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实验硬点数据拟合(python版)

18小时前浏览4

程序功能:

  该程序主要要用于对硬点数据进行拟合并输入拟合数据集及对应图集。
        1
、数据集输出到原始数据文件夹下,名字为*.bus
        2
、图片集输出到原始数据文件夹下,名字为PicLics.docx

程序开发环境:
        notepad++
Python3.7.0Anaconda4.8.3

前期处理:

  一个硬点包括6个自由度[三平动(x, y, z)三转动(rx, ry, rz)],通常分六个xlsx文件存储。须先按如图1格式存入一个xlsx文件中。该文件名按使用者需求命名,该名字将会和后面生成的图片相关联。将六个自由度的数据按下图格式存入该文件中。若某自由度数据缺失,直接如图进行补0。新建一个文件夹,将新生成的所有xlxsx文件均放入该文件夹下。


程序使用方法:


        1
、使用者根据自己电脑已安装Python编译器运行该程序[本机以为notepad++配置了Python运行快捷键(ctrl+R)]
        2
、弹出控制台提示框,在框内输入前期处理中创建的文件夹的绝对路径,如下图:

        3、键入enter后,弹出下图控制平台,拟合度deg默认为10,可通过调整该值点击curve重新生成曲线。在生成的曲线图片中,对比原始数据曲线(ini)和拟合曲线(reg)是否符合要求。若符合,点击ok确定,完成一组数据的拟合。

结果说明:

  结束该程序后在前期处理中创建的文件夹生成一个PicLics.docx文件及一系列*.bus文件。PicLics.docx文件用于存储所有生成的图片。一个*.bus文件对应一个xlsx文件用于存储硬点自由度拟合后曲线数据。

程序源码链接: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FwtCUESVA03t4f1RkZ6SEQ
  提取码: rtu3


来源:檐苔

附件

免费附件.txt
python控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8-26
最近编辑:18小时前
青瓦松
硕士 签名征集中
获赞 14粉丝 1文章 45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MAT24材料硬化曲线全解析:碰撞安全仿真的核心密码

引言在整车碰撞安全仿真中,材料的本构模型是仿真精度的基石。LS-DYNA中的MAT24(MAT_PIECEWISE_LINEAR_PLASTICITY)因其简单高效,成为金属材料仿真的首选模型。然而,其核心参数——硬化曲线的定义,直接影响碰撞能量吸收、变形模式及失效预测的准确性。本文将从参数主次关系、应变率耦合机制、计算稳定性及数据外延四个维度,深度解析MAT24的硬化曲线,为工程师提供实战指南。一、硬化曲线:MAT24的“心脏”与参数层级1.1 硬化曲线的本质硬化曲线是材料塑性阶段屈服应力随等效塑性应变的演化规律,数学表达式为:在MAT24中,硬化曲线通过LCSS参数定义,支持单条静态曲线或多应变率相关曲线表格。1.2 参数主次关系解析参数类别参数名作用优先级基础物理参数RO(密度)惯性计算与接触力传递 ⭐⭐⭐⭐ E(弹性模量)控制弹性变形与回弹行为 ⭐⭐⭐⭐ PR(泊松比)体积压缩与剪切响应 ⭐⭐⭐ 塑性核心参数SIGY(初始屈服应力)塑性起始点 ⭐⭐⭐⭐⭐ LCSS(硬化曲线)塑性阶段应力演化 ⭐⭐⭐⭐⭐ 应变率修正参数C, PCowper-Symonds动态屈服修正 ⭐⭐⭐ LCSR替代Cowper-Symonds的应变率修正曲线 ⭐⭐ 核心结论:LCSS与SIGY是塑性行为的“骨架”,直接决定材料的承载能力与能量吸收特性。弹性参数(E, PR)与硬化曲线需匹配,否则可能导致非物理震荡(Et>E)。二、应变率相关硬化曲线(LCSS表格)的七大铁律2.1 表格设置规范(1) 应变率范围全覆盖原则:表格需覆盖模型中所有可能的应变率范围(如碰撞中钣金件的0.001~1000/s)。风险:若未覆盖,LS-DYNA将强制使用端点曲线外推,可能导致局部高估或低估应力。(2) 严格升序排列错误示例:后果:程序报错终止,仿真无法进行。(3) 对数插值的触发条件场景:应变率跨越多个数量级(如0.001~1000/s)。设置方法:2.2 数据一致性要求曲线格式统一:不同应变率曲线应有相同的塑性应变间隔(如0.01, 0.05, 0.1),避免插值震荡。动态行为协调:高应变率曲线可能因绝热温升出现软化(后段应力低于低应变率曲线),需试验数据支持。三、应变率曲线交叉的计算稳定性机制3.1 局部插值原理瞬时选择机制:LS-DYNA仅根据当前时间步的应变率 ε˙选择相邻两条曲线插值,不依赖全局形状。示例:当应变率为50/s时,程序仅使用40/s与60/s对应的曲线插值,即便100/s曲线在某一应变后低于10/s曲线也无影响。3.2 隐式积分的鲁棒性 径向返回算法:通过弹性预测-塑性修正的迭代过程,将试探应力σ^trial拉回屈服面,确保应力始终满足:3.3 物理合理性验证接受交叉的条件:反映真实材料行为(如高应变率下的动态软化)。拒绝交叉的条件:因数据输入错误导致非物理交叉(如低应变率曲线意外低于高应变率曲线)。四、应力应变曲线外延:从实验到仿真的“最后一公里”4.1 实验数据局限性断裂截断:拉伸试验中材料颈缩断裂,塑性应变通常不超过0.3~0.5,而碰撞中局部应变可达0.8以上。动态数据缺口:霍普金森杆试验难以覆盖全工况(如温度效应与多轴加载)。4.2 外延的必要性(1) 避免“悬崖效应”问题:若曲线在最大实验应变处截断(如εp=0.4),仿真中默认(Et=0) ,材料失去硬化能力,变形失控。 案例:某车门防撞梁因外延缺失,仿真变形量比试验大30%。(2) 保障数值稳定性收敛需求:隐式求解依赖连续的切线模量Et。外延不合理(如斜率突变)将导致雅可比矩阵奇异,迭代发散。来源:檐苔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