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我发现,CAE适合没有事业心的人来做

23小时前浏览3


在工程师的江湖里,仿真工程师这个角色,挺有意思的。

不少同行半开玩笑地说:拿着和其他研发兄弟差不多的薪水,仿真工程师可能是压力最小、相对最清闲,也最不容易背锅的那个。

听起来像是个神仙岗位


但是,这背后有它的道理,也有它的辛酸。  

核心原因很简单:仿真结果,常常没那么当真  

这话听着有点扎心,但现实往往如此。


仿真工程师在公司里承担两个角色:

1. 对外的金字招牌 

客户要方案?要显得高大上?没问题!仿真报告就是最好的技术名片

精美的云图、酷炫的动画一摆,专业感瞬间拉满。客户一看,嗯,有仿真,够专业!项目可能就稳了。

至于报告里的数据有多贴近真实世界?

大家心照不宣:有总比没有强,先拿下再说!” 这时候,仿真扮演的是说服力加分项的角色。  

2. 对内的参考消息 

在项目落地、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大家更相信什么呢?

往往是实打实的测试数据、是硬件兄弟调出来的结果。

仿真?嗯,是个不错的参考。万一仿真和实际对不上?太常见了!

模型简化了嘛!边界条件难设准!软件本身就有局限!理由充分得很。

最关键的是,没人真指望靠仿真报告一锤定音做重大决策,所以自然,重大的“锅”也很难精准地扣到仿真头上。

因为从一开始,大家对它的权威性就打了个折扣。  


于是,“清闲”和“无责”就来了(相对而言)

1.清闲,没那么

比起硬件工程师一个参数调不好产品就废了的提心吊胆,比起项目负责人被Deadline和客户电话追着跑的焦头烂额,仿真工程师的节奏,往往显得平和一些。

任务来了,建模、计算、出报告,按时交差,KPI压力没那么大。

毕竟,大家对结果的绝对精确性期待没那么高。

加班救急的情况也会有,但频率和强度可能稍低。  

2.无责, 传不到手上

产品设计出岔子了?找设计!测试没通过?找测试或者生产!工艺有问题?找制造!… 

仿真报告?哦,我们当时模拟的情况是那样,但现实情况更加复杂嘛。

你看,责任链条很长,仿真这一环,常常处于一个安全距离

这种不容易被追责的舒适区,对不想扛巨大压力的人来说,确实挺吸引人。  


但是!硬币的反面是:  

这种“清闲无责”,对于心里有团火、想做出点实实在在成绩、渴望被认可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温柔的煎熬,心累得很! 

1. 心血变空气: 

你费老大劲建精细模型,反复调试参数,力求模拟得无限接近真实。

报告交上去,然后呢?

客户可能只看图漂不漂亮。

自己同事正忙着处理实际的"硬骨头"问题,没空深究你报告里的精妙之处。

那种"做得再好也像在自娱自乐、没人真正在意"的感觉,真的很消磨人。

甚至,你可能还有一个不懂仿真的领导。

他会说,没必要研究那么深,到这里就可以了。


2. 工具人体验卡:

日常存在感稀薄,但一到要投标、要汇报、要应对检查,嘿,仿真组的,赶紧做个XX分析,报告要快、要好看!

好嘛,随叫随到,用完即走。

晋升?

老板心里可能也在嘀咕:这岗位吧,说没用吧,客户点名要;说有大用吧,好像也没见仿真独立解决过啥决定性的难题。

价值感模糊,晋升的路,自然也就窄了。 想靠仿真成果出人头地?难度系数不小。  

3.老板眼中的鸡肋”:

砍掉仿真部门?

不行!客户会问,竞争对手都有,面子上过不去。

留着?

投入人力物力,产出似乎有点,回报率算不清楚。

于是,仿真就尴尬地卡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位置上。  

所以,这份工作像什么?它像一个特制的“缓冲地带”: 

对于追求工作生活平衡、不太想卷、图个安稳的朋友来说,它确实有吸引力。压力相对可控,责任相对较轻,能按时完成任务、拿到不错的薪水,还能有点自己的时间。

算是个能踏实过小日子的选择。


 

对于渴望挑战、追求成就感、想被核心团队重视的事业型”的朋友来说, 这里可能是个“慢性失落区

你的努力和智慧,可能像投入深潭的石子,激不起太大水花。

看着别人在项目核心冲锋陷阵,自己却在边缘做着数字推演

哪怕这推演技术含量很高,那份不被重视的憋屈感,时间长了,真挺心累的。

 

说到底,仿真工程师的轻松,很大程度上源于它的结果不被完全当真

这份不被当真,带来了表面的清闲安全,但也伴随着深层的价值感缺失和晋升瓶颈。

它是否适合你,关键看你心里更看重哪一头?

