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结构仿真工程师面试十大常见问题(带答案版)

1天前浏览12

在结构仿真领域,理论知识与工程经验的结合至关重要。在面试时,不仅关注你对有限元原理、材料力学等基础理论的掌握,更看重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即:

  • 如何调试模型

  • 优化计算效率

  • 对标实验数据

  • 以及在资源限制下做出合理妥协



    我整理了结构仿真工程师面试中最常见的十大真实技术问题,涵盖非线性分析、接触收敛、实验验证、多物理场耦合等高频难点。

    每个问题均提供回答框架、关键技术要点及实战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章内容较多,分上下两篇来介绍:


    本文为下篇



    06

    动态冲击/跌落仿真


    问题:

    设计一个电子产品跌落仿真流程,需考虑哪些关键参数(如材料应变率效应、接触算法)?

    如何平衡计算精度与效率?

    考察点:显式动力学应用、应变率模型、质量缩放使用。


    回答要点:

    显式算法

    LS-DYNA/ABAQUS Explicit,时间步长由最小单元尺寸控制;

    材料模型

    启用应变率效应(如Johnson-Cook);

    接触

    通用自动接触+失效准则(如塑性应变>0.2);

    效率优化

    质量缩放(限制动能增量<5%)。


    07

    模态分析

    问题:

    在模态分析中,如果仿真得到的固有频率和实验结果不一致,可能是什么原因?如何解决?


    考察点:模态分析的关键影响因素


    回答要点:


    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 材料参数错误:

    弹性模量E、密度ρ输入不准

    用实测数据(如拉伸试验报告)更新模型材料参数


    • 边界条件不对:

    仿真约束 ≠ 实验真实固定方式
    修正边界条件,模拟实验的真实固定方式来更新约束

    • 网格太粗糙:

    关键部位网格不够细,影响刚度计算
    细化关键区域的网格,特别是振动变形大的位置

    • 缺少附加质量:

    仿真没考虑传感器、螺栓等小质量。

    在模型中补上传感器、螺栓等小质量,可使用添加质心的方式


    • 连接刚度简化过度:

    螺栓/焊接用刚性连接代替,导致局部刚度偏差

    用弹簧或接触模拟螺栓/焊接的真实刚度


    08

    优化设计与仿真结合

    问题:

    若要通过拓扑优化减重某支架结构,你会如何设置优化目标和约束?

    后续如何验证优化结果的可行性?

    考察点:设计变量定义、制造约束(如拔模方向)、静动态性能验证。

    回答要点:

    • 目标与约束:

    目标为最小化质量,约束最大应力<屈服应力


    • 制造约束

    添加拔模方向、对称性;


    • 验证

    对优化后几何进行精细仿真。

    • 案例

    通过拓扑优化将支架减重30%,但局部屈曲风险增加,后续通过形貌优化添加加强筋解决。



    09

    软件实操细节

     

    问题
    在ANSYS中,你用过哪些提高计算效率的技巧?

    请举例说明。

    考察点:软件高级功能应用、大规模模型处理经验。

    回答要点:

    • 子模型

      全局粗网格+局部细化(如螺栓孔周围);


    • 对称性

      利用循环对称(如涡轮叶片)减少模型规模;


    • 并行计算

      设置Domain Decomposition(CPU核数=网格分区数)。


    10

    工程妥协案例


    问题
    分享一个因计算资源或时间限制,你不得不简化仿真模型的案例。

    简化后如何确保结果可靠性?

