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结构仿真领域,理论知识与工程经验的结合至关重要。在面试时,不仅关注你对有限元原理、材料力学等基础理论的掌握,更看重你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即:
如何调试模型
优化计算效率
对标实验数据
以及在资源限制下做出合理妥协
我整理了结构仿真工程师面试中最常见的十大真实技术问题,涵盖非线性分析、接触收敛、实验验证、多物理场耦合等高频难点。
每个问题均提供回答框架、关键技术要点及实战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章内容较多,分上下两篇来介绍:
06
—
问题:
设计一个电子产品跌落仿真流程,需考虑哪些关键参数(如材料应变率效应、接触算法)?
如何平衡计算精度与效率?
考察点:显式动力学应用、应变率模型、质量缩放使用。
回答要点:
显式算法:
LS-DYNA/ABAQUS Explicit,时间步长由最小单元尺寸控制;
材料模型:
启用应变率效应(如Johnson-Cook);
接触:
通用自动接触+失效准则(如塑性应变>0.2);
效率优化:
质量缩放(限制动能增量<5%)。
07
—
问题:
在模态分析中,如果仿真得到的固有频率和实验结果不一致,可能是什么原因?如何解决?
考察点:模态分析的关键影响因素
回答要点:
材料参数错误:
弹性模量E、密度ρ输入不准
用实测数据(如拉伸试验报告)更新模型材料参数
边界条件不对:
仿真约束 ≠ 实验真实固定方式
修正边界条件,模拟实验的真实固定方式来更新约束
网格太粗糙:
关键部位网格不够细,影响刚度计算
细化关键区域的网格,特别是振动变形大的位置
缺少附加质量:
仿真没考虑传感器、螺栓等小质量。
在模型中补上传感器、螺栓等小质量,可使用添加质心的方式
连接刚度简化过度:
螺栓/焊接用刚性连接代替,导致局部刚度偏差
用弹簧或接触模拟螺栓/焊接的真实刚度
08
—
问题:
后续如何验证优化结果的可行性?
考察点:设计变量定义、制造约束(如拔模方向)、静动态性能验证。
回答要点:
目标与约束:
目标为最小化质量,约束最大应力<屈服应力
制造约束:
添加拔模方向、对称性;
验证:
对优化后几何进行精细仿真。
案例:
通过拓扑优化将支架减重30%,但局部屈曲风险增加,后续通过形貌优化添加加强筋解决。
09
—
问题:
在ANSYS中,你用过哪些提高计算效率的技巧?
请举例说明。
考察点:软件高级功能应用、大规模模型处理经验。
回答要点:
子模型:
全局粗网格+局部细化(如螺栓孔周围);
对称性:
利用循环对称(如涡轮叶片)减少模型规模;
并行计算:
设置Domain Decomposition(CPU核数=网格分区数)。
10
—
问题:
分享一个因计算资源或时间限制,你不得不简化仿真模型的案例。
简化后如何确保结果可靠性?
考察点:工程判断能力、简化合理性评估(如忽略次要特征、线性替代非线性)。
回答要点:
重点突出:简化模型的方法,误差以及节省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