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疲劳分析的关键——标准中的曲线(附文件)

2月前浏览181

疲劳计算在机械行业设计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或多或少知道一点,疲劳失效不像强度失效那么明显,但其发生破坏又是那么的突然且影响巨大。

且不说一辆车行驶中,某个支撑结构、运行构件突然间破坏导致车毁人亡这么惨烈;整体构件就因为某个组成件破坏而需要重新搭建也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时间和经济损失。

但校核结构疲劳往往是需要大量数据作为背书的,这样的过程需要大量资金和时间投入,这对于很多中小企业、高校团队的研究是十分困难的。没有数据就无法预估结构的使用寿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难免发生。

现代设计是十分依赖数据支撑,尤其是正向设计,市场是很需要这样的材料数据,因此像ANSYS、达索这类仿真计算公司纷纷给出了购买材料库的方案,但其价格不菲,对于小规模团队而言根本无力支付。

先前就跟一家国内某大型测试机构了解过,做一条材料疲劳曲线至少需要十几万,这还是数据量比较少的情况下,也就是曲线能用但没那么准确的情况,可见材料结构的疲劳数据的准确获取真的是用真金白银砸出来的。

好在国外有机构做了一些比较常用材料结构的大量疲劳数据,给到我们作为设计或者常规材料研究有了一定的参考,至少现在大部分机械行业里用的材料还是钢、铝居多。

像英国标准的BS EN1993就给出了不少钢结构焊接疲劳类型曲线,也十分详细地介绍了试验过程,应用场景,计算方式等等。

在标准中,可以说从理论到试验,甚至到数据处理都给出了十分详尽地介绍,这对于涉及结构疲劳设计的工程师是非常友好,深入解读能够了解更多疲劳中的关键知识。

铝的结构更加复杂,尤其是焊接过后的影响更大,在BS EN1999也同样给出了许多关于铝结构焊接疲劳类型曲线。

PS:虽然这两个标准主要用于名义应力法的疲劳计算,但这些数据对于没有、缺少条件获取材料参数的工程师而言还是有很大帮助,如何应用好里面的数据就需要大家好好研读了

来源:SimYoungC
HyperMeshAbaqus疲劳网格处理二次开发焊接理论材料控制试验ANSYS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8-23
最近编辑:2月前
SimYoungC
硕士 签名征集中
获赞 21粉丝 39文章 148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Hypermesh二次开发之定位导入模型

本次分享主要内容:介绍HM中导入局部模型并定位到指定位置。 日常工作中,很多时候仿真工程师处理模型是十分枯燥且繁重的,修复好几何还要划分网格,划完网格还要对各个部件进行材料创建并赋予,以及工况设置和输出控制等……仿真工程师的一天是十分忙碌的。对于一些不怎么变化的工装,如果我们总是重复上面的一系列过程的话,是多么浪费时间和精力。但我们可以通过一次性划分网格,保存成一个固定的文件,等到下次要用的时候直接加载即可。普通加载过程:通过import,选择对应的求解器及其对应文件即可导入。该方法是比较常规的做法,但是存在一定缺点:1、每次要调用的时候需要去找到这个文件2、模型放置的位置不容易选中3、导入的模型ID会因原有模型而发生变动,对模型ID控制不友好手动导入模型的主要问题还是在于前面两点,因此使用二次开发可以有效避免这些问题,本次就以小球撞击钣金作为例子来分享一下。 半球模型的建立 这个模型的建立是为了后续计算重复使用而做的,因此只需要建立一次,后续直接导入引用即可。 创建的模型必须进行改组、节点及单元ID号。根据以往模型规模大小定义上面的半球模型的ID号范围,如原模型节点或单元ID号小于100000,那么我们就从1000000开始对半球模型进行定义,简单的说就是错开ID号即可。component的ID也是如此,记得更改一下名称。 导入半球模型后的位置移动 在原模型中导入半球模型后,我们需要将半球移动到相应的位置上,如下图黄色临时点显示的位置。 小球撞击钣金条件是小球从钣金底部正z向撞击,因此移动小球需要以球面上的高点指向钣金的固定点方可移动。如下图为导入半球模型后,半球与钣金的相对位置。 移动半球后还需要注意半球与钣金模型是否存在模型干涉问题。钣金模型通常以shell单元创建,需要赋予一定厚度,所以还需要调节半球和钣金一定厚度方向上的距离才是半球模型正确的位置。 模型导入及定位等功能的二次开发 通过上述的操作介绍,相比小伙伴们都会如何操作了,但快速的实现模型导入及定位可以通过二次开发予以实现,并且可以增加很多需要的功能,如材料的赋予,工况、输出的创建等。在我们导入半球模型前只需要将计算模型单元质量检查过关,命名恰当即可使用二次开发脚本导入半球模型。来源:SimYoungC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