是更安稳、压力小的节奏,还是更能被看见、更有挑战和成就感的战场?

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有合不合你的胃口。

祝大家都能做得愉快!



来源:CAE十级退堂鼓
科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8-26
最近编辑:23小时前
lalalahu~
硕士 签名征集中
获赞 14粉丝 20文章 52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CFX 表达式语言(CEL)详解

基于上周的热电耦合案例引申出的赋予随温度场变化电导率的方法。今天介绍一下CFX中的变达式的基本逻辑和使用方法。个人认为相比于Fluent中的udf,CEL 语言的逻辑更加简单易懂,使用起来也更加方便。 以下是正文 全文阅读约8分钟~ CEL(CFX Expression Language)是在CFX 计算中用于用户自定义方程来进行前后处理的一种语言。可在前后处理界面的Expression中来定义。CEL语法规则:CEL的语法规则与常规的代数计算语法规则相同。一般计算可使用到的数学运算符号也都可以使用(加“+”,减“-”,乘“*”,除“/”,乘方“^”)。但使用时,需注意以下几点:在定义变量名称时,需严格区分大小写例:Temperature 和temperature 会被识别为两个变量和代数计算一样,进行加、减计算时,需保证单位一致,且单位可以参与计算例:a[kg m^-3] *b[m s^-1]=ab[kg m^-2 s^-1]从上面的例子中可注意到,单位的格式和添加方式:单位需要有方括号包围[],否则会被识别为表达式名称,导致出错;带有分子分母的单位,如kg/m^3 在CEL 中的正确格式是 [kg m^-3]注意kg 与 m^-3之间有一个空格;在定义一个常数变量是也可以添加单位,需使用方括号包围,编辑好后自动变为斜体,表示单位识别成功。CEL 中有可直接添加常用的常量CEL创建方法:在CFX-Pre的模型树中找到Expression,右击选择“insert-->Expression",输入表达式名称,并输入表达式内容。最终点击Apply ,一个Expression 添加成功。在添加多个表达式,可以重复上面的步骤继续添加但是,如果,你需要定义的表达式有以下这么多每个都点鼠标来创建就会有很多重复工作,下面介绍个更省时的办法。小本本记好啦!首先,在word或记事本中编辑好所有表达式,我比较喜欢用记事本。然后全选中,复 制。在CFX-pre中先按照之前的创建Expression表达式的办法创建一个任意表达式。然后右击该表达式,选择"Edit command Editor"将刚刚复 制过来的所有表达式粘贴在这里,点击左下角的“Process”编译。所有的表达式一次性添加好了。这个编辑“Editor command editor ” 就相当于一个TUI 的命令处理界面,不仅可以用于创建表达式。其他所有前处理设置都可以使用TUI的命令来控制。对于同类型的计算做前处理非常省时。例如,批量添加材料或是边界条件,复 制模板的前处理设置等。在模型树中的每个节点,都可以右击选择“Editor command editor ”的方式来批量调整设置。CEL中的系统变量和函数引用:CFX 中可以直接引用很多常用的数学函数,如三角函数,对数函数等另外,还包含了一些系统变量,比如速度velocity,压力pressure,流量massflow 等。这些变量不能重复定义。在使用时可以直接引用。详细的系统变量可以从HELP 文档中获取。CEL中应用实例:在上周的文章中提到 ,在定义线圈的电导率时,可定义随温度变化的表达式,这样在计算时,电导率可以随着迭代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而计算得到电导率。没看过的小伙伴们戳下面的链接:热电耦合案例分享电导率随温度的变化,也可以通过公式来定义其中,L0,T0分别为参考温度下的电导率以及参考温度α为电导率的温度系数,参考温度为20度下,铜材料的电导率的温度系数为-0.0036S/m/K注:该公式适用于铜线圈温度在200度以下的工况。我们可以先在Expression中创建两个变量,分别是参考温度下的电导率(本公式的参考温度为20度),以及实际电导率表达式如下: electrial conductivity L = electrial conductivityLo*(1-0.00363[K^-1]*(areaAve(T)@hot-293.15[K]))electrial conductivity Lo =59.6[S m^-1]创建入Expression 中当然,电阻温度系数也要参考铜线圈的温度来确定。如线圈温度较高,本案例中的线圈温度有700多度(热电耦合案例分享),此时电阻随温度变化不大,采用固定的电导率输入也没有什么问题。 END 来源:CAE十级退堂鼓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