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设计动力吸振器时,主系统的等效质量有哪些获取方法?

4天前浏览8
在动力吸振器设计中,主系统的等效质量(Equivalent Modal Mass)是关键参数,用于将多自由度系统简化为单自由度模型,从而匹配吸振器参数。其获取方法需基于动能等效原则,并结合系统动力学特性。以下是五种主流方法及其原理、步骤与适用性分析: 

️ 一、特征向量法(基于模态动能等效)

原理:利用模态分析中的特征向量(振型)归一化结果,通过质量矩阵与振型向量的运算直接计算等效质量。

公式:

𝑀𝑗𝑖={𝜙𝑗𝑖}𝑇[𝑀]{𝜙𝑗𝑖}

其中:{𝜙𝑗𝑖}为第 𝑖i 阶模态在 j 点归一化后的振型向量(以 j 点幅值为1);

 [M] 为系统质量矩阵。

步骤

1、进行模态分析,获取质量矩阵 [𝑀]和特征向量矩阵 [Φ];

2、将特征向量按安装点 j 的幅值归一化;

3、提取第 𝑖阶模态的振型向量 {𝜙𝑗𝑖};

代入公式计算等效质量 𝑀𝑗𝑖

优势

计算高效:无需迭代或实验,适用于有限元模型;

精度可靠:与附加质量法误差<5%。

适用场景:离散多自由度系统(如机械臂、齿轮箱)的初步设计。

二、正交多项式法(频响函数拟合)

原理:通过频响函数(FRF)数据拟合正交多项式,识别等效质量、刚度与阻尼参数。

步骤

1、实验采集:在安装点进行锤击法或激振器测试,获取原点频响函数(如加速度导纳);

2、频响拟合:利用正交多项式逼近峰值附近的FRF曲线,目标函数为:

    

参数提取:拟合结果直接给出 𝑀eq、𝐾eq、𝐶eq。

优势

抗噪性强:适用于工程实测数据,避免传统质量感应法因噪声导致的精度损失;

减振效果优:匹配的动力吸振器可使振幅降低84%(实验验证)。

适用场景:连续系统(如管道、悬臂梁)或现场测试条件受限的场景。

三、模态试验法(附加质量响应法)

原理:通过附加已知质量 Δ𝑚后测量系统固有频率变化,反推等效质量。

公式:

其中 𝑓0和 𝑓Δ𝑚分别为附加质量前后的固有频率。

步骤

1、测量主系统在安装点的初始固有频率 𝑓0;

2、附加质量块 Δ𝑚,重新测量频率 𝑓Δ𝑚

3、代入公式计算 𝑀eq。

局限性

操作繁琐:需多次重复测试;

精度受限:频率测量误差被放大,尤其对阻尼较大系统。

适用场景:简单结构(如汽车悬架控制臂)的快速估算。

四、附加质量响应法的理论改进

针对传统方法的不足,引入两种优化:

多质量点迭代法

附加不同质量 Δ𝑚𝑘,测得频率 𝑓𝑘

拟合曲线,斜率反比于 𝑀eq,提升信噪比。

有限元辅助修正

通过仿真模拟附加质量过程,修正实测误差(如传感器附加刚度影响)。

五、有限元分析法(高精度仿真)

原理:在有限元软件(如ABAQUS、ANSYS)中直接提取模态质量。

步骤

1、建立主系统详细有限元模型;

2、进行模态分析,输出模态参与因子(Modal Participation Factor);

3、计算广义质量 ,归一化后得到安装点等效质量。

优势

适用复杂结构:如汽车副车架、航天器支架;

参数化优化:可联动尺寸、材料变量自动更新等效质量。

六 方法对比与选择建议

七、工程推荐路径:

简单系统:特征向量法快速估算 → 试验微调;

复杂系统:有限元法预设计 → 正交多项式法试验验证 → 吸振器参数优化;

制造公差敏感场景:结合概率分析(如蒙特卡洛法)评估等效质量波动范围6。

八、关键结论

等效质量的本质是动能等效的模态参数,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吸振器调谐效果。特征向量法与正交多项式法分别从理论和试验角度提供高精度解,而有限元分析则是复杂系统设计的基石。实践中需根据系统复杂度、模型可用性及测试条件动态选择方法组合,以实现“主系统-吸振器”的精准匹配。

图片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或本公 众号原创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用于学习等,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若您认为文中来源标注与事实不符,若有涉及版权等请告知,将及时修订删除,谢谢大家的关注



来源:汽车NVH云讲堂
ACTAbaqus航天汽车参数优化理论材料控制试验ANSYS管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8-01
最近编辑:4天前
吕老师
硕士 28年汽车行业从业经验,深耕悬置...
获赞 308粉丝 771文章 1520课程 16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