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那些事今日第三条2025年08月05日 星期二
中国台湾地区首家超级电池工厂 —— 位于高雄市小港区的三元能源科技电池厂在7月14日发生火灾事故,现场曾传出爆炸声。
而在7月28日事故发生两周后,三元能源科技提交了本周进度报告和初步内部调查报告。
据悉,本次事故的起火点根据监控录像与实地勘察被确定为“化成半成品常温静置区”。该区域用于电池恒温静置熟化,无任何电气作业,因此不存在此前传闻的充电致火灾可能。
而事故原因被初步认定为“多重系统异常与事件叠加”,与不明高温热源流经静置区引发电池喷发、设备自动消防系统未能实时有效启动、后续电力中断导致厂区消防系统失效有关。
该企业强调,其在小港区三元厂生产的21700电芯从设计开始就导入了多重安全机制,取得了一系列国际标准认证,本次火灾事故并非产品设计本身的问题。
常见安全隐患
一般来说,锂离子电池出现安全问题表现为燃烧甚至爆炸。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电池内部的热失控,此外,锂离子电池还可能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发生安全问题,如过充、火源、挤压、穿刺、短路等。
火灾特征
气体逸出是锂离子电池失控的主要表现之一。锂离子电池起火,会急速喷出大量的白色烟雾, 其主要成分为锂电池电解液的蒸气或分解产物。在起火初期, 烟雾颜色差异是区分锂电池起火和常见火灾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分解出的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锂电池喷射出的高温颗粒,在局部空间会发生爆燃,导致起火初期经常伴有爆炸声响。
火灾扑救方法
目前,锂离子电池火灾扑救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 将灭火效果较好的灭火剂与降温效果较好的灭火剂相结合。如使用全氟己酮和细水雾先后进行灭火,利用全氟己酮优良的灭火作用熄灭电池火焰,随后利用细水雾的降温作用,及时降低热失控电池温度和环境温度,防止电池发生复燃和热失控传播。
2. 通过间歇喷射灭火剂的方式进行高效灭火降温。以全氟己酮作为灭火剂,发生火灾时,首先喷射大量的全氟己酮进行灭火,降低模组中可燃气体的浓度。随后根据温度变化,多次少量的间歇喷射全氟己酮,进行有效降温和维持模组中全氟己酮的灭火浓度,防止电池发生复燃。
3. 将火灾抑制胶囊置于电池内部也可以抑制电池热失控,熄灭明火。抑制胶囊由全氟己酮、磷酸三甲酯和五氟丙烷组成。其中,全氟己酮为灭火剂,磷酸三甲酯为阻燃剂,五氟丙烷为驱动剂。电池热失控时,胶囊受热破裂,驱动剂将抑制剂推向电池内部,在短时间内熄灭电池火,并抑制电池内部反应,进而抑制热失控的进一步扩展,防止发生热失控传播、火灾蔓延等事故。值得注意的是,灭火后要及时排气泄压。电池热失控时,产生大量的可燃易爆气体,当电池火焰被熄灭后,这些可燃易爆气体仍积聚在电池模组或者预制舱内,因此需要在电池灭火后及时将这些可燃易爆气体排出,降低模组或预制舱内的压力和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