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扑优化算法如同一位“数字锻造大师”,在虚拟空间中精准推演材料的力学最优分布,让部件在保证强度的同时脱去冗余的“脂肪”。而3D打印则赋予这些精妙设计以生命,将晶格结构的缓震、通风优势化为现实体验。
当山地自行车爱好者徐文龙将优化后的车架部件放在秤上时,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经过Altair Inspire软件重新设计的结构部件,质量减少了惊人的56.83%,同时完全满足强度要求。
这并非个例。全球工程团队正在利用Altair Inspire的创成式设计能力,重新定义自行车制造的极限:从Empire Cycles通过拓扑优化将座杆重量从360克降至200克,到采用TPMS晶格结构的3D打印坐垫实现百公里骑行不麻木的舒适体验,一场自行车制造革命悄然来临。
在自行车竞技领域,“克”是珍贵的重量单位。传统制造方式经过百年发展已逼近物理极限,而Altair Inspire带来的拓扑优化技术正打开全新空间。
徐文龙团队在山地自行车支架优化项目中,首先在软件中建立精确的模型:设定材料属性、添加载荷和约束、确定设计空间。他们在六个关键受力位置分别施加100N的载荷,同时固定中间安装孔。
当设置目标质量为原始质量的35%并采用挤出形状控制时,奇迹发生了——优化后的部件在最大位移、安全系数和米塞斯应力等关键指标均达到最优平衡。
最终结果令人惊叹:零件质量减少56.83%,同时满足所有强度与可靠性要求。这一数据超越了早前研究——赵韩等对半挂车车架的轻量化研究最大降幅为25.5%,吴伟斌等对山地运输机车架的优化减重12.4%。
Altair Inspire凭什么改写自行车制造规则?答案在于其独特的技术整合能力。
创成式设计能力:软件能在预设的设计空间内,根据力学要求“生长”出最优材料分布。
自动网格拓扑优化:区别于传统CAE软件,Inspire采用变密度法进行优化,以设计域单元密度作为变量,最小结构应变能为目标,无需复杂网格划分即可获得可靠结果。这使设计师能专注于创意而非技术细节。
多目标平衡技术:软件可同时处理多种约束条件。在前述山地车支架案例中,团队对比了单向拔模、双向拔模和挤出三种制造方式在不同目标质量(25%、30%、35%)下的表现,最终选择挤出工艺下的35%目标质量方案。
晶格设计革命:Inspire内置的晶格生成功能改变游戏规则。通过TPMS(三周期极小曲面)晶格结构,设计师可创建具有梯度软硬度的自行车坐垫:前部稀疏晶格提供柔软缓冲,中部密集晶格增强支撑性,有效分散坐骨压力。
当3D打印遇见Altair Inspire,自行车制造迎来黄金组合。专用模块Inspire Print3D解决增材制造的核心痛点。
变形预测先行者:通过嵌入式热-固耦合求解器,软件能在制造前精确模拟整个打印过程——从零件构建、冷却到支撑切除和回弹。这帮助工程师预先发现变形、分层等缺陷,避免代价高昂的试错。
支撑结构优化大师:在统一环境中,设计师可交互式创建和编辑各类支撑结构。
下表展示了传统制造与增材制造结合Inspire方案的核心差异:
传统自行车部件制造 vs Inspire增材制造方案:
在英国乡村的一个车 库里,一群航天工程师兼山地车爱好者正围着一台3D打印机忙碌着。他们不是在做火箭零件,而是在打印自行车骨架的核心部件——这些形如外星生物的钛合金连接件,即将与传统碳纤维管结合,组成一辆能征服最险峻山地的超级战车。这就是ROBOT BIKE CO(RBC)的诞生故事。
当航天技术“着陆”自行车界
2016年,RBC团队萌生了一个大胆想法:能否将航空级的轻量化技术与增材制造相结合,打造出完全可定制的高性能自行车车架?传统自行车制造面临三重困境:
- 标准化局限:量产车架难以适配不同身材的骑手
- 冗余重量:传统连接节点为保证强度过度用料
- 结构制约:复杂几何形状传统工艺无法实现
团队将目光投向航空航天领域的技术储备,发现钛合金3D打印与碳纤维管材的组合可能是完美解决方案。但如何设计这些连接节点,成为项目成败的关键。
Altair Inspire:解锁增材制造的钥匙
面对挑战,RBC联合Altair产品设计团队,引入拓扑优化神器——Altair Inspire。这套工具成为突破设计瓶颈的核心武器:
▶︎ 智能拓扑优化
团队将现有设计导入虚拟环境,精确输入车架在极端骑行中的多维载荷数据。Inspire根据力学性能目标,智能删除不承担关键应力的冗余材料,生成有机形态的轻量化结构。
“Altair工具让我们进一步降低车架重量,同时确保应力低于预设值,这对产品寿命和用户信心至关重要。”RBC创始人Ed Haythornthwaite强调。
软件突破性地在优化阶段就考虑增材制造工艺要求,避免设计出无法打印的理想模型。工程师设置节点允许的尺寸范围和固定点位置约束,确保生成的结构既满足性能又可直接生产。
▶︎ 革命性部件整合
最惊艳的突破发生在后下叉凸耳设计上。传统方案需要三个独立零件组装的部位,经Inspire优化后变为单一整体结构。这不仅减轻重量,更显著提升刚度和装配效率。
性能飞跃:数字背后的革新
通过Inspire的创成式设计,RBC实现了多重突破:
- 极致轻量化:钛合金节点比传统金属件减重40%以上,同时保持航空级强度
- 完全定制化:根据骑手身高、臂长等数据,个性化生成节点结构
- 性能提升:优化后的应力分布使车架疲劳寿命提升2倍
车架结构采用模块化设计——3D打印的钛合金节点像“宇宙空间站的连接枢纽”,与标准碳纤维管材精准接合。这种创新架构使每辆车都成为骑手的“专属座驾”。
自行车制造的新范式
RBC项目的意义远超单一产品成功,它证明了多学科技术融合的颠覆性力量:
1. 设计民主化
Inspire使复杂拓扑优化不再专属CAE专家。设计师直观操作界面,实时观察不同载荷条件下的材料分布变化。
2. 制造敏捷化
从设计到成品周期缩短50% ,小批量定制生产成为可能。
3. 性能极致化
钛合金的强度重量比与碳纤维的抗疲劳特性完美结合,成就了前所未有的骑行体验。
如今,当RBC的自行车驰骋在山地小径上,每一个钛合金节点都在诉说着航天技术与数字设计的胜利。这些曾用于征服天空的工具,正在重新定义人类与大地的接触方式。
制造约束前置:在山地车支架案例中,工程师提前考虑铸造工艺要求,在优化时设定单向拔模、双向拔模和挤出三种方式。这种制造意识的设计思维大幅减少后期修改。
无缝数据流转:优化结果可直接导入Inspire Studio进行高级渲染,生成惊艳的视觉效果图。或输出STL文件导入CAD软件细化设计,为同类型轻量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增材制造就绪:Inspire Print3D支持逐层评估零件几何结构,验证后直接导出包含准备零件和支撑结构的文件到主流打印软件。这种端到端工作流显著降低增材制造应用门槛。
批量生产路径:虽然聚焦3D打印,但Inspire方案同样适用于传统制造。某项目优化后的车架采用统一规格圆截面钢管搭建,在座椅底部布置四根粗壮圆梁支撑乘员重量。这种设计在成本与性能间取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