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固态电池核心制备工艺详解!

2月前浏览337


锂电那些事今日第二条2025年07月22日 星期二
  
 

固态电池因其更高的安全性和潜在的能量密度优势,被视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重要方向。其核心制备工艺相较于液态电池更为复杂,涉及材料处理、电解质成型、界面工程、精密组装等多个关键环节。以下是详细的工艺流程分解:


 
图片  

 
图片  

 

一、 电极材料处理 (Electrode Material Processing)  

  • 核心目标: 确保电极活性物质(正极/负极)、导电剂、固态电解质(可能在复合电极中)等原材料具备高度一致性、合适的物理特性(粒度、形貌)和化学纯度,为后续工艺奠定基础。

  • 关键设备:

    • 行星式球磨机 (Planetary Ball Mill): 用于高效混合与精细研磨。

    • 真空干燥箱 (Vacuum Drying Oven): 用于彻底去除水分和易挥发杂质。

  • 详细流程:

      1. 预混合 (Pre-mixing): 将活性物质(如NMC811, LCO, Si/C等)、导电剂(如炭黑、CNT、石墨烯)、粘结剂(如PVDF, PTFE,对于干法)以及可能添加的固态电解质粉末(对于复合电极)进行初步干混,确保宏观均匀。

      2. 研磨/分散 (Grinding/Dispersing):

        • 使用行星式球磨机进行高强度研磨。精确控制球磨时间、转速、球料比、气氛(惰性气体如Ar)是关键。

        • 目的: 打破团聚体,将颗粒尺寸控制在目标范围(通常在亚微米到数微米级),实现各组分的纳米级均匀分散。良好的分散性直接影响电极的电子/离子导电网络构建和界面接触。

      3. 干燥 (Drying):

        • 将研磨后的粉末置于真空干燥箱中。

        • 在特定温度(通常80-120°C)和真空度(如10^-2 Pa)下保持足够时间(数小时至数十小时)。

        • 目的: 彻底去除研磨过程中引入的微量水分、吸附气体以及可能残留的微量有机溶剂。水分残留会严重影响固态电解质(尤其是硫化物、氧化物)的化学稳定性、离子电导率,并可能在电池运行中产生气体,导致界面劣化和失效。

    二、 固态电解质制备 (Solid Electrolyte Fabrication)这是固态电池制造的核心挑战之一,需要在薄膜化(降低内阻、提升能量密度)和足够的机械强度(抑制锂枝晶穿透、防止短路)之间取得    平衡,同时保证高离子电导率和良好的界面兼容性。

    图片  
    1. 湿法工艺 (Wet/Solution Process)

            • 适用对象: 聚合物电解质、聚合物-无机复合电解质、部分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无机电解质。

            • 关键设备: 高精度涂布机 (Coater)、旋转涂覆机 (Spin Coater)、连续烘干炉 (Drying Oven)。

            • 详细流程:

              • 自由支撑膜: 将电解质溶液浇铸在平整模具(如玻璃板、PET膜)上。

              • 正极支撑膜: 直接将电解质溶液涂覆在预制好的正极片上(需溶剂兼容)。

              • 骨架支撑膜: 将溶液浸渍或涂覆在多孔支撑体(如无纺布、多孔聚合物膜)上。

              • 溶液配制 (Solution Preparation): 将聚合物基体(如PEO, PPC)溶解在合适的有机溶剂(如乙腈ACN、四氢呋喃THF)中,或制备无机前驱体溶胶。加入锂盐(如LiTFSI)和/或无机填料(如LLZO, LATP纳米颗粒)。

              • 成膜 (Film Casting/Coating):

              • 溶剂蒸发 (Solvent Evaporation): 在严格控制温度梯度和气氛(通常惰性气体或真空)的烘箱中,使溶剂缓慢、均匀挥发,形成致密或具有一定孔隙结构的电解质膜。

            • 主要缺点:

              • 溶剂残留: 难以完全去除的微量溶剂会显著降低离子电导率,并可能在电池循环中引发副反应。

              • 成本与环保: 溶剂使用量大,回收处理成本高,部分溶剂具有毒性和易燃性。

              • 膜厚限制: 制备超薄(<20μm)且无缺陷的膜难度较大。

            • 优点: 工艺相对成熟(借鉴液态电池),易于实现大面积连续化生产,可制备较复杂的复合结构。

          • 干法工艺 (Dry Process)

                  • 适用对象: 热塑性聚合物电解质(如PEO基)、聚合物-无机复合电解质。

                  • 关键设备: 行星式球磨机、热压机 (Hot Press)、烧结炉 (Sintering Furnace)(用于无机复合)。

                  • 详细流程:

                    • 将混合粉末置于模具中。

                    • 在聚合物熔点以上温度(如PEO > 65°C)和高压(几十到几百MPa)下进行压制。

                    • 高温使聚合物熔融流动,填充颗粒间隙,高压促进颗粒紧密接触和粘结,形成致密膜。

                    • 干混 将聚合物粉末、锂盐粉末、无机填料粉末(如需要)进行充分干法混合(可用球磨机)。

                    • 热压成型 (Hot Pressing):

                    • 烧结 (Sintering - 可选): 对于含无机颗粒比例高的复合电解质,可能需要在更高温度下进行烧结以增强颗粒间结合和离子导电通路(需防止聚合物分解)。

                  • 主要缺点:

