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燃料电池汽车缓冲电池的三维热模拟

3小时前浏览3
 

来源:GT年会,2020年10月15日

作者:Salim AOUALI

公司:e-Mersiv,www.e-mersiv.com


1.电池冷却的技术简介

电池冷却技术分类如下图所示,通常会根据以下几点来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案:


1)价格;2)重量;3)制冷循环;4)系统性能指标;5)生产过程。本文专注浸入式的电池冷却方案仿真分析。


   


对于浸入式的电池冷却,冷却液有两种:油和制冷剂。下面列出了一些正确选择液体的标准:


   


浸入式冷却技术常用于电动车、混动车、燃料电池车三类市场,e-Mersiv列举了三种不同的电池产品:


   


2.储能电池(LTO)冷却仿真

本次案例设计的冷却系统针对的是储能电池,该电池为钛酸锂电池(LTO)。运行的汽车为工业用燃料电池汽车,其应用工况的特点为:7*24h运转;装备一个小型燃料电池,功率峰值为燃料电池功率的10倍,峰值电流10C,6C rms,如下图所示。这个运行场景对燃料电池-储能电池系统的寿命周期和热性能都有严格的要求。


   


储能电池的具体参数为:


   
   
   


设计了4种储能电池的冷却方案,如下图所示,分别为:


#0方案:无冷却

#1方案:底部水冷板

#2方案:2x侧边水冷板

#3方案:全浸没冷却


   


单电芯的结构切面图,建模时需要考虑的部件传热参数,如下图所示。


   


通过GT-GEM3D,对电芯和冷却水板进行建模,所有的换热部件均为几何模型直接导入GEM3D种,然后离散为ThermalMass,热路的逻辑如下图所示。


   


冷却系统的换热部件,最终在GT-GEM3D的自动建模结果如下所示。为了简化计算,本项目只用了一个电芯模型来进行分析。同时简化了电芯的对外换热过程,仅使用了一个固定的换热系数。此外,没有考虑bus bar的连接。


   


上述过程通过GME3D自动建立电芯的热回路,而电芯本体性能模型则是在GT-suite-mp中建立,由于本项目的关注点在于冷却方案的分析,因此电芯采用等效电路模型,而没有使用电化学模型。下图中,左侧为在GT-suite-mp中建立的电芯电路模型,用于计算给定电流工况下的电芯发热量(计算得到的发热量如中间曲线图所示),将热量传递给电芯热模型计算热分布和各个部件的温度,然后再将温度传回给电路模型,影响电池的工作性能。


   


通过GT-GEM3D可以建立三维模型,分析温度场分布。GEM3D中的网格要比CFD大得多,对于结构件的换热,完全能够满足计算精度需求,对于流动换热,由于GT也是在求解NS方程,因此精度上不会与CFD结果有很大误差(这点可以在我们以前的推文中找到对比验证的结果),因此综合下来,使用GEM3D这种三维仿真的方式,能够在保证温度精度的情况下,更快的获得计算结果,适用于电芯的稳态分析,尤其是适合进行瞬态分析。


下图为GT计算的三维结果。


   


将电芯本体(即Jellyroll,已网格化)的最大运行温度、最低运行温度、平均运行温度化成曲线图,如下图所示。经验表明,LTO电池的工作温度在35℃以下时,能够有最长的运行寿命。据此,以35℃为限,可以看到,#1的底部水冷板换热效果最差,#2的侧边水冷板性能有所提升,但是并不能保证电芯一直工作在35℃以下,仅有#3 浸没式冷却方案可以达到要求。


   


3.结论

1)模型计算结果:

  • 通过GT-GEM3D的三维建模能力,可以分析出浸没式冷却方案的性能,预测冷却效果

  • 测试时使用了水和乙醇两种冷却介质,后续可以尝试其他冷却介质

  • 模型简化了热向周边环境的传播,会导致计算结果和测试有偏差,会在后期改进


2)GEM3D模型的性能:

  • 使用“normal computer”即可完成三维计算,得到温度分布云图

  • 可以计算瞬态工况,而且能够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分析

  • 可用于参数敏感性分析,可用于分析冷却方案中的设计参数对性能的影响

  • 在进行破坏性试验之前,可以用该模型分析热失控行为

来源:艾迪捷
化学燃料电池电路汽车储能试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9-08
最近编辑:3小时前
艾迪捷
MBD CAE解决方案专家
获赞 2粉丝 1文章 309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CISPR25 CE协议仿真应用案例

