截肢、窒息、眼损伤等 2典型事故案例及诱因分析 (一)高后果事故案例 场景:技术人员拆除磁体冷却水系统盲板法兰时,法兰与水组合冲击工人致其死亡,另一人轻伤。 诱因:压缩空气阀关闭导致高压水(~325 psig)压缩管道内空气,储存能量达 140 万 ft-lbf(相当于 0.4kg TNT)。 场景:墨西哥湾油井爆炸,11 人死亡,造成严重环境破坏。 诱因:防喷器液压泄漏、电池没电,且企业忽视此前测试发现的问题。 场景:北卡罗来纳州 Slim Jim 生产厂爆炸,4 人死亡、3 人重伤、67 人就医。 诱因:新水管启动时室内管道吹扫天然气,气体积聚后引爆,相关规范未要求室外排气及可燃气体检测。 (二)主要事故诱因分类 未泄压操作:如 2015 年 Hanford 消防站消防员在气瓶未完全泄压时拆卸接头,软管弹出致面部划伤。超压操作:2015 年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干燥器(额定 125 psi)因调节器误设 250 psi 而失效。误操作阀门:2014 年萨凡纳河核解决方案公司错装阀门手柄,导致阀门状态与标识不符。 安全阀失效:2015 年费米实验室安全阀在校准至 1650 psig 时弹向天花板,砸中员工头部致挫伤和割伤。管道腐蚀:2008 年 11 月蒸汽冷凝水管因腐蚀减薄 50%,阀门断裂致工人面部、颈部和手臂烧伤。气瓶损坏:2009 年 8 月 Airgas 公司氧气气瓶在 2350 psi 填充时破裂,致工人双腿截肢。 无系统专属程序:2015 年磁体冷却水系统事故中,缺乏确认系统零能量的详细 LTV 程序。未遵循标准:2010 年生物质蒸汽厂锅炉管道未按 ASME I 节规范安装,材料无合格证明。培训不足:2015 年 SLAC 工作人员虽有压力系统经验,但未接受特定设备充排气培训,致真空泵爆炸。 3关键安全教训与建议 制定系统专属 LTV 程序:需明确确认系统零能量步骤,参考 OSHA 1910.147 最佳实践,涵盖低温、高压、高压电等高危项,明确锁具移除流程。遵循权威标准:严格执行ASME 规范(如 ASME B31.3 管道测试标准、ASME A13.1 标识标准),确保设备安装、测试、维护合规。完善 P&ID 图:生成详细管道和仪表图,确保工作人员理解流体流向、阀门编号及 “常开 / 常闭” 状态。设备压力验证:启动前确认系统及组件压力等级,避免超压使用(如 2015 年干燥器事故教训)。安全装置配置:安装压力表、温度计、安全阀等,确保在施工和运行阶段均能监测能量(如 2015 年磁体冷却水系统需增设仪表)。设计审查与隔离:工程设计中纳入正隔离点(如截止阀、盲板、排放阀组合),考虑气动阀失效模式,确保执行器符合要求。全员系统知识培训:确保人员掌握所有阀门、指示灯含义,了解设备潜在风险(如 2015 年 SLAC 事故强调特定设备培训)。强化安全意识:鼓励员工质疑工作流程,发现隐患及时上报,避免因经验主义忽视风险(如 2009 年液氮杜瓦罐事故中科学家误判泄压状态)。个人防护装备(PPE):实验室等场景需全程佩戴防护装备,如护目镜、面罩等(2009 年杜瓦罐事故教训)。 4附录关键内容 涵盖未设置吹扫点、隔离点不足、管道支撑不当、垫片复用、材料不合规、氮气使用不当、排气位置错误、采样设备错误、管道完整性未验证、设备启动流程不规范等,强调需遵循 OSHA 1910、NFPA 54 等规范。 用于判定事故中个人行为的责任,从 “行为是否故意”“是否明知违规”“是否通过替代测试”“是否有不安全行为史” 等维度,区分无责、疏忽误差、故意违规等情况,建议由团队而非个人使用以减少主观性。 