                    • 膜厚较大: 通常难以制备低于50-100μm的薄膜,过高的压力也易导致膜破裂。厚膜增加了电池内阻和体积。

                    • 机械性能: 纯聚合物膜强度不足;含无机颗粒时,界面结合和柔韧性可能受限。

                    • 工艺复杂: 对粉末流动性、热压参数(T, P, t)控制要求高。

                  • 核心优点:完全避免溶剂使用,无残留问题,更环保,适合对溶剂敏感的电解质体系(如硫化物)。

                • 薄膜工艺 (Thin Film Process)

                        • 适用对象: 无机电解质薄膜(如LiPON, LLZO薄膜),主要用于微型薄膜全固态电池

                        • 关键设备: 磁控溅射系统 (Magnetron Sputtering)、脉冲激光沉积系统 (PLD)、化学气相沉积系统 (CVD)。

                        • 详细流程:

                          • 磁控溅射 (Sputtering): 用高能离子轰击靶材(如Li₃PO₄靶用于LiPON),使靶材原子/分子溅射出来沉积在基板(如不锈钢箔、硅片)上。

                          • 脉冲激光沉积 (PLD): 用高能脉冲激光烧蚀靶材表面,产生等离子体羽辉沉积在基板上。

                          • 在高真空或特定气氛(如Ar/O2混合气)环境下进行。

                          • 物理气相沉积 (PVD):

                          • 化学气相沉积 (CVD): 将气态前驱体(如Li, La, Zr的有机金属化合物)通入反应室,在加热的基板表面发生化学反应沉积成膜(如沉积LLZO)。

                          • 通常沉积后需要进行退火处理 (Annealing) 以改善结晶度、致密度和离子电导率。

                        • 主要缺点:

                          • 极高的成本: 设备昂贵,沉积速率慢,真空要求高。

                          • 大面积化困难: 难以实现大面积均匀沉积,经济性差。

                          • 应用受限: 主要用于微电子、可穿戴设备等对能量密度要求不高、但需要超薄超小体积的微电池领域。

                        • 核心优点: 可制备超薄(<10μm)致密均匀的无机电解质薄膜,性能优异。代表产品如溅射LiPON薄膜电池。

                          图片    


                      三、 电池组装工艺 (Cell Assembly Process)组装工艺高度依赖于所选用的固态电解质体系(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核心挑战在于构建低阻抗、高稳定性的固-固界面,并确保在循环过程中(体积变化)界面接触良好。

                      图片  
                      A. 硫化物基固态电池 (Sulfide-based, e.g., Li₁₀GeP₂S₁₂ (LGPS), Li₆PS₅Cl (LPSCl))  
                      图片  
                      • 特点: 离子电导率最高(接近液态电解液),但空气稳定性差(易水解、氧化),对溶剂敏感,机械延展性较好(可通过冷压致密)。

                      • 正极制备:

                        图片    
                        • 干法工艺:

                          将正极活性材料、硫化物电解质粉末、导电剂粉末充分干混。

                        • 混合物填充到模具中。

                        • 高压力(120-150 MPa 或更高)下进行冷压成型 (Cold Pressing)。高压使软质的硫化物颗粒变形流动,与活性颗粒紧密接触,形成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复合正极片。有时加入少量(如3-5 wt%)PTFE作为粘结剂,利用其纤维化 (Fibrillation)特性在剪切力作用下形成网络增强强度。

                        • 湿法工艺:

                          • 将正极活性材料、硫化物电解质粉末、导电剂分散在严格干燥且与硫化物兼容的非极性或弱极性溶剂中(如甲苯、二甲苯),加入粘结剂(如丁苯橡胶SBR/羧甲基纤维素CMC,或PVDF)。

                          • 制成浆料,涂布在集流体(铝箔)上。

                          • 极其严格地在真空或惰性气氛(手套箱)中干燥,彻底去除溶剂。

                      • 负极界面处理 (Anode Interface Engineering):

                        • 金属锂 (Li Metal) 是最主要的负极选择。

                        • 界面修饰层: 在锂负极和硫化物电解质之间引入一层薄的缓冲/保护层至关重要,防止界面副反应(还原分解)和锂枝晶生长。

                          • 原位化学修饰: 在锂表面预涂覆特定物质(如LiH₂PO₄),与锂反应生成更稳定的界面层(如Li₃PO₄)。

                          • 人工界面层 (AIL): 预先在电解质表面或锂表面沉积(如溅射)一层稳定的快离子导体(如Li₃PO₄, LiF, Li₃N)或柔性聚合物层。

                          • 双层电解质结构: 在硫化物电解质(高导层)面向锂的一侧,复合一层对锂更稳定的电解质(如聚合物或氧化物,作为稳定层)。

                      • 组装 (Assembly):

                        图片    
                        • 在充满惰性气体(Ar)的手套箱(H₂O, O₂ < 0.1 ppm)中进行。

                        • 将处理好的正极片、固态电解质膜(或电解质层)、处理后的锂负极(或复合负极)按顺序堆叠。

                        • 对堆叠体施加高压冷压 (Cold Pressing)(通常在100-300 MPa),使各层紧密接触,降低界面阻抗。

                        • 封装 (Encapsulation): 由于硫化物对空气敏感且需要维持组装压力,常采用螺栓紧固的金属硬壳 (Bolt-clamped Metal Case) 或特殊设计的高阻隔性软包进行气密性封装。封装前可能抽真空或填充惰性气体。

                      B. 氧化物基固态电池 (Oxide-based, e.g., LLZO, LATP, LAGP)

                      • 特点 化学/电化学稳定性好,空气稳定性相对较好,但离子电导率通常低于硫化物(LLZO例外可接近),质地脆硬,界面阻抗高,对体积变化适应性差。

                        图片    
                      • 正极工艺 核心是解决氧化物电解质的高刚性、脆性与正极活性材料在循环中体积变化带来的界面接触失效问题。

