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起来,像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好像经常在这里那里见到,总有个或大或小的数字跟着,也不知道从哪来的,统计口径到底是什么。
一时上头,强迫症犯了,掘地三尺,搜遍全网。
大家引用来引用去的,找不到几个有明确出处的数据源,大多有点年头了。
有些独立数据,如果背后没有一份调查报告来佐证,实在很难让人信服。
而且,很少有数据会进一步细化到集成电路设计这个领域。
既然已经好奇了,我们决定试图根据现有公开数据,把这个账认真算上一算。
整体来说,我们会通过两种方法来计算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人才缺口:
结合过去的数据,推算目前的市场供给与需求
通过目标倒推,得出我们将需要多少集成电路设计人才
为什么要用两种算法
现在时算法,主要反映的是现状和近期趋势,也就是“坑”现在有多大;
而未来时算法则是我们的长期战略方向,告诉你为了达成目标,我们需要挖多大一个“坑”。
我国集成电路行业目前正处于结构性调整时期,产业生态链各环节,无论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的产教融合,还是政府政策的引导,都在不断变化中。
只用现在时算法,无异于刻舟求剑。
而根据目标倒推的未来时算法,能让我们更具象地意识到中间的差距到底有多少。我们还需要做出多少积极的改变,才能把抽象的目标转化为可量化、可干预的系统工程,对整个人才培养体系提前布局。
两相结合,才是正解。
计算方法
关于计算方法,标题已经说了,我们用的是小学生算法,相当简单粗暴。
既没有建构模型,还包含大量假设条件。很多时候是根据一个相对确定的已知数据加以推算。
各位姑且一看。
第一种
数据一:
根据雨前顾问&安谋科技发布的《2023年中国大陆集成电路产业人才供需报告》:2020—2022 年,集成电路企业发布招聘的人才需求数由16.83万人增长至24.36万人。2021年增速为32.33%。2022年增速为9.38%,人才需求增速大幅放缓。
2022年,设计/制造/封测/设备环节企业发布招聘的人才需求数分别为 12.35万、6.09万、3.94 万和 1.98 万人,其中,设计环节人才需求占比50.7%。
数据二:
2024年底,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在ICCAD年会上发布的1999年-2024年设计业销售规模数据,我国芯片设计全行业销售额逐年增长率——
2021年增长率:20.1%
2022年增长率:16.5%
2023年增长率:8%
2024年增长率:11.9%
数据三:
2024年底,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在ICCAD年会上发布数据:2024年与2023年芯片设计行业从业者人数持平。
推算:
考虑到数据一显示:2022年人才需求增速已经大幅放缓。
结合数据二:2023年行业增长率也大幅下降,人才需求增速必然相应下降。
而数据三显示:2024年与2023年从业人数不变。人才需求增速假设为0。
2025年数据还没出,我们感觉整体国内行业环境有向好的迹象,但还不够多。
因此,我们拍脑袋假设:2022-2025年,人才需求数一直保持不变,维持2022年的水平,即24.36万人。
假设设计环节人才需求占比也与数据一的2022年保持一致,则2025年设计业人员需求规模为12.35万人。
数据一: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联合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示范性微电子学院产学融合发展联盟等单位编制的《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发展报告(2020-2021》。(已经更新到2023-2024版了,24年的数据还在调研中。但是21年后的报告完全没有对外公开)
该报告调研对象:
1、覆盖了集成电路全产业链企业以及事业单位
2、包括了国家示范微电子学院以及开设集成电路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及职业院校
2020年,我国集成电路相关毕业生规模在21万左右,其中有13.77%的集成电路相关专业毕业生选择进入本行业从业。
数据二:
根据雨前顾问&安谋科技发布的《2023年中国大陆集成电路产业人才供需报告》:2022 年集成电路人才市场中投递简历人数,设计环节占比53.38%。
