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发现新型非线性光学材料的新方法:结合化学描述符信息的机器学习规模化应用

11小时前浏览1


研究背景

背景与挑战

非线性光学(NLO)材料在量子通信、光学成像和激光工业中均有广泛应用,但其高效实验探索面临着化学空间广阔和理论预测框架缺乏的挑战。传统实验方法和理论计算耗时且效率低,因此经过思考,研究目标是亟待提出新的理论设计范式,可以通过机器学习加速发现具有强二次谐波生成(SHG)强度的新型NLO材料。

在这其中有几项关键技术尤为重要,研究方向将着眼于构建高精度机器学习模型(SR-SHG),基于最大NLO数据集利用化学描述符信息提供设计化学结构的见解,开发灵活快速的化学空间构建与探索方法。

本篇文献的研究成果正是基于以上的思路,做出了重大的技术突破,最终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NLO晶体,其SHG响应更强,光学透射范围更广,并且通过“机器到知识”理论框架,为光学材料和其他功能材料的设计提供了创新化学见解,为NLO材料的高效发现提供了新思路,为红外、紫外和深紫外区域的SHG材料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结合实验与机器学习技术,显著提升了材料设计的效率。文章发表在S mall上(点击阅读原文查阅),DOI: 10.1002/s mll.202500540


 


1

新材料发现框架


本篇研究提出了一种高效的NLO材料发现流程,包括三个关键部分:①结构池构建——通过快速结构生成技术(如MAXMAT)生成候选晶体结构;②性能评估——利用预训练的ML模型预测SHG强度,筛选出潜在的高性能材料;③DFT计算验证——对优选结构进行第一性原理计算,确保预测结果的可靠性。

 

从NOEMD网站(https://www.noemd.net)提取了7082种具有线性/非线性光学特性的材料信息。通过相关算法分析简化训练流程,最终数据集采用了Materials-Agnostic Platform for Informatics and Exploration (Magpie) 和Voronoi tessellation表征分析方法。构建监督学习框架作为最终模型来预测二次谐波生成响应,并利用无监督学习全面探索数据集的基本规律和材料特异性描述符。随后通过两种晶体结构预测方法构建未知化学空间,以热力学因子和对称性作为筛选标准。最终合成并表征了19种红外区域NLO候选材料,其中一种化合物(CsIn₅Se₈)的实验结果与预测高度吻合。


2

机器学习模型构建与材料描述符特征选择


剔除了4529种无SHG响应的中心对称结构,筛选出2553种非中心对称化合物。初始295个描述符经过三步特征选择(前文提到的①②③),最终保留16个关键描述符。前6个描述符(如电负性差异Δχ、极化率相关参数)对SHG强度预测影响最大(重要性 > 0.05)。这些描述符与微观电子结构(如HOMO-LUMO能级、偶极矩)密切相关,其中一部分的理论计算工作通过PWmat的HSE06杂化泛函修正带隙,大大提高了准确性,为材料设计提供物理化学依据。


 
 

A.六个关键特征的SHAP值热力图;B. 六个特征的SHAP重要性排序:电负性差异、极化率相关参数、HOMO能级(E_HOMO)、结构拓扑描述符、配位数特征、元素周期表位置;C. SHAP摘要图——关键发现高Δχ和低E_HOMO倾向于产生更强SHG响应;D.低Δχ化合物(虚线框内)对应弱SHG响应;E.高Fp值区域与强SHG相关;F.高E_HOMO化合物集中分布于特定簇;G.SR-SISSO工作流程与验证


3

探索微观结构对SHG的影响


对比图中五类结构,保持四面体配位构型不变,发现未取代的BO₄中,B原子周围显示高电荷密度(蓝色 区域)随F原子取代增加,电子云向高电负性F原子偏移,原子周围电荷密度逐渐降低。观测电子结构的变化,将会发现HOMO主要由O的2p轨道贡献,LUMO主要由B的2p轨道贡献。氟化取代将导致HOMO能级显著下降(F的电负性>O)以及LUMO能级微调 → 带隙增大。


 

 


其研究意义非凡,确定机器学习与DFT的结合不仅能够预测性能,还揭示了电负性、带隙与SHG的定量关系。

最优1维描述符简化了高性能NLO材料的设计流程,减少了对耗时DFT计算的依赖。为后续未知化学空间探索奠定了理论和计算基础。


4

未知化学空间探索与材料筛选


依据前文“新材料发现框架”的三步筛选流程,尝试更多的可能性,遴选了Cs-In-Se体系作为案例进行研究。


 

A.元素分布雷达图,发现硫属元素在两组中均高频出现,In元素在NG2组中显著富集(与强SHG相关),碱金属(如Cs)因低电负性被优选;B.Cs-In-Se三元体系相图,目标材料CsIn₅Se₈被确认为稳定相;C.Cs-In-Se体系的ML预测结果,横轴为成分化学式,纵轴为预测的SHG强度,虚线标出SHG>1×AgGaS₂的候选材料。最终通过ML预筛后,对CsIn₅Se₈进行USPEX全局结构搜索,并结合DFT计算确认其d₂₄=14.84 pm/V(≈1.1×AgGaS₂)。


5

CsIn₅Se₈的合成与表征实验验证结果


 

A.晶体结构与配位环境;B.能谱分析(EDS);C.拉曼光谱;D.X射线衍射验证,与预测参数误差<5%,实验谱与理论谱(基于CIF文件)完全匹配,熔融前后XRD一致 → 确认其为一致熔融化合物;E.SHG强度测试,与ML预测和DFT计算高度吻合;F.光学性能;G.电子结构分析


6

结论与展望


该研究提出了ML驱动的NLO材料设计新范式,SR-SHG模型实现高精度预测(R²=0.88,MAE=0.52)。并且成功合成CsIn₅Se₈,实验SHG强度1.2×AgGaS₂,验证了框架的有效性。该方法的创新在于结合描述符分析(SHAP/SISSO)与化学空间探索,加速了材料发现,并且首次建立Δχ、带隙与SHG的定量关系,为设计提供理论依据。由此展望,未来将有可能扩展数据集至更多材料体系(如氧化物、卤化物等),开发出动态结构优化算法,进一步提升预测效率。


PWmat贡献重要工作

DFT计算校准结果

此次DFT计算过程,部分采用了PWmat代码(HSE06杂化泛函,混合25%的精确交换能),以往标准PBE泛函通常会低估半导体/绝缘体的带隙,影响非线性光学(NLO)性能预测的准确性,而采用PWmat代码中的HSE06杂化泛函,显著提高了带隙计算的精度,修正后的带隙与紫外可见光谱一致,解释了材料的宽透光范围; Aversa-Sipe公式与HSE06泛函的结合,并借助PWmat高效并行计算的能力,加速了杂化泛函计算,适用于大规模材料筛选,为其他NLO材料的计算提供了可靠模板。


简而言之,通过PWmat计算的带隙与机器学习预测的SHG强度关联性(如带隙与SHG的负相关性)相互印证,增强了模型的可信度,PWmat的多尺度建模策略被很好地引入(机器学习→PBE→HSE06),兼顾了效率与精度,扮演了“精度校正器”的角色,通过HSE06杂化泛函弥补了PBE泛函的不足,确保了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计算的可靠性,从而支撑了机器学习预测与实验结果的闭环验证。


/   END  /

来源:龙讯旷腾

非线性化学半导体光学电子通信UM理论材料分子动力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8-16
最近编辑:11小时前
龙讯旷腾
Q-CAD材料研发软件领跑者
获赞 60粉丝 24文章 74课程 6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