                        • 丝网印刷-共烧结(Screen Printing - Co-sintering):

                          将正极浆料(活性材料、导电剂、粘结剂如乙基纤维素+松油醇)通过丝网印刷在预制好的致密或多孔氧化物电解质片上。

                        • 高温(通常>900°C)下进行共烧结。烧结温度需精确匹配正极材料和电解质的烧结窗口。

                        • 目标: 获得高致密度(>94%)的正极层和紧密的电解质/正极界面,形成良好的离子/电子混合导电网络。但高温易导致界面元素扩散、副产物生成和应力累积。

                        • 聚合物复合浆料刮涂 (Polymer-composite Slurry Blade Coating):

                          • 将氧化物电解质粉末、正极活性材料、导电剂分散在含有聚合物粘结剂(如PVDF)和溶剂的浆料中。

                          • 刮涂在集流体上干燥。聚合物粘结剂提供柔韧性,缓解循环应力,降低界面应力。

                          • 需要保证浆料均匀分散,干燥后电极孔隙结构合理。界面接触不如共烧结紧密。

                        • 溅射沉积-退火 (Sputtering Deposition - Annealing):

                          • 在高真空下,通过溅射将正极活性材料直接沉积在氧化物电解质基底上。

                          • 沉积后进行较低温度的退火处理,改善结晶度和界面接触。

                          • 优点: 界面纯净、附着力强、可精确控制厚度。缺点: 成本极高,仅适用于研究或特殊应用。

                      • 负极界面修饰 (Anode Interface Engineering):

                        • 金属锂同样面临严峻的界面问题(接触差、易反应)。

                        • 人工界面层 (AIL):

                          • 无机层: 在氧化物电解质表面溅射沉积一层薄(几十纳米)的锂离子导体(如非晶Li₃PO₄ (LiPON)、Ge),与锂接触后形成稳定的Li-Ge合金或LiPON保护层。

                          • 聚合物层: 涂覆一层含锂盐的柔性聚合物电解质(如PEO-LiTFSI),改善与锂的物理接触并抑制副反应。此层需在电池工作温度下保持离子导电性。

                      • 封装 (Encapsulation):

                        • 由于氧化物电解质片相对较厚(>100μm, 追求薄至<300μm)且脆,封装需避免应力集中。

                        • 常采用铝塑膜软包 (Pouch Cell) 形式。

                        • 封装前进行真空处理,排除空气和水分。

                        • 封装后常进行等静压处理 (Isostatic Pressing, 冷压或温压),在均匀压力下进一步改善层间界面接触。

                      C. 聚合物基固态电池 (Polymer-based, e.g., PEO-LiTFSI)

                      • 特点 柔韧性好,加工相对容易,成本较低,但室温离子电导率低(需60-80°C运行),电化学窗口较窄(~4V vs. Li⁺/Li),易被锂枝晶穿透。

                        图片    
                        图片    

                           
                      • 流程:

                        • 电极/电解质一体化制备 利用聚合物在熔融态的流动性。

                          将正极活性材料、导电剂与聚合物电解质基料(PEO+锂盐)混合。

                        • 将锂盐与聚合物基料混合作为电解质层材料(或含少量填料的复合电解质)。

                        • 将负极材料(如锂粉)与聚合物基料混合作为复合负极材料(或直接用锂箔)。

                        • 熔融挤出-共挤出涂布 (Melt Extrusion - Co-extrusion Coating):

                          • 将正极混合物、电解质混合物(和复合负极混合物)分别加热熔融。

                          • 通过共挤出模头,同时将熔融    的正极层和电解质层(或正/电解质/负极三层)精确涂覆在集流体(铝箔/铜箔)上,形成多层结构。

                          • 辊压压实 (Roll Pressing): 趁热或在稍低于熔点的温度下进行辊压,确保层间融合致密,降低界面阻抗。

                        • 多层电芯堆叠 (Multi-layer Stacking): 将上述多层极片(正极集流体/正极层/电解质层)与负极层(复合负极或锂箔)按顺序堆叠,或直接堆叠共挤出的三明治结构单元。

                      • 主要缺点:

                        • 高温运行需求: 室温性能差,通常需要加热至60°C以上才能获得实用性能。

                        • 能量密度受限: 聚合物电解质密度低但体积大,且通常需要较厚的电解质层抑制枝晶。

                        • 长期稳定性挑战: 聚合物在高电压下的氧化稳定性、与锂金属的长期兼容性仍需提升。

                      D. 薄膜全固态电池 (Thin Film All-Solid-State Battery)

                      • 工艺: 采用全真空镀膜技术 (Full Vacuum Deposition),如磁控溅射、热蒸发、电子束蒸发等。

                      • 流程:

                        • 在特定基底(如硅片、陶瓷片、柔性金属箔)上,按顺序沉积集流体(如Cu)、负极(如Li, Si)、固态电解质(如LiPON)、正极材料(如LiCoO₂, LiMn₂O₄)、上集流体(如Al)。

                        • 每层沉积后可能需要退火优化结构和性能。

                      • 案例: ULVAC等公司展示的Li/LiPON/LiCoO₂微型电池。

                      • 特点:

