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拆解中国锂电十三大细分龙头3700亿争霸全球版图!

16小时前浏览2


锂电那些事今日头条2025年08月18日 星期一



“全球化” 早已不是摆在企业决策者面前的选择题,而是产业发展共识与终极方向。


尤其在内卷至死的当下,全球化布局深度与速度,更是已成为考量一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指标之一。


为了让读者朋友对中国锂电产业链全球化进展与成果有一个直观的了解,24潮产业研究院(TTIR)统计了宁德时代(300750.SZ)、天齐锂业(002466.SZ)、中伟股份(300919.SZ)、湖南裕能(301358.SZ)、贝特瑞(835185.BJ)、天赐材料(002709.SZ)、科达利(002850.SZ)、恩捷股份(002812.SZ)、鼎盛新材(603876.SH)、阳光电源(300274.SZ)、先导智能(300450.SZ)、格林美(002340.SZ)、华友钴业(603799.SH)等13个中国锂电产业链龙头企业在2020-2024年海外收入与海外基地建设等方面核心数据:整体看,从五年维度观察,中国锂电产业在全球化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13龙头企业整体海外收入从2020年的391.56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287.40亿元,增幅为484.18%;不过我们也可以看到全球化并非一路坦途,2024年13细分龙头海外收入同比下降了7.14%,五年间,海外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仅增长了6.48个百分点。

 

回归到企业层面,部分龙头在全球化布局与发展上展现了强劲的增长潜力与持续力。比如阳光电源、中伟股份、恩捷股份、科达利这4大细分龙头企业海外收入持续(2020-2024年)保持增长趋势,其中增长最为强劲的当属中伟股份,其海外收入至少连续4年保持在30%以上高速增长。


相反,部分企业海外陷入降速困境,比如天齐锂业、贝特瑞、格林美、宁德时代、华友钴业5大龙头在24年出现负增长,其中天齐锂业受冲击最为严重,24年期海外收入降幅高达81.13%。


相比而言,在全球化方面,实力最为羸弱的还是正极材料龙头湖南裕能,其24年营业收入收入为225.99亿元,但海外收入近乎为0(亿元)

 

考虑到当前的产业发展与竞争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比如据24潮产业研究院(TTIR)此前统计数据显示:截止目前,在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与锂电隔膜这6大核心赛道上,已知的企业产能规划均远超2025年第三方研究机构对市场需求的预测上限,未来三年内产业大洗牌已经不可避免。


几乎可以预见,未来谁能更早完成全球化布局,谁就更有可能拥有改变或重塑产业新格局的力量与历史机遇。


据24潮产业研究院(TTIR)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宁德时代、华友钴业、天齐锂业、中伟股份、贝特瑞、格林美、恩捷股份、天赐材料、鼎盛新材、阳光电源、科达利、湖南裕能等12大细分龙头计划或者已在海外有深度的产业布局,其公开对外披露的/媒体公开报道的投产/计划建设的海外工厂总投资预算接近3700亿元人民币。


从投资规模来看,宁德时代无疑出海决心最大,投资力度最强。其计划投建(含合建及参与项目)的5大海外工厂总投资预算合计约1789.48亿元人民币。


从巨头们的出海路径分析,出海作战不止于独资海外建厂,诸如宁德时代、格林美、中伟股份、华友钴业等巨头选择与当地产业巨头合资建厂的方式,实现产业、资本与技术联动,合作共赢。(各巨头具体海外基地明细详见文末附录)


但需要警惕的是,全球锂电大退潮正在扰动中国锂电全球化进程。


德国媒体4月中旬披露,由于国轩高科与市政府之间的法律纠 纷,美国密歇根州梅科斯塔县计划建设的电池生产设施已停工。据了解,国轩计划在格林查特镇建设电池生产设施,该项目预计投资约23.6亿美元,生产原定于2026年1月开始。


6月10日,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由于特朗普关税和联邦补贴减少的潜在影响,远景动力正暂缓其位于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弗洛伦斯的动力电池工厂的建设。该工厂原计划为宝马位于南卡罗来纳州伍德拉夫的电动汽车工厂供应电池,目前电池改由远景动力全球供应链提供。


