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可调谐超快激光贝塞尔光束加工方法研究(附MATLAB代码)

3月前浏览316


近年来,超快激光贝塞尔光束因其独特的无衍射传播特性、较长的焦深及窄小的主瓣宽度,在微纳加工、光学成像、光量子通信等前沿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将基于近期相关文献,以仿真分析为主线,对可调谐超快激光贝塞尔光束加工方法的原理、系统设计、仿真与实验结果进行系统梳理与解读。
 


1(a)可调谐超快激光贝塞尔光束加工系统示意图;(b)可调谐超快激光贝塞尔加工系统的几何光路图  

一、 贝塞尔光束与超快激光加工背景  

超快激光加工技术以其高精度、非接触、热影响区小等优势,已成为微器件制造的重要手段。然而,传统高斯光束聚焦后的焦深较短,对对焦精度提出极高要求,稍有离焦就可能导致加工失败或精度降低。与之相比,贝塞尔光束不仅具备较长的无衍射传输距离,还能有效拓展加工的动态范围,因此在高深径比微孔制备、激光切割、光波导写入等领域表现出极大优势。  

二、贝塞尔光束的产生与调控原理  

典型产生方法目前主流的贝塞尔光束生成方式包括环缝法、锥透镜法、计算机全息法、谐振腔法及球差透镜法。其中,锥透镜法因其结构简单、效率较高,被广泛应用于实际系统中。  

可调谐系统设计文献提出了一套基于锥透镜与可调谐双远心光学系统的超快激光贝塞尔光束加工系统。系统的创新点在于,通过高分辨率闭环反馈控制的位移音圈致动器,灵活调节双远心系统压缩比,实现贝塞尔光束主瓣半径与无衍射距离的可控切换,从而适配不同样品与加工需求。  

三、仿真分析——空间光场传播特性  

理论模型以高斯光束入射锥透镜及不同压缩比的双远心系统为模型,对贝塞尔光束的空间分布进行理论推导。理论上,压缩比越大,所生成贝塞尔光束的中心主瓣半径越小,无衍射距离也随之缩短。  

数值仿真通过数值模拟,文献系统分析了不同压缩比(如f1=250 mm, f2=36 mm,18 mm,9 mm)条件下,贝塞尔光束的主瓣半径及无衍射传输距离的变化:  

·压缩比 f1/f2 =250/36 时,主瓣半径约3.73 μm,无衍射距离5.28 mm  

·压缩比为250/18时,主瓣半径约1.86 μm,无衍射距离1.32 mm  

·压缩比为250/9时,主瓣半径约0.93 μm,无衍射距离0.33 mm  

不同调谐模式下产生贝塞尔光束的横截面和侧视图光强分布图。(a)可调谐模式Ⅰ;(b)可调谐模式Ⅱ;(c)可调谐模式Ⅲ  

仿真结果揭示了系统调谐能力对光场分布的灵活控制,且为实验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光场分布可视化通过绘制横截面及轴向传播方向的强度分布图,可直观展示贝塞尔光束典型的亮暗同心环结构,主瓣能量集中,侧瓣能量分布均匀,且随传播距离变化空间分布几乎不变,充分体现了其无衍射特性。  

四、实验验证   

检测系统搭建自主搭建了贝塞尔光束检测实验装置,包括收集物镜、单透镜、光束质量分析仪及高精度位移导轨,能够实现对主瓣半径和无衍射距离的高精度测量。  

实验结果对比实验测试在不同可调谐模式下获得的贝塞尔光束主瓣直径与无衍射距离:  

·模式:主瓣直径131.15 μm(放大后),无衍射距离1620 mm,逆推到放大前为3.74 μm5.289 mm  

·模式:主瓣直径65.68 μm(放大后),无衍射距离约330 mm,逆推为1.86 μm1.32 mm  

·模式:主瓣直径32.84 μm(放大后),无衍射距离70 mm,逆推为0.93 μm0.33 mm  

(a)贝塞尔光束检测实验装置;(b)(e)在可调谐模式Ⅰ条件下传输距离为290 mm时的贝塞尔光束横截面光强分布和截面光强曲线分布图;(h)(k)传输距离为440 mm(c)(f)在可调谐模式Ⅱ条件下传输距离为170 mm时的贝塞尔光束横截面光强分布和截面光强曲线分布图;(i)(l)传输距离为330 mm(d)(g)在可调谐模式Ⅲ条件下传输距离为30 mm时的贝塞尔光束横截面光强分布和截面光强曲线分布图;(j)( m) 传输距离为70 mm  