                        • 超薄(总厚度<100μm)全固态

                        • 性能稳定可靠。

                        • 核心缺点:制造成本极其高昂沉积速率慢难以大面积化能量密度低(受限于薄膜厚度和正极材料选择)。主要应用于微电子系统 (MEMS)、智能卡、植入式医疗设备等对体积和安全性要求极端苛刻,但对容量需求不大的微能源领域

                      四、 压实与封装 (Compaction and Encapsulation)

                      • 核心目标: 实现电芯内部各组件(电极、电解质)的最大化紧密接触,降低固-固界面阻抗;提供坚固可靠、完全密封的包装,隔绝外界环境(H₂O, O₂),维持内部压力和气氛,确保长期循环稳定性和安全性。

                      • 关键设备:

                        • 精密滚压机 (Precision Roll Press): 用于极片或层叠后电芯的初步辊压致密化。

                        • 层压机 (Laminator): 用于多层软包电芯的热压贴合(对聚合物基尤其重要)。

                        • 冷/热等静压机 (Cold/Hot Isostatic Press, CIP/HIP): 提供均匀、各向同性的高压,显著改善层间界面接触,尤其适用于氧化物、硫化物刚性电池。压力可达数百MPa。

                        • 高真空封装机 (High Vacuum Sealing Machine): 用于铝塑膜软包电池的抽真空/注气(惰气)和热封。激光焊、电阻焊用于金属壳盖板密封。

                      • 详细流程:

                          1. 电芯致密化 (Core Compaction):

                            对组装好的电芯(堆叠或卷绕)进行辊压平板压,初步压实。

                            关键步骤: 对氧化物、硫化物或需要极致界面的电池施加等静压处理。将电芯(通常带保护性包套)置于高压腔体(液体或气体介质)中,施加均匀高压(如200-400 MPa)。高温等静压(HIP)可同时促进界面扩散结合,但需考虑材料热稳定性。

                          2. 裁剪与堆叠/卷绕 (Cutting and Stacking/Winding): 将大张压实后的极片或单元裁剪成所需尺寸,并按设计进行串联/并联堆叠或卷绕成电芯。此步骤需在干燥环境(干燥房或手套箱)进行。

                          3. 引线连接 (Tab Welding): 将正负极集流体引线(极耳)焊接到对应位置。

                          4. 封装 (Encapsulation):

                            • 软包 (Pouch): 电芯放入铝塑膜袋中 -> 高真空除气 -> 注入惰性气体(可选)-> 热封边缘。封装后常进行二次整形压。

                            • 金属壳 (Cylindrical/Prismatic): 电芯入壳 -> 注入电解液(注:对于混合固液或凝胶电池,此步存在)或仅惰气 -> 焊接盖板(带防爆阀)。对于全固态,通常无需注液。硫化物电池常用带弹簧或螺栓的硬壳维持压力。

                          5. 气密性检测 (Leak Test): 对封装好的电池进行严格检漏(如氦质谱检漏),确保密封可靠。

                        五、 化成与测试 (Formation and Testing)

                        • 化成 (Formation):

                          • 对封装好的电池进行首次充放电激活

                          • 采用特定的低电流、多步骤的小循环程序。

                          • 核心目的:

                            • 激活电极材料: 使锂离子在正负极材料中可逆脱嵌。

                            • 形成稳定的SEI膜: 尽管是固态电池,但在首次充电过程中,在负极(尤其是锂金属)与固态电解质界面,仍然可能发生有限的、受控的界面反应,形成一层薄而致密的固态电解质界面膜 (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 SEI)。这层膜对于阻止持续的界面副反应、稳定界面至关重要。化成工艺(电流、电压范围、温度)对SEI膜的质量影响巨大。

                            • 检测电池初期缺陷(如微短路)。

                        • 测试 (Testing):

                          • 性能测试 (Performance Testing):

                            容量 (Capacity): 测量不同倍率下的放电容量(Ah, mAh)和比容量(mAh/g)。

                          • 库仑效率 (Coulombic Efficiency): 循环中放电容量与充电容量的比值,反映可逆性。

                          • 倍率性能 (Rate Capability): 测试电池在不同充放电电流下的容量保持率。

                          • 循环寿命 (Cycle Life): 在特定充放电制度(如C/2充放)下,测试容量衰减至初始容量80% (或其它阈值) 的循环次数。目标通常 > 1000次。

                          • 阻抗谱 (EIS): 测量电池在不同频率下的交流阻抗,分析体相电阻、电荷转移电阻(界面阻抗)、扩散阻抗等,是诊断界面问题和性能衰减原因的关键工具。

                          • 离子电导率 (Ionic Conductivity): 对电解质片或对称电池进行测试(EIS),是评估电解质性能的核心指标。

                          • 安全测试 (Safety Testing): 极端苛刻条件下评估电池失效模式和风险。

                            • 热滥用 (Thermal Abuse): 高温存储、热箱实验(如130°C, 150°C)。

                            • 机械滥用 (Mechanical Abuse):针 刺 (Nail Penetration) - 模拟内部短路;重力碰撞/挤压 (Crush/Impact) - 模拟碰撞事故。

                            • 电滥用 (Electrical Abuse): 过充、过放、外部短路。

                            • 结果要求: 不起火、不爆炸(或可控泄压)、温度可控。

                          • 表征分析 (Characterization):

                            • 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观察电极、电解质、界面的微观形貌、孔隙结构、裂纹、枝晶等。