1.摘要电磁兼容(EMC),是指设备或系统在电磁环境中性能不降级的状态。随着汽车电气化智能化的需求越来越高,电磁兼容已经成为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设计生产不可回避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汽车需要经过各类EMC标准的严苛检测才能上市,汽车EMC标准体系上可以分为国际标准体系如ISO、 IEC、 CISPR等,国家标准体系如ANSI、 DIN、GB等、企业标准体系如EMC-CS-2009、 GMW-3097等、地区标准体系如欧盟的ECE法规/EEC指令等。 图1 电磁兼容分类图车企传统的EMC协议符合度评价方式是采用后端测试方式,由于测试处于研发流程的后端,碰到问题往往整改的成本和时间代价大。仿真作为一种虚拟测试手段,能灵活应用于研发流程的各个阶段,能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后端风险降到最低。它能否在EMC协议符合度评价和优化整改方面起到一定辅助作用?本案例讲解了如何利用Ansys电磁仿真软件包进行CISPR25 CE协议仿真评估的流程。2.仿真思路CISPR25 CE协议仿真分析的第一步是建立相应的虚拟测试平台三维电磁场模型。在Ansys HFSS Component Libraries里有丰富的模型库,里面就有CISPR25 CE和RE测试台的三维模型库,我们可以直接调用,省去了测试平台建模时间。有了测试平台模型,我们需要对仿真对象PCB进行精细化建模,Ansys电磁仿真平台支持业界主流EDA设计文件的一键导入,网表信息、层叠信息、布局布线都与EDA原始设计保持一致,无需重复设置,方便快捷。完成测试平台及待测PCB建模工作后,我们就可以开展三维电磁场仿真工作。由于测试需要LISN电源,我们还需要借助场路结合仿真,将三维电磁场仿真结果带入电路仿真器中,进行电路搭建并仿真出波形频谱,将仿真结果频谱与CISPR25协议定义限值进行对比,即可知道是否CE超标及超标频点。我们可通过优化PCB布局布线改善传导发射, Ansys电磁仿真平台将通过直观的仿真结果对比,让我们找到优化方案,降低和规避CE风险,增强设计的鲁棒性。3.仿真流程与结果仿真流程Importing PCB打开Ansys电子桌面,Importing 待测PCB设计文件,电子桌面会自动建立一个HFSS 3DLayout工程并导入PCB文件。将待测PCB导出为HFSS 3D文件。新版本也可将PCB模型生成3D Component文件。 图2 HFSS 3DLayout导出PCB给HFSS 3D在HFSS工程导入CISPR25_CE组件打开3.1.1导出的PCB HFSS工程,将Solution Type设置成Terminal模式。在Component Libraries里面找到CE_CISPR25_Locally_Grounded,点击鼠标左键拖动到模型工作区即可。 图3 从Component Libraries中导入CISPR25测试平台组件建立待测PCB与测试平台模型的连接移动PCB模型坐标到测试平台模型对应位置,并进行PCB与测试平台模型对接连接器建模,调整模型,完成后模型如下图示。 图4 CISPR25虚拟测试三维模型仿真设置在Project Manager里右键Analysis,添加一个仿真需求,如下图示。设置完成后即可点击Analyze开始仿真。 图5 仿真设置建立电路工程建立一个Circuit Design,点击仿真完成的HFSS Design并拖拽到Circuit Design上,Circuit模型工作区会显示如下图示的电路模型,此模型其实是含有上面HFSS电磁场仿真的结果信息。下面我们将进行场路结合仿真。 图6 Circuit电路仿真器中的HFSS电磁场模型推送搭建电路仿真模型我们可以右键点击电路仿真器中的HFSS模型,通过Edit Symbol调整各端口的位置名称等信息。并利用Component Libraries添加CISPR25_LISN电源、R电阻和CLOCK等器件。完成后原理图如下图所示。 图7 CISPR25电路仿真原理图Circuit仿真设置在Project Manager中右键点击Analysis,进行瞬态仿真设置,设置示意图如下。完成设置后即可开始仿真。 图8 Circuit电路仿真设置示意图仿真结果查看仿真完成后,可以在Result查看输出信号的波形及频谱图。在频谱图中,可以右键点击Add Limit Line加入协议限值进行协议对比,直观获取整个频谱带宽的超标频点及幅值。 图9 Circuit电路仿真结果输出 图10 瞬态波形结果图 图11 CLK波形结果图 图12 CE频谱结果图4.结论通过Ansys场路结合仿真,我们可以进行虚拟测试评估所研发产品是否符合协议要求,并由此对所设计产品进行优化改进,在物理原型机生产之前提前预判产品特性,大大减小后期测试风险和代价。来源:艾迪捷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