更早些时候,据财新去年10月24日报道,其从多个市场人士处获悉,国内第七大动力电池企业蜂巢能源,决定暂停投建其在德国的两家电池工厂项目,何时复工暂无时间表。


据了解,蜂巢能源在德国原计划投建两家工厂,一家位于德国萨尔州的电池模组和装配(Pack)工厂。该项目于2020年11月宣布规划,设计产能24GWh,总投资20亿欧元,原预计2024年中竣工;另一家是2022年9月宣布的一座年产16GWh电芯工厂,位于德国勃兰登堡州,这也是蜂巢能源首个海外电芯工厂,原规划2025年投产,今年年中已暂停。


更为严峻的是,锂电全球化大退潮已经延伸至动储产业中上游。


2月11日晚间,三元前驱体龙头中伟股份宣布终止韩国镍精炼厂项目。此次终止的项目最早可追溯至2023年6月。当时,中伟股份全资子公司中伟香港兴创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中伟香港兴创)拟与浦项控股组建合资公司,由中伟香港兴创持股40%,浦项控股持股60%,合资公司将负责在韩国浦项市投建镍精炼厂项目,项目固定投资约22亿元。


“自达成投资合作意向以来,公司积极推进相关业务,并与合作方进行持续性沟通。但由于电动车市场及相关产业环境持续变化,合作双方针对项目运营管理成本等方面开展了多轮投资分析与论证,导致项目至今仍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为有效控制对外投资风险,切实维护投资者相关利益,经审慎研究,公司决定终止对上述项目的投资。” 中伟股份方面如是说。


另据韩联社4月17日消息,LG新能源与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设立的锂电循环回收合资公司已推迟工厂建设计划。此前据媒体报道,这是中国第一家韩中合资锂电循环企业,虽然双方未公开合资公司投资金额,但业界预计投资应该不会低于10亿元。


据 “环球零碳” 报道,SK on、ECOPRO Materials与中国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启动的合资公司 “GEM Korea New Energy Materials” 设立计划也最终告吹。三方原计划到2024年在新万金国家产业园区斥资1.2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2亿元)打造年产能5万吨的前驱体工厂,但随着相关产业需求减弱以及美国《通胀削减法案》(IRA)、敏感外国实体(FEOC)等政策的不确定性加剧,价值链出现了变数。


ECOPRO方面表示,诸多变数导致项目难以具备足够的商业性,各方被迫取消了合资公司设立计划。由于在工厂建设前取消,未造成资本金损失。


可见全球化共识正在受全球产业与政策不确定的强烈冲击。


可以预见的是,为了抢夺全球新能源话语权与定价权,未来还会有更多国家构建贸易规则和壁垒,全球化竞争只会愈演愈烈。考虑到未来全球产业发展与政策可能持续进入博弈区间,未来更多的海外项目大概率被迫进入 “延期” 或 “终止” 状态,这将对锂电产业全球化发展与格局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综上所述,尽管全球化已势在必行,但海外征程绝非一片坦途,企业对投资规模与节奏,资本及政策变化的掌控与判断至关重要,考虑到全球经济与市场需求存在剧烈波动风险,企业全球化一定要量力而行。


笔者认为,伴随着产业竞争到了深水区,很多公司都在生死边缘。在当前的产业形势下,保持财务的健康性非常重要,历史多次证明,面对行业寒冬,财务健康的公司更可能穿越周期成为赢家,而那些财务脆弱的公司将面临严峻考验,不排除会发生债务违约甚至倒闭破产的风险。


所以企业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活下去,其次才是扩大全球市场影响力与开拓力。


(注: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欢迎读者朋友留言交流)

 
           
锂电那些事免责声明            
         
      本公众 号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平台,小编整理,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报道错误或侵权,请尽快私信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修正或删除处理。谢谢!



来源:锂电那些事
电源汽车新能源材料储能控制工厂装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8-29
最近编辑:16小时前
锂电那些事
本科 | 技术总监 锂电设备、工艺和材料技术研发应
获赞 207粉丝 215文章 2517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涂布面密度COV改善!

涂布面密度COV改善!锂电那些事今日第三条2025年08月13日 星期三©文章来源于锂电派 锂电那些事免责声明 本公众 号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平台,小编整理,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报道错误或侵权,请尽快私信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修正或删除处理。谢谢! 来源:锂电那些事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