                            • X射线衍射 (XRD): 分析材料的晶体结构、相组成、晶格参数变化,检测循环过程中的相变或副产物生成。

                            • 拉曼光谱 (Raman Spectroscopy): 提供化学键、分子结构、应力状态信息,特别适用于分析界面反应产物、SEI膜成分、聚合物结构变化等。

                            • X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 表面敏感技术,深度剖析界面化学组成、元素价态,是研究界面反应和SEI膜化学本质的强有力工具。

                            • 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 (FIB-SEM): 制备电池横截面样品,进行高分辨率SEM观察和三维重构,直观展现内部结构(孔隙、裂纹、界面)和失效位置。


                        工艺总结与挑战对比

                        电池类型      
                        核心工艺特点      
                        主要挑战与难点      
                        硫化物基干/湿法 正极制备(高压冷压/溶剂兼容);复杂负极界面修饰;高压机械封装。溶剂选择与残留(湿法);超高压力需求(>150MPa);空气敏感性;长期循环界面稳定性;锂枝晶抑制。
                        氧化物基共烧结/溅射制备正极;界面合金化/聚合物修饰;薄层电解质加工;等静压封装。高温烧结导致界面副反应;脆性电解质易开裂;固-固界面阻抗高;循环体积变化适应性差;薄电解质片(<50μm)难量产。
                        聚合物基熔融挤出-共涂布实现电极/电解质一体化;辊压压实;相对简单封装。室温离子电导率低(需高温运行~60-80°C);能量密度上限;锂枝晶穿透风险;高电压稳定性(<4V)。
                        薄膜型全真空沉积(磁控溅射/蒸发等);精密图案化;微型化封装。制造成本极其高昂;沉积速率慢;难以大面积化;能量密度低;仅限于微电池应用。

                        制备中问题及解决:      

                        干混混合不均匀    

                        问题:手工研磨可能导致颗粒分布不均。    

                        解决:优化机械混合参数(如转速、时间),或采用高能球磨法。    


                        湿法溶剂残留与副反应    

                        问题:溶剂残留导致电导率下降和寿命衰减。    

                        解决:选择低挥发性溶剂或真空干燥工艺,开发新型聚合物黏合剂(如离子导电聚合物)。    


                        干法涂布纤维化不足    

                        问题:PTFE纤维化不完全导致电极结构松散。    

                        解决:调整剪切力参数或采用预纤维化PTFE材料。    


                        界面副反应导致阻抗上升    

                        问题:Li与LGPS反应生成低离子电导相(如Li2S)。    

                        解决:引入LiH2PO4等修饰层阻断直接接触(循环寿命提升至500次以上)。    


                        双层电解质能量密度下降    

                        问题:过渡层增加整体厚度。    

                        解决:优化过渡层厚度(如纳米级修饰)或开发多功能复合电解质。    


                        聚合物热稳定性降低    

                        问题:添加PEO可能导致高温性能下降。    

                        解决:采用交联型聚合物或无机-有机复合电解质。    


                        高温烧结导致电解质分解    

                        问题:氧化物/硫化物固态电解质高温烧结(900-1000°C)易烧毁聚合物添加剂,降低致密性。    

                        解决:冷烧结技术:150°C低温下通过压力(50-200MPa)和溶剂辅助实现陶瓷-聚合物(如LATP-PILG)致密复合,室温离子电导率达10⁻³ S/cm,电压窗口扩展至5.5V    


                        残留溶剂引发副反应    

                        问题:湿法制备的聚合物电解质(如PVDF)残留溶剂导致界面副反应,降低循环稳定性。    

                        解决:离子-偶极相互作用策略:添加LiDFOB盐,通过Li⁺与溶剂的强相互作用封装游离溶剂,形成无机富集SEI层,使Li|LiFePO₄电池循环2000次后容量保持80%    


                        硫化物电解质膜制备中的裂纹    

                        问题:传统湿法 正极与电解质界面易产生裂纹,导致接触失效。    

                        解决:熔融粘结干法工艺(通过正极与电解质界面熔融粘结制备一体化全固态电池,适配硅负极时循环2000次容量保持80%,能量密度达390 Wh/kg)    


                        组装中问题及解决:      

                        冷压压力不均导致界面接触差    

                        问题:压力不足或分布不均引起晶界阻抗增大。    

                        解决:采用等静压工艺或优化模具设计。    


                        金属锂枝晶穿透电解质    

                        问题:循环中锂枝晶生长导致短路。    

                        解决:界面修饰层抑制枝晶(如LiH2PO4修饰层使对称电池循环950 h)。    


                        体积膨胀导致接触失效    

                        问题:硅基负极循环膨胀(>300%)引发固-固界面分离。    

                        解决:软质包覆层设计:采用聚丙烯/聚乙烯等材料包裹电芯单元,结合等静压(50-800MPa)缓解膨胀应力,简化堆叠工艺    


                        高界面阻抗与晶界缺陷    

                        问题:晶界电阻占硫化物电解质总阻抗的60%以上。    

                        解决方案:晶界工程优化:通过冷烧结技术引入聚离子液体凝胶(PILG)作为人工高导晶界,降低晶界阻抗至15 Ω·cm²以下    


                        聚合物电解质高温性能劣化    

                        问题:PEO基电解质高温(>60°C)机械模量下降,加速枝晶生长。    

                        解决方案:交联复合策略:掺杂无机填料(如LLZO纳米颗粒)提升热稳定性,使工作温度范围扩展至-20~100°。    


                        全固态电池循环寿命限制    

                        问题:固-固界面副反应(如Li与LGPS生成Li₂S)导致容量衰减。    

                        解决方案:多功能复合电解质:结合氧化物(LiPON)与硫化物(Li₃PS₄)双层结构,界面修饰层厚度优化至10nm级,循环寿命提升至500次以上。



                        ©文章来源于一起学电池、锂电派

                                   
                        锂电那些事免责声明            
                                 
                              本公 众号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平台,小编整理,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报道错误或侵权,请尽快私信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修正或删除处理。谢谢!                     



