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LS-DYNA学习笔记-筒形件多道次拉深显式分析

5天前浏览87
     筒形件连续多道次拉深过程计算,使用LS-DYNA,效果不是很理想,对比体成型软件,LS-DYNA的计算结果有明显差异,均匀壁厚拉深模拟注意事项;

1:建模要和实际一致(壁厚放大,润滑油等)

2.壳单元

单元类型:2/10/16
积分点:5/7
材料类型:37/36
     对比网格稀疏、积分点数目、材类类型,连续运算5步后的计算效果
网格1-稀疏网格,数量1W
     网格优化,建议用Hypermesh,进行精确优化,均匀一致,减少计算过程畸变风险;
      硬件足够的情况下,使用更精细的网格:
网格2-精细网格,数量4W

3.实体单元

对于厚度减薄20%以上的,建议用实体单元:
单元类型1
厚度层数>5
材料类型:24


网格1-稀疏网格-壳单元结果
稀疏网格-STEP1-材料MAT37:单元2,积分点5  
 

 
稀疏网格-STEP1-材料MAT37:单元10,积分点5  

稀疏网格-STEP1-材料MAT37:单元16,积分点5

稀疏网格-STEP1-材料MAT37:单元16,积分点7  

 

稀疏网格-STEP1-材料MAT36:单元16,积分点7  

稀疏网格-STEP2-材料MAT37:单元2,积分点5    
   

   
稀疏网格-STEP2-材料MAT37:单元10,积分点5      
 

 
稀疏网格-STEP2-材料MAT37:单元16,积分点5  
 

稀疏网格-STEP2-材料MAT37:单元16,积分点7  

 
稀疏网格-STEP2-材料MAT36:单元16,积分点7  
 

     
稀疏网格-STEP3-材料MAT37:单元2,积分点5      
   

     
稀疏网格-STEP3-材料MAT37:单元10,积分点5      
   

   
稀疏网格-STEP3-材料MAT37:单元16,积分点5    
   

 
稀疏网格-STEP3-材料MAT37:单元16,积分点7      
 

 
稀疏网格-STEP3-材料MAT36:单元16,积分点7      
     

     
稀疏网格-STEP4-材料MAT37:单元2,积分点5            
           

           
稀疏网格-STEP4-材料MAT37:单元10,积分点5                
               

               
稀疏网格-STEP4-材料MAT37:单元16,积分点5      
 

 
稀疏网格-STEP4-材料MAT37:单元16,积分点7    

 
 

 
稀疏网格-STEP4-材料MAT36:单元16,积分点7    

网格2-精细网格-壳单元结果
精细网格-STEP1-材料MAT37:单元16,积分点7  
精细网格-STEP1-材料MAT36:单元16,积分点7  
精细网格-STEP2-材料MAT37:单元16,积分点7  
精细网格-STEP2-材料MAT36:单元16,积分点7  
精细网格-STEP3-材料MAT37:单元16,积分点7  
精细网格-STEP3-材料MAT36:单元16,积分点7    


   
精细网格-STEP4-材料MAT37:单元16,积分点7    

   
精细网格-STEP4-材料MAT36:单元16,积分点7    

网格3-实体六面体网格-5层结果
实体网格-STEP1-MAT24:
实体网格-STEP2-MAT24:
实体网格-STEP3-MAT24:
实体网格-STEP4-MAT24:

统计:

小结:
     此算例,计算了整个料带的前4步,采用l显式d计算方法,分析可以发现:
     1. 第一工步运算时,所有类型的分析,受网格数目、单元类型、积分点的影响比较小,数值差异在0.015mm以内,结果可信度很高!
     2.从第二工步开始,计算收到网格类型、稀疏、积分点的影响,当然还有显式计算本身的误差累积,当计算到第四步时,最大差异17%以上,从分析结果看,采用实体单元的计算结果更精确,其次为采用精密网格,16号单元,7积分点,36号材料的壳单元结果;
     3.从计算速度看,等同积分点5时,连续运算,2号和10号单元比16号单元快30%以上;采用37号材料比36号材料速度快400%以上;

       从分析过程看,多道次,连续拉深冲压模具,采用显式算法,容易受到动态效应、网格畸变、接触的影响,结果精度道次越多,相差越大;
     综上,如果是多次反复拉深,还需要进一步摸索单元类型、算法等的影响,比如每道次的应力释放、或者显式与隐式算法的切换等。亦或者采用体成型软件进行分析可能会更恰当。

来源:阿毅工作室
LS-DYNAHyperMesh材料模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8-15
最近编辑:5天前
langya222
硕士 | CAE高级工程师 行必诚,言必信!
获赞 30粉丝 27文章 66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LS-DYNA学习笔记-Platform MPI并行计算库的一种调用方法

前几天总结MPI库的时候,说过intel和Microsoft的MPI库,ANSYS可以支持安装,但是IBM的platform MPI库,没有找到库的安装文件,IBM官方网站需要登录才能下载; 针对这个问题,昨天发现Altair的软件安装完成后,MPI库自带Platform,版本是platform-mpi-09.01.02,感觉有点久远了,但是这个是我目前能找到的唯一Platform MPI库了;如果有其他版本的同学,给我留言,感谢 🙏! 因为是已经安装完成的库,所以调用的思路,采用call命令,调用bat文件,使用 bat文件如下:@echo offrem Set needed environment variables, for LS-Run with Platform MPIset "MPI_ROOT=E:\GreenSF\LS-DYNA\MPI_Green\Platform"set "PATH=%MPI_ROOT%\Bin;%PATH%"使用CALL命令时,语句中注意,启用的exe文件为mpirun,而不是默认的mpiexec;call “bat路径\lsdynapvar.bat" && mpirun -np $NCPU "$SOLVER" i=$INPUT memory=$MEMORY 测试发现,目前这个库不支持R14(也可能是这个版本LS-DYNA本身的原因)系列了 ,R11.X R12.X R13.X没有问题,可以启动,但是某些版本支持力度不好,计算过程可能会失败(比如同样的DYN文件,R11.2.2.2计算失败,R12.2.2就正常计算); LS-DYNA三种MPI并行计算的版本,至此都可以在windows平台上正常启动,不过从测试过程看,虽然MSMPI部分场景效率略低于Intel,但是稳健性是三种方式最高的,基本不会报错或者计算失败; 刚简单测试了一下效率,在windows平台上,建议用MS或者INTEL吧,platform在LS-DYNA R12.2.2版本测试中可以发现效率明显下降(下图),而且多个DYNA版本计算失败,应用的门槛比较高的,估计在linux平台上,有HYB混合计算的优势,Windwos平台不推荐;来源:阿毅工作室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