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牛客网上有同学咨询:射频天线要不要转硬件或者软件?射频天线还有出路吗?
从网上已经就业的同学分享的经验来看,目前射频天线方向的就业形势确实不太乐观。首先,岗位数量相较于前几年有所减少,许多同学反映投递出去的简历石沉大海,连面试机会都寥寥无几。就拿某知名手机厂商来说,今年天线工程师的招聘名额较去年砍半 ,筛选简历时更是严格,双非院校背景的同学很容易在首轮就被刷掉。
而在笔试面试环节,难度也有增无减。很多同学反馈,现在很多天线笔试题目中出现了编程,出现了人工智能,也出现了很多硬件类的题目。面试更为离谱,面试官不仅对专业知识的考察深入细致,对项目经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极为看重。比如会问到在天线设计中如何优化方向图以满足特定场景需求,或者在射频电路调试时遇到信号干扰怎么排查解决等,也有一些利用AI进行天线设计的问题。这对于缺乏实际项目历练的应届生而言,答起来并不轻松。
还有,加班问题也是萦绕在大家心头的一块乌云。不少已经入职的同学吐槽,射频天线岗位加班是常态,尤其是在项目攻坚阶段,熬夜通宵也不稀奇。像在一些消费电子企业,比如某手机企业,产品上市前的调试优化阶段,连续几周每晚加班到九十点是常事。长期的高强度工作,让不少人开始怀疑这份职业的性价比。
面对射频天线岗位的这些困境,很多同学有了转码的想法。也有人觉得硬件岗就业面更广,机会更多,不像射频天线岗位那么小众和受限。这话确实有一定道理,如今科技行业发展迅猛,从智能汽车到智能家居,各类电子产品对硬件人才都有持续需求,而腾讯,百度,阿里,头条,京东等都是软件大厂,每年都招聘很多软件工程师,而且薪资待遇更是全面碾压。
从招聘数据来看,硬件工程师的岗位数量要比射频天线工程师多不少,软件的岗位更多。以今年上半年的招聘信息统计,硬件工程师岗位发布量是射频天线工程师的近三倍。而且硬件岗的工作内容相对更综合,涉及电路设计、PCB layout、硬件测试等多个方面,以后跳槽或者转型的选择也会更丰富。
但是,转行并非易事。硬件岗虽然与射频天线有一定相关性,但也有自己独特的知识体系和技能要求。比如在数字电路设计方面,需要熟练掌握Verilog或VHDL等硬件描述语言,而这是很多射频天线方向同学未曾深入学习的。还有在硬件系统架构设计上,对整体系统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要求很高,要考虑各模块间的协同工作和兼容性,这和专注于射频、天线领域的思维方式有所不同。
半路出家,其实将来面对的会更难。
如果下定决心要转硬件岗,首先得补全知识短板。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数字电路、模拟电路、信号与系统等基础课程,深入理解硬件设计的底层原理。同时,自学Verilog等语言,通过在线课程和实际项目练习来掌握。
实践经验也至关重要。可以尝试参加一些开源硬件项目,如树莓派或Arduino相关项目,锻炼自己从原理图设计到PCB制作再到硬件调试的全流程能力。也可以找一些硬件实习机会,哪怕是从基础的硬件测试工作做起,积累实际项目经验,了解企业硬件开发的流程和规范 。
在简历和面试方面,突出自己在射频天线方向的优势,如对高频电路的理解、对信号处理的经验等,这些能力在硬件设计中同样重要。将自己在射频项目中的电路设计、调试技巧与硬件岗的需求相结合,向面试官展示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跨领域适应能力。
关于转硬,或者转软的问题,同学们,您怎么看?欢迎留言说出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