                        来源:锂电那些事
                        ACTMechanicalMAGNET碰撞化学电子UM焊接裂纹化机Electric爆炸材料MEMS控制模具螺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8-02
                        最近编辑:2月前
                        锂电那些事
                        本科 | 技术总监 锂电设备、工艺和材料技术研发应
                        获赞 208粉丝 221文章 2575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一代锂电设备霸主难逃周期轮回!

                        锂电那些事今日头条2025年07月25日 星期五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投资界流传一句话,“一切都是周期,谁也逃不脱周期宿命”。这句话放在当前的锂电池产业链显得那么冰冷沉静,它毫无偏颇地审视着每一个玩家。面对全球锂电大退潮凶猛冲击,即便是曾经创造 “十三年(2011年-2023年)持续增长,年营收规模增长115.28倍” 成长奇迹的全球新能源装备霸主先导智能(300450.SZ)也未能幸免。24潮产业研究院(TTIR)发现,先导智能营业收入已经连续4个季度(2024年第二季度至2025年第一季度),同期3个季度归母净利润出现负增长。财报显示,2024年,先导智能归母净利润萎缩至2.86亿元(同比下降83.88%),仅有2022年巅峰期的十分之一,25年一季度继续同比下降35.30%。从烈火烹油到全行业大退潮,先导智能股价自最高点重挫70%,5年时间,上演了一出 “催生千亿市值,再将其毁灭” 的资本大戏。如今,这家 “新能源装备第一股” 也必须要切身经历抽筋剥骨般痛苦的周期劫难。 在商业世界里,尤其是处于探索与实验期的产业江湖中,一切成败都有迹可循。当前产业共识是,中国,乃至全球锂电产业的狂飙时代已经结束,尤其步入2024年,一场史无前例的大退潮正在席卷锂电江湖。这一切已经在企业财报中有所体现。24潮产业研究院(TTIR)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108家中国锂电公司整体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1.87%,增速较2023年同期下降了11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整体同比下降67.27%,已经连续2年巨幅下降(2023年降幅为47.69%);客户预收款规模已经连续两年下降;产业造血力(经营净现金流)也同比下降18.38%,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了61.01个百分点;净筹资规模更是同比下降了81.91%,资金净值也下降了20.32%,等等。 影响与冲击深刻改变着全球锂电产业格局与发展趋势,海外巨头甚至受到了更强烈的冲击。比如韩国三大电池厂商——LG新能源、三星SDI和SK On公布2024年四季度财报,它们当季均出现亏损,营业亏损合计超过84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2亿元)。事实上,欧美的电池企业日子也并不好过。24年5月5日,美国明星电池公司Ambri Inc.向美国特拉华州法 院申请破产,并将被拍卖,拍卖价格3800万美元,该公司投资人包括比尔·盖茨、印度巨头信实工业旗下新能源基金等。同年6月4日,ACC——欧洲车企Stellantis、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和道达尔能源的合资电池企业,宣布暂停欧洲两家电动汽车电池厂的建设。这一决策背后,反映出市场对高昂的电动汽车需求有所减缓,因此它们可能考虑转向生产成本较低的电池。原先,ACC的规划是在欧洲建立并运营三家超级电池工厂,总投资高达70亿欧元(约552亿元人民币),预计总产能将达到120GWh,每家工厂的产能为40GWh。目前,位于法国北部的工厂正处于产能提升阶段,而位于意大利和德国的工厂则因市场变化而暂时停止建设和筹备。25年3月12日,欧洲最大电池企业、瑞典动力电池公司Northvolt在官网宣布,因公司现金耗尽,已在瑞典正式向斯德哥尔摩地方法 院提交破产申请。至此,我们可以清楚地意识到,全球锂电以及支撑锂电产业不断向上生长进化的各项资源并不是无限扩展的。中国,乃至全球锂电进程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持续高速增长将不再是必然。一切都逃不过周期的规律与影响。纵观锂电20多年产业发展史,其已经历过多轮产业周期的洗礼,每一轮周期的调整几乎都是由供需关系剧烈变化所导致的,即一旦市场供需关系发生改变,价格一定会在现实中快速反应,这就是周期的力量。事实上,在严峻的产业与资本形势下,仅国内锂电疯狂的万亿投资版图下已经出现规模化的终止,或延期浪潮(详见本文第三部分)。当产业退潮时,其引发的连锁反应就如同打翻了多米诺骨牌那样延伸开来。仅仅5年时间,锂电设备板块就经历了 “从哪来到哪去” 的轮回。锂电设备指数自2021年底冲上历史巅峰后,便如同雪崩般迅速陨落。作为行业规模市值一哥,先导智能股价在飙升3倍后,又自最高点暴跌70%,千亿市值灰飞烟灭。 身处产业大洗牌的漩涡中,先导智能在时代的裹挟下掉头向下,似乎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先导智能始终认为,所谓的产能过剩是结构性的,主要是低端产能的无序扩张与高端技术的迭代升级不匹配所致。” 在最近的一次专访中,王燕清如此阐释自己对行业的看法。王燕清的判断有一定道理,总的来看,电动化是历史大趋势,而高端产能依旧是新能源厂商及终端消费者所青睐的。锂电高端赛道中,固态电池凭借更高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已经成为行业公认的未来电池发展重要方向,有望逐步替代传统液态电池。