上述实验结果与理论仿真高度一致,进一步验证了系统设计的准确性和可调性。  

五、微器件加工应用

基于所设计的贝塞尔光束系统,研究团队对1 mm厚熔融石英进行了微孔加工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仅具备高精度、高效率,还可灵活调节加工精度,满足多样化的微器件制造需求。  

六、结语与展望  

本文基于文献,系统梳理了可调谐超快激光贝塞尔光束加工方法的仿真与实验过程。仿真分析揭示了双远心系统压缩比对贝塞尔光束空间特性的精准调控机理,实验验证则进一步巩固了理论基础。未来,随着系统集成度和自动化水平的提升,贝塞尔光束有望在超快激光高精密微纳加工、光学通信、量子信息等领域展现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文献复现  

仿真复现:不同调谐模式下产生贝塞尔光束的横截面和侧视图光强分布图  

MATLAB代码  
























































clearclc;%% 系统参数gamma_degree = 2; % 锥透镜底角(度)beam_waist = 4e-3; % 入射光束半径(m)f_lens1 = 250e-3; % 透镜L1焦距(m)f_lens2_list = [36e-318e-39e-3]; % 透镜L2焦距列表refractive_index = 1.45; % 折射率(熔融石英)wavelength = 1064e-9; % 波长(m)intensity_peak = 1; % 归一化光强%% 坐标参数设置radial_points = linspace(-0.02e-30.02e-3300); % 径向坐标axial_points = linspace(08e-3300); % 轴向坐标%% 参数准备params = struct(... 'gamma_rad', deg2rad(gamma_degree), ... 'beam_waist', beam_waist, ... 'f_lens1', f_lens1, ... 'refractive_index', refractive_index, ... 'wavelength', wavelength, ... 'intensity_peak', intensity_peak ...);%% 创建紧凑布局的静态图像fig_static = figure('Position', [100 100 1000 700], 'Color''w''Name''静态分析');colormap(turbo);tiledlayout(32'TileSpacing''tight','Padding''compact');% 计算并绘制三种模式for mode_idx = 1:3 f_lens2 = f_lens2_list(mode_idx); result = computeBesselBeamProfile(params, f_lens2, radial_points, axial_points);  % 二维径向分布 nexttile; imagesc(result.radial_points*1e3, result.radial_points*1e3, result.intensity_2D'); axis image; xlabel('横向位置 (mm)'); ylabel('纵向位置 (mm)'); title(sprintf('模式%d: f₂=%.1fmm', mode_idx, result.f_lens2*1e3)); colorbar; set(gca, 'FontSize', 10);  % 轴向演化分布 nexttile; imagesc(result.radial_points*1e3, result.axial_points*1e3, result.intensity_normalized'); axis tight; xlabel('径向位置 (mm)'); ylabel('轴向位置 (mm)'); title(sprintf('轴向演化 (f₂=%.1fmm)', result.f_lens2*1e3)); colorbar; set(gca, 'FontSize'10'YDir''normal');endsgtitle('锥透镜系统光学模式分析','FontSize'16'FontWeight','bold');%% 保存静态图像exportgraphics(fig_static, 'optical_modes_analysis.png''Resolution'300);savefig(fig_static, 'optical_modes_analysis.fig');disp('静态分析图像已保存为 optical_modes_analysis.png 和 .fig 文件');


 

、参考文献

[1]全宏升,马威峰,唐赞,张宗全,金昌骏,邱丽荣,徐可米,赵维谦.可调谐超快激光贝塞尔光束加工方法研究[J].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4(8):56-64.  