设备类型 检查总数 违规数 违规率 高压 / 高温锅炉 18,184 1,251 7% 低压蒸汽锅炉 11,700 2,051 18% 热水加热 / 供应锅炉 62,526 8,900 14% 压力容器 56,383 1,634 3% 饮用水加热器 11,656 1,249 11% 1992-2001 年事故统计:127 人死亡(年均 13 人)、720 人受伤(年均 72 人),23,338 起事故(年均 2,334 起),人为错误是首要原因(83% 事故由人为疏忽或知识不足导致,69% 受伤、60% 死亡归因于此),非燃烧压力容器致死最多(64 人)。 1984-1995 年 DOE 相关 155 起事故,成本超 250 万美元,80% 伤害源于气瓶搬运,16% 为设备 / 材料问题,建议加强气瓶搬运培训、定期检查、避免污染。 2009 年 11 月 CSB 主席呼吁各州采用ASME 压力 vessel 规范,指出 11 个州未强制遵循该规范,强调规范对预防容器爆炸的重要性。 4. 关键问题 问题 1:1992-2001 年美国锅炉和压力容器事故中,人为错误的影响程度如何?有哪些具体表现? 答案:人为错误是该时期事故的首要原因,具体影响如下: 事故占比:83% 的事故(共 23,338 起)直接由人为疏忽或知识不足导致,包括低水位状态、不当安装、不当维修、操作失误、维护不良。 伤亡占比:69% 的受伤事件(共 720 人受伤)和 60% 的死亡事件(共 127 人死亡)归因于人为因素。 具体表现:低水位状态和操作失误 / 维护不良连续 10 年位居锅炉事故原因前两位,仅 1998-2000 年操作失误 / 维护不良超过低水位状态;非燃烧压力容器事故中,操作失误 / 维护不良也是首要原因,其次是设计 / 制造缺陷、不当安装。 问题 2:文档中多次提及的 LTV 程序(Lockout-Tagout Verification)在压力设备安全中作用是什么?需包含哪些核心内容以避免事故? 答案:LTV 程序(锁定 - 挂牌验证程序)是确保压力设备在维护、维修等操作前处于零能量状态的关键程序,可有效预防因设备残留压力导致的爆炸、冲击等事故,核心内容需包括: :系统专属、详细的分步流程,明确如何通过仪表、排气等方式确认系统无残留压力(如 2015 年磁体冷却水系统事故因缺乏该程序导致高压积聚)。 :针对低温介质(如液氮)、高压(如 325 psig 及以上)、高压电等高危场景,制定专项泄压、隔离步骤。 :清晰界定人员角色与职责,明确锁具 / 挂牌的安装、移除流程(尤其是非原安装者移除时的审批程序)。 :参考 OSHA 1910.147 最佳实践,确保程序合规性,避免与通用安全程序混淆,需突出设备专属操作细节。 问题 3:为预防压缩气瓶事故(如破裂、爆炸、泄漏),文档中提出的关键安全措施有哪些? 答案:基于文档中多起气瓶事故(如 2009 年氧气气瓶破裂、2008 年丙烷气瓶爆炸),预防压缩气瓶事故的关键措施包括: :使用专用存储车(带固定杆、宽厚底座)或运输卡车(用链条 / 绳索固定),避免倾倒(如 2014 年气瓶未固定从手推车跌落致调节器断裂)。 :定期检查气瓶腐蚀、阀门损坏、泄漏情况,验证水压测试日期,拒绝使用有篡改痕迹或标签不清的气瓶(如 2006 年氦气瓶因标签不可辨被误充致爆炸)。 :避免超压填充:严格按气瓶额定压力填充,使用合格调节器(如 2009 年氧气气瓶在 2350 psi 填充时破裂)。 泄漏检测:填充前后检查阀门、接头泄漏,如 2010 年 1 月萨凡纳河设施 5/8 乙炔气瓶阀门泄漏引发小火。 :确保人员掌握气瓶特性(如惰性气体窒息风险、易燃气体点火风险),了解紧急处理流程(如泄漏时关闭阀门、撤离区域),避免因操作经验不足导致失误(如 2015 年工作人员未培训特定气瓶充排气流程)。 来源:气瓶设计的小工程师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