目前,主要友商曼恩斯特、纳科诺尔、赢合科技等都在瞄准固态电池,但基本都集中在前道、叠片机等程序或某个环节,只有先导智能能够全线覆盖。其2024年的固态电池设备订单已经过亿元。 光伏高端产能方面,王燕清透露,在背接触(BC)电池技术四道,公司已斩获超过30GW的订单。他相信,未来三到五年,BC技术将成为N型技术时代的主流路线之一。此外,在钙钛矿领域,先导智能已具备GW级整线供应能力,其0BB解决方案还可解决向N型电池转型引发的银耗增加问题。解决高端产能的规模化问题,以及行业转型所需的专业设备,这正是先导智能反转机遇所在。在王燕清看来:产品是一家制造企业的核心,而研发则是生命线,丢弃研发的企业很快就会垮掉。当然在锂电设备赛道领域,除了高端技术突破力,一个重要客户的变化,更有可能带来扭转局势的力量。在多年前的一档访谈节目中,王燕清曾亲口说过:“在锂电设备上,是客户成就了我们。” 但他口中的客户既不是松下,也不是索尼,而是TDK集团旗下的ATL(苹果电池供应商之一,全球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市占率50%)。2012年,苹果向ATL提出了变更电池设计的需求。在当时国产化率最低的卷绕环节,ATL选择了为索尼提供过锂电设备的先导智能。两年后,先导智能向ATL旗下东莞新能源与宁德新能源交付锂电设备。这一年,ATL对先导智能的营收贡献超过了40%。在营收之外,这笔交易对于先导智能更重要的一点在于,通过与ATL的供应关系,先导智能顺利进入了宁德时代的供货渠道。多年后,先导智能早已和宁王深度绑定。双方从2014年就开始合作,相互成就;2020年,宁德时代参与先导智能定增,此后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并签署合作协议,获得50%的配额;2024年再次升级合作,拥有不低于50%的配额优先权,并开始在模组 Pack、固态电池、钙钛矿等新兴领域合作。今年一季度,先导智能从宁德时代获取的关联交易规模就高达2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单季度规模接近去年全年的六成。当前,宁德时代还在凶猛扩张,其已在港股二次上市,且IPO募资353亿港元,其中90%(276亿港元)将用于匈牙利德布勒森工厂建设。该超级工厂总规划产能达72GWh,一期已投入7亿欧元,规划产能34GWh,将在今年投产。可伴随着宁德时代的减持行动,双方之间的关系转变及未来影响变得难以预测。据了解,自去年底,宁德时代减持了先导智能3355万股,不再是5%以上的股东,今年一季度更是直接卖出5966万股,持股比例仅剩1.2%。 另据 “赶碳号科技” 报道,天眼查显示,今年1-2月,先导智能在无锡市新吴区人民法 院起 诉了4家客户,案由全部是 “相关分期付款买卖合同纠 纷”,被告中还包括了两家知名企业——瑞浦兰均、合盛硅业。从商业角度考量,与客户对薄公堂不会是最优解。而企业任何行为必有其逻辑支撑,我们或许在其核心财务数据变化中窥见一点真相。Wind显示,截止2024年末先导智能应收账款规模达86.26亿元,而2024年先导智能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278.98天,远超2023年的175.31天,刷新历史最高纪录,说明其客户回款周期正在延迟。而其应收账款周转周期也远超竞争对手赢合科技的241.77天。另据财报披露,截止2024年末,先导智能账龄在一年以上的应收账款期末余额高达59.12亿元,占整体比重达53.88%;其应收账款规模较2023年同期增长了55.05%。从财报披露数据中还可以发现,先导智能造血能力(经营现金流)已经连续两年巨降,且持续为负。2023年和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净额分别为-8.63亿元和-15.67亿元,分别同比下降了151.03%和81.58%。另一方面,其资产负债率已经连续5年增长,截止2024年末达68%,创2011年以来历史新高,到了2025年一季度末再度攀升至68.46%。 可见,绑定产业巨无霸,既可能是蜜糖,也可能成为负担。成立26年,先导智能见证了中国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喷涌,它以最强辅助的定位,占尽时代红利。与此同时,在资本市场长袖善舞纵横捭阖,深度联手全球锂电头号玩家,获取了巨大的资本升值和产业成功。然而,时代的馈赠终会被时代所没收,即便强如赛道霸主,也必须随时调整经营之道。 王燕清曾表示:“在这样的时代,一个企业需要有全球性的战略眼光才能发愤图强,一个公司需要建立全球性的商业生态系统才能生生不息。”面对能源革命的星辰大海,王燕青期望通过多元布局和国际化,再造一个先导智能。首先看产业发展大趋势,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从2020年的182GWh增至2024年的974GWh,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52%,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3,758GWh,2024年至2030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5.2%。这是先导智能生存发展的大语境。目前,国内锂电陷入产能大战,供给过剩矛盾凸显。但对比国内无限内卷,海外市场扩张相对理性。事实上,为了突破国际贸易与政策壁垒,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全球化发展已经势在必行。而全球化竞争成败,将对企业,甚至产业未来发展趋势与方向产生深远影响。据24潮产业研究院(TTIR)此前不完全统计,宁德时代、远景动力、国轩高科、中创新航、蜂巢能源、孚能科技、亿纬锂能、欣旺达等10家动力电池巨头都开始计划或者已在海外有深度的产业布局,公开对外披露的、媒体公开报道的投产、计划建设的海外工厂已近50个,总投资预算超5500亿元。随着中国锂电企业加速全球化布局,先导智能布局海外可谓正当其时。