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CST EMC仿真 | CST告诉你单极天线辐射发射场强如何计算和仿真

3月前浏览210


自己写的脚本  



  1. =利用CST的VBA编辑器实现变压器磁芯线圈的自动生成脚本使用教程介绍    [视频]利用CST实现变压器磁芯线圈的自动建模VBA脚本

  2. 利用CST实现磁环线圈自动建模的VBA脚本使用教程介绍

  3. 利用VBA脚本自动实现VIAtoWire优化CST网格

4. CST Macro实现抖频信号与实测信号比对结果如何?

引言

书接上文,上文讲了基于cst等效天线环路辐射场强如何计算和仿真,今天聊一聊单极天线辐射发射场强如何计算和仿真,最终对比计算和仿真结果是否能吻合。

单极天线辐射理论

产品中产生无意辐射的另一种等效天线模型是单极天线(见下图a),或对称偶极子天线(见下图b)。

产品中的电缆或其他较长导体常等效为单极天线或对称偶极子天线。其辐射源于导体(等效天线)上流过的共模电流——这是一种寄生的“无用”信号,而非导体中的工作信号。研究这种共模电流的大小是分析辐射发射问题的核心。如上图所示,当天线流过强度为I、频率为F的电流时,在距离D处产生的辐射强度取决于这些参数。那么,在距天线D处所产生的辐射强度为:

(1)当F≥30 MHz,D≥1m并且L<λ/2 时,

(2)当L≥λ/2时,

式中:

     E:电场强度(单位:mV/m);
     I:共模电流强度(单位:A);
     L:电缆长度(单位:m);
     f:信号频率(单位:MHz);
     D:观测点与天线的距离(单位:m)

CST建模和仿真

今天我们用一个复杂的模型,模拟EMI测试辐射发射,probe距离线束中心距离为1000mm,建模如下:

激励源为1MHz方波电流信号

probe上的电场强度如下:

计算结果需要用到CST的后处理功能,输入计算公式:

计算的电场强度如下:

最后把它们放在一起来对比下,计算结果和仿真结果:

基本吻合,当然电缆长度为估算,计算公式也为估算,存在误差。

最终总结:

在电子产品中,除了产品功能电路原理图所表述的信息外,还存在非常多的未知信息,如信号线与信号线之间的寄生电容、寄生互感,信号线与参考地之间的寄生电容,信号线的引线电感等。这些参数都是频率相关参数,而且值都很小,在直流或低频情况下,通常被设计者忽略。但是在辐射发射所考虑的高频范围内,这些参数将会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也是这些原因,使得产品中的这些等效天线(电缆或长尺寸导体)上寄生着一种非期望的共模电流,它的电流强度很小(通常在 mA 级以下或μ A 级),但却是产生产品辐射发射的主要原因(这种共电流的产生原理将在以后的章节中进行描述)。从上式中还可以看出,当产品中等效天线的长度大于天线中信号频率波长的1/2时,天线产生的辐射强度只与天线上共模电流的大小有关。可见,研究产品中电缆或长尺寸导体中的共模电流大小,对于控制产品的辐射发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来源:CST电磁兼容性仿真
电路电磁兼容电子电场理论CST控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8-16
最近编辑:3月前
CST电磁兼容性仿真
知识就是力量
获赞 86粉丝 220文章 145课程 2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