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AI在CAE、EDA、CAD领域的应用进展」
CAE主要用于工程领域的设计分析、优化和仿真,AI技术的引入显著提升了仿真效率、精度和自动化水平。以下是最新进展:
- 技术进展:AI算法(如深度学习、强化学习)被集成到CAE软件中,用于自动优化仿真参数和修正模型。稀疏注意力机制(NSA)减少冗余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加速50-100倍。
- NVIDIA的Omniverse Blueprint(2024年11月发布)支持实时虚拟风洞,允许用户在航空、汽车、能源等行业创建具有实时互动性的数字孪生,显著缩短开发周期。
- DeepSeek-R1通过GRPO强化学习算法实现仿真参数自主优化,在航空部件轻量化案例中,迭代次数从50次降至10次,耗时从72小时缩短至8小时,质量减轻12%。
- 航空发动机叶片优化:DeepSeek与Abaqus耦合将68小时流程压缩至9小时。
- 电机噪声抑制:结合声学仿真与遗传算法,噪声降低8dB。
- 技术进展:Altair等公司利用AI与高性能计算(HPC)结合,通过改进算法预测设计效果,显著提高仿真效率。例如,Altair的仿真软件通过AI嵌入式设计,优化了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的设计流程。
- 应用案例:AI在结构分析、流体动力学和电磁分析中加速网格划分和计算过程,支持多行业标准格式的数据交换。
- 趋势:AI与云端计算结合,推动CAE软件向云端化和用户可定制化方向发展,降低计算成本。
EDA是芯片设计的核心工具,AI的引入正在改变设计、验证和优化的传统流程,推动智能化设计(EDI)发展。
- 技术进展:AI通过快速分析大规模数据,优化芯片设计的功耗、性能和面积(PPA)。Cadence的Cerebrus工具(2021年发布)利用强化学习引擎,实现10倍生产效率提升和20% PPA改进;其后续工具Optimality(2022年发布)进一步将设计优化速度提升至100倍。
- 新思科技(Synopsys)利用AI在两天内完成传统方法需一个月的设计参数探索任务,显著缩短芯片设计周期。
- 中科鉴芯“剑穹”平台通过微调开源大模型,实现RTL代码自动生成,正确率显著高于传统套壳工具。
- 复鹄科技AnaSage系统一键生成模拟芯片版图,布局偏差≤5%,消除设计返工。
- 趋势:数据驱动的EDA算法结合大语言模型(LLMs),如NVIDIA的ChipNeMo,优化软件生成和设计流程。
CAD用于产品设计和建模,AI技术的融入正在推动建模流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 技术进展:微软亚洲研究院的FlexCAD、CADFusion和CAD-Editor通过大语言模型(LLMs)实现统一建模框架、视觉反馈和自然语言编辑功能。例如,CAD-Editor允许用户通过自然语言指令修改复杂CAD模型,显著降低操作门槛。
- 应用案例:SolidWorks集成的CADAI Assistant通过AI自动化重复设计任务,将项目周期从数周缩短至数天。
- 优势:提升建模效率,让非专业用户也能参与设计,专注于创意而非复杂操作。
- 元图CAD的深度学习引擎秒级识别图纸构件(如门窗、管道),工程量统计效率提升80%。
- OCR技术转换扫描图纸为可编辑文本,准确率99%,保障老旧图纸数字化。
- 点云智能建模:3D点云分割算法实现高精度逆向重建,支持复杂曲面拟合。
- AI渲染:扩散模型将效果图生成时间从数小时压缩至分钟级。
- 大语言模型(LLMs)与多模态AI:LLMs在CAE、EDA和CAD中均展现出强大潜力,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和多模态数据(图像、文本、几何数据)优化设计流程。
- 强化学习与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用于自动化参数优化,深度学习提升复杂系统建模精度。
- 云端化与数据驱动:云端计算结合AI算法降低成本,支持数据驱动的设计优化。
- 数据壁垒:数据封闭限制了AI算法的训练和优化,需推动行业数据共享。
- 人才短缺:尤其在EDA领域,国内高端人才匮乏,需加强专业教育和跨界培养。
- 技术壁垒:海外巨头在技术积累和市场占有率上优势明显,国内企业需加速创新。
- 智能化与自动化:AI将进一步推动CAE、EDA、CAD的全流程自动化,降低专业门槛。
- 跨领域融合:AI技术将促进CAE、EDA、CAD的集成,形成设计-仿真-制造的一体化平台。
- 国产化突破: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驱动下,国内企业在EDA和CAD领域有望实现技术赶超,尤其在AI赋能的细分市场。
AI技术在CAE、EDA和CAD领域的应用正在重塑工业设计和制造流程:
CAE:AI提升仿真效率,支持多物理场耦合和数字孪生,加速航空、汽车等行业的产品开发。
EDA:AI优化芯片设计流程,显著提升PPA和生产效率,国产EDA在政策支持下加速发展。
CAD:AI推动智能化建模和云端协作,降低设计门槛,激发创意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