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做仿真,除了自己信,别人都不信

1月前浏览268

仿真工程师常自我调侃:做仿真,除了自己信其他人都不信。

试验工程师也常说:做试验,除了自己不信其他人都信。

1.png

其实,我们也经常被问:仿真到底准不准,有没有价值?

真逗,我摆摊卖瓜的,你问我这瓜保不保熟?

今天聊一个工程领域老问题:仿真和试验如何和平共处。


一、做实验其他人都信

试验能代表真实世界吗?

其实不能。试验的本质是在实验室建立真实世界的物理模型,即使你用尽全身力气,严格控制各种变量,也无法保证所有因素都完全复 制。更何况,试验本身还会对被试对象产生干扰。

比如在航空领域,飞机研制需要吹风洞,在地面模拟天上的情况。但中国的军用运输机运20,它翼展近50米,飞行速度超900km/h。

你去哪找这么大,风速这么快的风洞?全世界都没有。

2.png

没办法,只能缩小,应用“相似性原理”做缩比模型。对低速飞行器,尽量保证缩比模型的雷诺数和真机一致。而对高速飞行器,则尽量确保马赫数一致。

既然是缩小模型,就意味着很多细微的几何和部件难以精确捕捉。更进一步,支撑或者吊着飞机模型的支架,也会对飞机周围的流场产生干扰,引入额外误差。

3.jpg


但这些因素外人并不知道——这大风扇呼呼地吹,还能骗我不成?

再比如,在汽车、家电、石油化工领域都会用的热交换器,假设你向客户保证你的换热器能稳定工作10年。怎么证明?

4.png

总不至于装在试验台让它连续运转10年,厂子都拖黄了。

这时往往要做加速试验,在有限时间内模拟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损伤累计过程。比如适当增大压力,适当提高温度,适当增大振动的幅度,做到“试验台一天,抵实际一年”。

显然,加速试验也有偏差,有可能试验台一天只相当于实际一个月,也可能相当于实际两年。

但这些因素外人并不知道——这试验台咣咣地振,还能骗我不成?


二、做仿真只有自己信

仿真能代表真实世界吗?

更不能。仿真的本质是在电脑中建立真实世界的数学模型,在这个过程中,为了防止电脑爆炸,必须做到抓大放小。忽略或简化那些不重要的特征,在精度和计算量之间做权衡。

比如做汽车风阻仿真,通常简化轮毂结构、删除轮胎花纹、雨刮器等。

比如做结构强度仿真,经常将薄壁结构简化为面单元,将细长杆结构简化为梁单元,将弹簧结构简化为弹簧单元等等。

5.png


删除哪些,简化哪些,这其中就有仿真工程师的经验。所以不同的人对同一个问题用同一款软件做仿真,很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一个和真实情况相差2%,另一人则相差5%。

他们都没错,因为仿真和真实世界之间本就有偏差,而且这个偏差往往比试验的偏差更大。只要偏差在可容忍范围,或者对同一类问题,仿真结果与试验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那么仿真结果就可接受,有工程价值。

仿真工程师做了哪些简化,自己心知肚明,具有相当的理论自信。但外人并不知道这些——你的仿真整个一黑箱模型,我又看不见它咋算的,凭什么让我信?


三、你们不要再打了啦

试验和仿真都是对现实世界的模拟,各有优缺,它们二者之间不应是对立和取代的关系,而应是互补。

有的场景仿真很难算准,比如结构的强非线性问题,比如复杂的湍流问题,再比如多物理场耦合问题,都让仿真工程师头大。

而有的场景试验又很难涉足,比如等尺寸的飞机气动测试,比如火箭高超声速运动,再比如冲击爆炸问题,试验工程师看一眼就浑身发抖。

6.png

成本低是仿真的最大优势,因此其最适合用在产品开发初期的探索性设计和优化。待初步定型之后再生产加工,做试验验证。

国内长期以来都存在轻仿真重试验的情况:你如果看到一个企业只有仿真部没有试验室,肯定会惊掉下巴,但反过来却是常态。

公司老板花300万建个试验台,感觉性价比顶天高;但30万买一套仿真软件,却感觉自己被抢了。

分析其根本原因,还是过去几十年我国各行业一直处在跟跑的位置。开发新产品的过程大部分都是仿制过程,而仿制并不需要做探索设计和优化,做最后的验证试验就够了。因此整个过程,当然也不需要做仿真。

产业逐渐升级后,部分行业跟无可跟,产品仿无可仿。就必须做正向研发,做摸索和优化,此时仿真的必要性就体现了。


四、虽迟但到,吹自家产品

天洑作为中国领先的工业软件企业,不仅开发了流体仿真软件AICFD和结构仿真软件AIFEM,还提出了更具体的正向研发路线。

路线一,自动优化。基于自动优化设计软件AIPOD,让寻优算法取代人工经验,调用CAE软件做多目标优化。你一觉醒来,发现软件已经跑了几百个设计,并自动找到了最优组合。

7.png

路线二,变保真度建模基于数据建模软件DTEmpower,结合高保真度(试验结果、精细网格仿真结果等)和低保真度数据(粗网格仿真结果等)建立代理模型,同时兼顾高精度和低计算成本,做到设计性能的快速秒级预测。

8.png

以上四款软件均可从天洑官网下载试用,欢迎体验!

通用流-固&热耦合气动噪声换热散热多孔介质多相流湍流流体基础疲劳振动静力学结构基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8-01
最近编辑:1月前
天洑软件
中国工业设计软件自主研发▪高企
获赞 485粉丝 194文章 264课程 5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