[2] KUANG Z, PERRIE W, LIU D, et al. Ultrafast laser parallel microprocessing using high uniformity binary Dammann grating generated beam array [J]. Appl Surf Sci, 2013, 273: 101-106.  

[3] LIU H, LIN W, HONG M. Hybrid laser precision engineering of transparent hard materials: challenges, solutions and applications [J].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2021, 10(1): 162.

 

来源:旋算仿真工作室
ACTOptical静力学瞬态动力学振动疲劳碰撞电力电子MATLAB芯片通信Simulink焊接理论电机材料数字孪生FAST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8-01
最近编辑:3月前
旋算仿真工作室
专业一对一仿真技术服务
获赞 7粉丝 12文章 31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资深光学工程师带你读懂ZYGO干涉仪面形数据——从PV到Zernike的全面解析

🔍 作为光学领域的“体检仪”,ZYGO干涉仪的面形数据是光学元件加工与检测的核心依据。但面对复杂的参数图表,许多从业者仍存在解读误区。今天,我们从工程实战角度,拆解ZYGO数据的核心逻辑。 图1 zygo干涉仪一、面形数据的“三原色”:PV、RMS与PowerPV值(Peak-to-Valley)定义:表面最高点与最低点的高度差,直观反映面形“极端偏差”。误区警示:PV值易受局部划痕或灰尘干扰,不可单独作为面形优劣的唯一标准。工程经验:高精度光学系统(如光刻物镜)要求PV≤λ/10(λ=632.8nm),但需结合RMS综合判断。RMS值(Root Mean Square)本质:表面所有点偏离参考面的均方根值,表征整体平滑度。实战意义:RMS更能反映成像系统的波前误差(WFE),与斯特列尔比(Strehl Ratio)直接相关。黄金法则:RMS≤λ/14时,系统接近衍射极限。Power(曲率偏差)解读:反映面形的“整体弯曲”,常见于球面或非球面加工残留误差。案例:若Power值为+0.5λ,表明表面呈凸面趋势,需反向补偿抛光工艺。二、高阶像差 vs. 低阶像差:Zernike多项式分解法Zernike系数:将面形误差分解为36项(或更多)正交多项式,像差定位的“化学分析仪”。低阶项(前6项):倾斜、离焦、像散等,多由装调误差或应力变形引起。高阶项(≥7项):表征加工高频误差,影响MTF(调制传递函数)的高频衰减。工程应用:像散(Z5/Z6)超标 → 检查夹具对称性或温度梯度;彗差(Z7/Z8)显著 → 警惕偏心装配或非均匀材料应力。三、数据陷阱:避开这些常见误判!“PV完美”≠性能达标:局部毛刺可能拉高PV,但RMS正常的光学件仍可用于成像系统。Power值符号的玄机:正负号代表面形凹凸方向,与后续镀膜或胶合工艺强相关。滤波器的选择:高频滤波(如35μm)会掩盖加工细砂眼,需根据应用场景动态调整。四、实战技巧:让数据说话的正确姿势环境控制优先:振动、气流、温漂可使RMS值波动高达10%,建议在±0.1℃恒温下测量。测试参数优化:采样点数:≥512×512捕捉高频细节;平均帧数:≥16帧抑制随机噪声。趋势分析:连续测量3次取均值,并比对历史数据曲线,识别系统性工艺偏差。五、数据解析zygo的数据常规可以使用官方的MetroPro或新版的Mx软件打开其*.dat格式的数据,并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新版软件有严格的授权限制,严重制约了从业人员的使用场景。若可以使用matlab、Python等编程方法解析其文件,可以更加便捷的对其数据可视化、去除装调倾斜误差、中高频误差等的分析。图2 matlab解析出的干涉图光强分布图3 matlab 解析出的面形数据旋算仿真工作室,致力于打造科研与工程领域的仿真技术服务平台。欢迎有仿真需求的客户前来咨询,同时诚招仿真工程师,一起打造易用、专业的仿真服务平台。【兼 职工程师】备注信息:姓名+研究方向+擅长的软件【客户咨询】备注信息:仿真咨询来源:旋算仿真工作室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