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来自机械零部件制造业用户投稿
大部分塑胶材料的注塑前需要模具先预热,大部分时间从10-180分钟左右,一般情况下需要实际试模后,才能准确的知道需要基础预热的时间,DFM\报价阶段很难预测,对后期注塑工艺的的影响也比较大,需要先发布再修订,影响实际的生产过程,也造成了浪费,如何能够准确的预测预热时间是行业内的一个难点和痛点。
由于塑胶模具构成相对比较复杂,嵌件及模块比较多,一般零部件数量在400~1000+,使用传统的热分析软件,前处理涉及的网格、接触等的设置可能都得需要1天时间,大量零部件带来的干涉、缝隙、冗余都错误都需要一一排除,即使前处理正常完成,计算过程对求解器的要求也比较高,局部低质量的网格也会对结果输出有重大的影响,所以此类分析使用传统有限元软件,成本高,计算过程失败几率高,时间长,所以在塑胶行业没有得以像模流分析一样嵌入企业的研发流程。
SimSolid 软件的出现,为解决上述痛点,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SimSolid 采用无网格技术,支持自动接触设置,支持导入1000+零件装配体,可以快速完成模具的预热分析,实现了在实际开模前评估预热时间,关键区域温度场分布,提前定义充足的工艺条件;
以上面的模具为例,此模具注塑时需要90℃模温,使用模温机进行预热和冷却;
冷却水路如下所示:
初始预热冷却水路温度为95℃,环境温度为23℃,评估7200S后模具核心区域的温度的分布情况。(注塑核心区域温度达到90℃以上,整个计算过程简化了进水口与出水口的温度差异,默认为95℃恒温。)
1.模具初始模型输入
导入整套塑胶模具模型,所有模型不经过任何精简或者处理,直接由NX导入到 SimSolid;
合计零部件数目430个,抑制2个多余的小体积零件,自动识别出螺栓153个。
2.统一定义材料
统一设置材质,对于个别零件如果有特殊材质,可以单独选中定义材料。
3.自动生成接触条件
自动批量设置零部件的接触类型,有特殊接触需要的零件,可以手动变更接触类型。
4.热条件输入
通过时间曲线的振幅因子,控制不同时间的水路温度输入;
定义需要计算的预热温度场输入,可以是功率也可以是温度,或者是变化的温度场输入,比如开始时100℃,1小时后变更为90℃等,可以通过上述实际曲线进行控制;
定义上下与注塑机接触面的热交换系数,定义模具四周表面对流区域及换热系数;如果有特殊区域,如有隔热板区域,可以单独定义。
5.求解计算
设置计算时间,完毕后,提交计算;
如果只是快速的预测温度场,粗略计算的速度很快,大约只需要5分钟即可完成分析;从模型导入到分析结束时间不超过30min。
6.结果读取
7200s时,整体温度最高94.4℃;也可以查阅核心部件温度场变化。
重点评估注塑区域镶块温度是否>90℃;
可以查阅不同时间核心部件的温度变化。
基于 SimSolid 塑胶模具的预热温度场分析,分析过程无需专业人员,也不需要进行精确的网格及接触处理,分析时间可以控制在1小时内,能够满足企业的DFM、报价、工艺预设计阶段的需求,能够大幅度降低后期不可控风险及工艺变更次数,缩短研发周期,大幅降低产品的开发成本。
全球100个AI应用案例电子书下载
△Altair 正式发布全球100个AI应用案例电子书,内容覆盖10+行业的100个AI应用场景。点击图片立即获取,了解全球AI驱动工程设计应用成功案例,以及AI技术如何为工业制造业的产品全生命周期带来赋能与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