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射频知识用多少—负反馈在射频电路中的应用

7小时前浏览3

经常有号友问我学习射频要看什么书?跟很多推荐的不一样,我会推荐看《模拟电子》,模电中讲了很多最基础的理论,这些基础的理论在射频电路中反复被用到-例如负反馈。负反馈是电路中常见的一种模型,在射频电路中应用广泛。

经典负反馈系统建模

基本数学模型:                    
Y(s)=[1+A(s)]/[1+B(s)A(s)]*X(s)                    
其中:          

A(s) 为功放传递函数

B(s) 为反馈网络传递函数

环路增益 T(s)=A(s)B(s)

在模拟电路中讲了负反馈的几个优点:

1.稳定系统增益/输出:

关键特点: 显著降低系统增益(或输出量)对开环增益变化 (如元器件参数漂移、温度变化、电源波动、老化)的敏感性。

结果: 系统输出更精确地跟随输入指令,对外部扰动和内部参数漂移具有鲁棒性 (如将功放输出功率波动从±3dB抑制到±0.5dB)。

优势:

保证放大器在整个工作频带内增益更平坦。

降低对晶体管个体差异的依赖,提高产品良率和一致性。

减少温度漂移对增益的影响。

实现: 需要设计具有足够开环增益和稳定相位的放大器,并设计稳定、频率特性符合要求的反馈网络β。

应用:

l宽频带功放负反馈设计

l稳定功率设计减少温度漂移对增益的影响

2.扩展系统带宽:

    

关键特点: 在保持增益稳定的前提下,拓宽了系统有效工作的频率范围 。

负反馈通过降低中低频增益,可以将增益-频率曲线“压平”,从而将3dB带宽向高频方向扩展。其代价就是峰值增益的降低。

优势: 设计出满足宽带应用(如超宽带通信、仪器仪表)要求的放大器。

实现: 需要开环放大器在目标带宽内具有足够的相移稳定性(避免振荡)。有时会采用补偿技术(如在反馈电阻上并联电容)来优化频率响应。

    

3.改善线性度,减少失真:

关键特点: 有效抑制系统非线性特性 (如放大器件的AM/AM、AM/PM失真、谐波失真、互调失真)。

原理: 反馈信号包含输出端的失真分量。误差信号 ε ≈ (输入 - 含失真的输出)。系统通过放大并驱动这个误差信号,试图预失真输入信号 来抵消开环系统引入的失真。

结果: 降低谐波、互调产物,提高信噪比(SNR)、信纳比(SINAD),改善调制精度(EVM),降低邻道泄漏(ACLR)。

4.改变输入/输出阻抗:

负反馈作用: 通过精心设计的反馈网络(电阻、电容、电感或其组合),负反馈可以将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拉向”期望的值(通常是50Ω纯电阻)。

优势:

减小信号在级间或与天线/滤波器连接时的反射损耗(提高S11和S22)。

提高功率传输效率。

简化级联设计,使各模块更容易实现共轭匹配或系统匹配。

增强电路对负载或源阻抗变化的鲁棒性。

实现: 串联反馈(电压采样,电流求和)常用于提高输入阻抗;并联反馈(电流采样,电压求和)常用于降低输入/输出阻抗;串-并联(电压采样,电压求和)或并-串联(电流采样,电流求和)反馈可综合调整阻抗。实际中常采用电阻+电容或微带线结构的反馈网络。

5.增强稳定性(防止振荡):

射频放大器由于晶体管内部反馈(S12)、不合理的匹配网络或布局布线引入的寄生耦合,容易在某些频率点满足振荡条件(环路增益≥1且相移360°)。

负反馈作用: 负反馈本身设计得当是用于稳定工作点的。 这里指的是正确设计和实施的负反馈本身就是为了避免 电路工作在不稳定的区域。通过负反馈可以控制并降低放大器的增益,使其远离潜在的不稳定点(如降低可能产生振荡的频点增益)。负反馈还能降低输入输出阻抗对频率的敏感性。

优势: 使放大器在整个工作频带内保持无条件稳定(所有源和负载阻抗下都不会振荡),通常通过Rollett稳定性因子 K > 1 和 |Δ| < 1 来判断。

关键点: 负反馈必须保证在关键频点(如增益峰值、相位反转点)有足够的相位裕度 。设计不当的负反馈(如在高频引入过多相移)反而会导致 振荡(变成正反馈)。

    

负反馈的缺点

1.增加了噪声系数:

负反馈对噪声的影响是复杂且通常是负面的 。反馈网络本身的无源电阻会产生额外的热噪声。虽然负反馈可以改变输入阻抗(可能有助于实现最佳噪声匹配),但它会增加总的噪声系数。

结论: 在LNA设计中通常避免使用负反馈- 尽管负反馈可以让电路稳定,但是,追求最低NF是首要目标。

2.负反馈系统可能产生振荡 

原理: 环路中存在附加相移(由放大器、电容、电感、传输延迟等引起)。当在某个频率点(f_osc)上,开环增益A和反馈系数β的乘积满足 |T(f_osc)| >= 1 且 ∠T(f_osc) = -180°(即环路相移达到180度)时,系统在该频率点满足振荡条件(巴克豪森判据)。

结果: 必须进行频率补偿设计 (如添加相位超前/滞后网络、主极点补偿、降低高频增益),确保在整个工作频带内,环路增益T=1(0dB)点对应的相位裕度(Phase Margin, PM) > 45°(通常要求) 和增益裕度(Gain Margin, GM) > 10dB(通常要求) ,以保证系统稳定。

总结:

负反馈是射频电路设计中一项强大而常用的技术,主要用于:

实现良好的输入/输出阻抗匹配 (核心优势之一)。

稳定增益 (降低对元器件和温度变化的敏感度)。

扩展带宽 (牺牲增益换取平坦的宽频带响应)。

改善线性度 (降低失真,提高IIP3,但大功率/高频应用有限制)。

确保电路稳定性 (设计得当是前提)。

然而,在射频高频段实现稳定有效的负反馈极具挑战性,需要仔细考虑相移、寄生效应、增益限制、布局布线以及噪声和功率处理等因素。设计师必须在性能提升与复杂性、潜在风险之间进行权衡折衷。

 
 


来源:射频通信链
非线性电源电路电子通信理论控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8-29
最近编辑:7小时前
匹诺曹
签名征集中
获赞 6粉丝 41文章 408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射频微波通信及天线技术

备受期待的IME2025西安第三届天线与微波及卫星通信关键技术会将于2025年8月7日在西安盛大举办!本届大会将汇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专家的技术演讲以及企业产品展示,重点围绕卫星通信领域的射频微波器件、毫米波太赫兹器件、天线、射频芯片、波导器件、射频微波连接器、电缆组件、微波高频线路板、高频覆铜板材料、测试测量及仿真等技术创新领域,通过“展+会”的开放模式,促进与引导行业间的交流合作,为天线与微波及卫星通信技术提一个共享科研成果,了解学术发展趋势,拓宽研究思路,促进学术成果产业化合作的交流平台。 来源:射频通信链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