    考察点:工程判断能力、简化合理性评估(如忽略次要特征、线性替代非线性)。

    回答要点:

    示例:
    在风电叶片根部疲劳分析中,因全尺寸模型计算量过大,简化了铺层细节(用等效刚度代替),但通过子模型验证关键区域。最终误差可控(<10%),且节省60%计算资源。

    重点突出:简化模型的方法,误差以及节省的时间


    来源:CAE十级退堂鼓
    LS-DYNAAbaqus振动显式动力学疲劳非线性拓扑优化通用电子焊接理论材料控制螺栓ANSYS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8-26
    最近编辑:1天前
    lalalahu~
    硕士 签名征集中
    获赞 14粉丝 21文章 52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CFD 中的传热计算

    从本周开始继续整理传热方面相关知识今天总结下CFD传热计算的基本原则一起来学习吧~ 以下是正文 全文阅读约8分钟~ CFD模拟可以考虑自然界中几乎所有的传热模式,最基本的三种就是:热传导,热对流及热辐射。本文主要介绍这三种其余物理过程中涉及到传热的还有相变,流固耦合传热,粘性耗散,组分扩散等,这些也都可以在Fluent的计算中实现。计算所有这些类型的换热有一个前提是在Fluent中开启能量方程。本文主要介绍基本的三种传热模式如何在fluent中计算。(一)热传导 CFD计算中,对于固体和流体的热传导都可以考虑。热传导过程的换热量是基于傅里叶定律来计算的: 其中,Q表示热流率,单位为W; dT/dx为温度梯度,单位为°C/m;A为导热面积,单位为m2;λ为材料的导热系数,又称热导率,单位为W/(m°C) 。热导率是材料的固有的物理特性,代表材料的导热能力,导热系数越大,说明材料的导热性能越好。因此,对于热传导计算,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要定义材料的热传导系数,它可以是一个常数,矩阵,也可以是温度,空间等参数的函数。Fluent提供了多种输入方式。对于各向同性的导热材料,固定的热传导系数是一个常数;对于各项异性的材料,热传导系数就是以一个矩阵的形式输入这些都可以在fluent中直接输入,若热导系数的函数比较复杂,也可以通过UDF来定义。(二)对流传热 对流传热分为两种类型: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自然对流是由于流体冷、热各部分的密度不同导致流动,如暖气片附近的空气受热向上流动。强迫对流是由于流体由于压差导致的流动。如冷却水路由水泵驱动流动,而不是密度差。热对流的基本计算公式是牛顿冷却公式:其中,Q,A 与傅立叶公式中的Q,A代表的含义一致,分别为热流率与面积 ts与tf分别代表固体表面温度和流体温度;h为对流换热系数,单位为W/m2°C,对流换热系数越大,传热越剧烈。流体的热传递通常是与流动耦合计算,对流传热速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流体的速度,这个参数在fluent中不需要设置。在固体和液体的共轭换热问题中,可以直接使用Fluent进行流固耦合计算,设置流体域与固体域之间的交界面的类型为Coupled ,壁面上的热交换会自动计算,不需要设置壁面的热交换参数。自然对流的计算中,有以下两点需要注意:1. 层流与湍流的判定依据为瑞利数: 自然对流中,通过瑞利数来判定流动形态:其中,为流体的运动粘度;注意,是运动粘度而不是动力粘度为流体的热扩散系数;β为热膨胀系数;L 为特征长度;临界瑞利数为,即瑞利数大于时可认为流动状态为湍流。2.自然对流需激活重力项自然对流的流动是由温度变化导致流体的密度差引起的重力驱动,因此在使用Fluent进行自然对流计算时,必须激活重力项,否则无法计算自然对流。(三)热辐射 辐射传热是一种通过电磁波来进行传递能量的方式,和热传导,热对流不同的是,它可以在真空中发生。对于半透明的物体(如车灯的玻璃),外界的能量可以透过物体进行传递,内部的整体都会参与计算,是一个和物体体积相关的量。对于不透明物体来说,几乎所有的辐射都会在体内被吸收,只有表明会接受或反射热量,因此不透明物体的辐射能量与表面积相关。辐射的能量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ε 为物体的发射率,又称黑度,其值总小于1,它与物体的种类和表面状态有关; σ为斯忒藩-玻尔兹曼常量,又称黑体辐射常数,它是一个自然常数,值为5.67x10-8W/m2*k4;考虑热辐射的计算量较大,在一般工程应用中,在辐射换热量不大时一般会忽略。当辐射换热量与系统中的传导或对流传热量的数量级相当时,需要在计算时考虑辐射效应。来源:CAE十级退堂鼓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