集成电路相关专业
所谓集成电路相关专业,有两种概念:
一种是仅指集成电路专业以及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电子信息这些强相关专业;
另一种,范围覆盖了弱相关专业,也是能进入半导体产业链就业的,包括:材料、机械、工程、通信、计算机、控制学科、化工、自动化、物理、化学、应用数学、工程力学、生仪、光电、人工智能等。
根据搜索大致得知:我国目前开设集成电路强相关专业或学院的高校大约为120-130家。假设按80人1个专业,一个学校3个强相关专业统计,一年大约共计3万毕业生。
因此,我们合理推断,报告里这个21万应该是广泛包括了集成电路强弱相关专业在内。
推算:
近几年国家对集成电路行业人才培养相关支持政策不断,集成电路行业薪资水平整体提升。一方面新增毕业生人数增多,但高校建设需要周期,所以不会一下增长太快;另一方面选择本行业就业的学生也必然增长。
假设集成电路相关毕业生规模年增长率为10%,以2020年21万为基准,2025年毕业生规模达到33.8万人。
而其中选择进入本行业从业的,假设从13.77%增长到25%,也就是8.45万人。
其中选择设计业投递简历的人数占比,假设与数据二显示的2022年占比53.38%保持一致,也就是4.51万人。
除了高校毕业生,再加上一些社会或政府组织的专项人才培训,从其他行业转行人才,各种回流人才等,我们四舍五入大约5万人作为集成电路设计人才供给池。
总结一下:
2025年集成电路设计人才需求端:12.35万人
2025年集成电路设计人才供给端:5万人
2025年集成电路设计人才缺口7.35万人。
不能忽视的一点是,应届生能不能顺利入职企业,真正成为企业的人才供给。
这里,还需要打个问号。
第二种
如果说现在时,我们算的是存量。
未来时,我们看的是增量。
全球产业格局已经变了,这是事实。
国产替代已经不再是一个选择了,这就是那种难而正确的事。
咱的视频号都唠好几期了。
数据一: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4 年我国集成电路芯片进口金额达到 3856 亿美元,是目前我国出口额最高的单一产品。
数据二:
据2024年底,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在ICCAD年会上发布数据,2024年,我国芯片设计业的人均产值为231万元人民币。
推算:
根据2024 年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全年平均汇率 1 美元兑 7.1217 元人民币计算,总产值共计人民币 27485.14 亿元。
假设按2024年行业人均产值水平=231万元,需要芯片设计业的从业人员总规模为119万人。
我国出口的主要是中低端芯片,而高端芯片依赖进口,特别在中高端芯片领域:比如计算芯片、AI芯片、DDR5、LPDDR5等存储芯片。
我国在中高端芯片的自主率亟待提高,芯片厂商在中高端芯片领域有巨大的创新和替代空间。
如果咱们的目标是通过创新,靠自己国产替代一半的集成电路进口芯片,一共需要59.5万从业人员。
结合行业经验数据,典型fabless类芯片设计公司研发人员占比最高,通常为70%以上。
考虑到中高端芯片为技术驱动型,一开始研发占比可能更高达到80%甚至90%,再逐渐走向成熟。
哪怕加上EDA、IP、IDM与系统自研厂商,适当拉低一点。
我们就以70%占比计算,也需要41.65万芯片设计研发人员。这可是中高端芯片。
两种算法,假设叠假设。
只能说,提供了更聚焦于集成电路设计人才的一个大画面和思路,数字本身的参考价值有限。
两相对比,可以感觉到巨大的割裂感。
我们的未来在那里,费老大力气往前追还嫌不够,差得远;
我们的现在却在这里,甚至不努力拽拽还能往后退一点也不好说。
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差距也是巨大的,不管是现在时还是未来时,都能看出来,这已经不是上头,而是令人头大了。
从产业链来看,相比材料/设备/制造/封测,集成电路设计环节对工作经验的要求最高。而且,更缺的是作为国产替代主力军的中高端芯片设计人才。
与之相比,区域性人才错配都算不上是什么问题了。
但是退一万步讲,咱也不能只吃第七张饼吧。
饭要一口口吃,问题要一个个解决。
人才也需要一点点培养。
不管是资深的还是高端的人才,也得从0培养起。
从高校开始,提高培养数量,尤其是质量,应该是大家都想得到的第一步。
集成电路设计教学实训平台——就是我们速石啃的第一张饼。
有这方面需要的高校,欢迎找我们聊聊。
当然,后续我们还会有更多详细展开,建议保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