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同步电机在低速运行时,反电势不易精确检测则无法使用基波模型进行转子位置估计。IF控制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实现方便且在低速区域具有一定的抗负载扰动的能力。
传统的IF控制策略中一般保持电流幅值和频率的比值恒定,因此当电机的转速提高时,需要的定子绕组的电流也要增加。然而应用在不同场合的驱动电机的负载曲线不同,恒流频比控制不能很好地实现电机的转矩匹配能力。电流幅值和频率不能自动调节,造成失步、转速易受干扰等问题,所以IF控制不适合于电机稳态运行,只能用于辅助起动。
图1 IF控制基本原理框图
IF控制是永磁同步电机的一种无位置传感器开环控制策略。IF控制中的转速是开环的,而定子电流是闭环控制的。IF控制一般应用在无位置传感器的低速区,IF控制对于永磁同步电机的无位置传感器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由图(1)可知:IF控制的主要思想是给定定子绕组电流的幅值和转子的电角度。控制器的电流内环根据给定的电流幅值和转子的电角度对电机的定子绕组中的电流矢量进行控制。IF控制给定的电角度并不是真正的转子的电角度,两个电角度之间存在相位差。转子的实际电角度可以构造转子同步坐标系,IF控制给定的电角度可以构造给定同步坐标系,有的参考文献也称为虚拟同步坐标系。
电机正转时q轴电流给定为正,如上图(a)所示。当电机转动时,虚拟同步坐标系滞后于转子同步坐标系pi/2电角度,虚拟同步坐标系开始正向旋转时,电磁转矩驱使转子和虚拟同步坐标系一起旋转,正转时的相位关系,如图(b)所示。
图2 IF控制中给定电角度和转子实际电角度的相位关系
在0.3秒时突加负载造成转速震荡,又因为功角自平衡的作用,同步角加大,转速波形震荡消失,重新恢复平衡。
问题:IF控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转速波动大且带载能力弱,有什么好的改进方法和补偿措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