先导智能也是国内装备企业中最早进行国际化布局的公司之一,目前已在美国、瑞典、德国、土耳其、法国、匈牙利、日本、韩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地设立分/子公司。目前,先导智能累计为全球客户提供了120余条整线,为全球超过2TWh的电池工厂提供了解决方案,累计4万台(套)设备在全球20多个国家运行。据24潮产业研究院(TTIR)统计,先导智能海外收入在过去11年间(2014-2024年)由417万元增长至28.31亿元,增长了677.98倍。到2024年,先导智能海外收入占比为23.88%,出海仍有巨大提升空间。 去年3月18日,先导智能与美国电池制造商American Battery Factory公司(ABF)签署全球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内容,先导智能将为ABF公司提供总计20GWh的锂电池智慧产线服务。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在美国获得的最大锂电池设备订单。ABF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磷酸铁锂电池制造的美国电池制造商,目标是打造美国第一个本土化的超级电池工厂网络,其位于亚利桑那州图森市的一期产线预计将于2025年完成建设投产。ABF公司CEO Jimmy Ge表示,先导智能在为企业客户提高运营效率和成本竞争力方面有着良好的口碑,这是双方得以达成合作的重要基础。未来,双方将在首条产线成功合作的基础上,打造本土化电池产业供应链,并积极探索二期、三期项目合作的可能,驱动美国及北美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基于此次合作,先导智能斩获ABF超级工厂网络工程首条产线的设备独供,这不仅是美国本土首个LFP超级工厂网络,也代表着公司在高关税壁垒下仍具有较高的竞争力和认可度,有助于持续开拓美国客户。随着整线服务优势凸显和海外业务持续开拓,叠加全球15家子公司布局及供应链本土化,公司有望获取更多海外订单。东吴证券分析认为,相较于国内动力电池厂大幅扩产带来产能过剩问题,海外扩产较为理性,看好未来海外动力电池厂的扩产加速。一是IRA法案刺 激美国电动车产业链本土化,加速LG、SK等日韩电池厂赴美建厂;二是大众、福特等整车厂逐渐向上游电池环节布局,或自建电池厂或成立合资工厂;三是ACC、Northvolt等欧洲电池玩家也在增多,利好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中国设备商。2022年,先导智能海外订单占比仅有15%,2023年翻倍提升至30%,其预计2024年海外订单占比将上升到30-35%,先导智能希望未来海外订单占比达到50%以上。但需要警惕的是,全球锂电产业也已经出现了大退潮迹象。比如在4月,据多方外媒报道,韩国电池制造商LG集团已正式撤回在印度尼西亚建设电动电池项目的计划。这一决定标志着该项目自2019年宣布以来,历经多年缓慢进展后,最终折戟。据悉,该项目总投资额达77亿美元,原计划由LG Energy Solution(LG新能源)、LG Chem(LG化学)、LX International Corp(LX国际公司)以及印度尼西亚国有企业共同推进,旨在构建从原材料采购到电池生产的 “端到端价值链”。事实上,这还只是动储产业全球化退潮的冰山一角。德国媒体4月中旬披露,由于国轩高科与市政府之间的法律纠 纷,美国密歇根州梅科斯塔县计划建设的电池生产设施已停工。据了解,国轩计划在格林查特镇建设电池生产设施,该项目预计投资约23.6亿美元,生产原定于2026年1月开始。6月10日,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由于特朗普关税和联邦补贴减少的潜在影响,远景动力正暂停其位于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弗洛伦斯的动力电池工厂的建设。该工厂原计划为宝马位于南卡罗来纳州伍德拉夫的电动汽车工厂供应电池,后者原计划于2026年开建,于2027年投产。更早些时候,据财新去年10月24日报道,其从多个市场人士处获悉,国内第七大动力电池企业蜂巢能源,决定暂停投建其在德国的两家电池工厂项目,何时复工暂无时间表。据了解,蜂巢能源在德国原计划投建两家工厂,一家位于德国萨尔州的电池模组和装配(Pack)工厂。该项目于2020年11月宣布规划,设计产能24GWh,总投资20亿欧元,原预计2024年中竣工;另一家是2022年9月宣布的一座年产16GWh电芯工厂,位于德国勃兰登堡州,这也是蜂巢能源首个海外电芯工厂,原规划2025年投产,今年年中已暂停。24潮产业研究院(TTIR)不完全统计,2023年至今,可查的锂电池制造领域已终止的事件已超40起,总投资规模超1000亿元。考虑到过去国内凶猛的出海浪潮,国内企业卷向海外,未来全球锂电出现退潮,也有可能。“未来谁能更早完成全球化布局,谁就更有可能拥有改变或重塑产业新格局的力量与历史机遇。” 这一产业共识正在受到全球产业与政策不确定的强烈冲击。笔者认为,伴随着产业竞争进入深水区,很多公司都处于生死边缘。在当前的产业形势下,保持财务的健康性非常重要,历史多次证明,面对行业寒冬,财务健康的公司更可能穿越周期成为赢家,而那些财务脆弱的公司将面临严峻考验,不排除会发生债务违约甚至倒闭破产的风险。企业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活下去,其次才是扩大全球市场影响力与开拓力。 锂电那些事免责声明 本公众 号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平台,小编整理,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报道错误或侵权,请尽快私信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修正或删除处理。谢谢!来源:锂电那些事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