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一名从大厂跳槽到国企力学仿真人员的投稿吐槽

2月前浏览68
去年深秋,当我握着国企录用通知时,以为终于逃离了大厂 996 的地狱。可如今每个深夜,看着电脑里停滞的审批流程,都想穿越回去扇醒那个迷信 “稳定” 的自己。 作为在互联网厮杀 5 年的 “卷王”,我曾天真地以为:用底薪换朝九晚五,用绩效压力换岁月静好,是笔稳赚不赔的买卖。直到真正踏入这扇门才明白 ——国企不是避风港,是另一种战场,只是这里的武器不是 KPI,是生存术。

第一个月:从 “效率信徒” 到 “流程囚徒”

刚入职那周,我抱着大厂带来的 “效率圣经” 制定了详细工作计划,结果被现实按在地上摩擦。 在私企时恨之入骨的日报周报,到了国企竟成了 “轻量级任务”。这里的汇报体系堪称叠床架屋:一份采购申请要经过部门专员、科室主任、分管副经理、财务科、总经理办公室五重签字,任何一个环节的领导出差,整个流程就会进入 “薛定谔的停滞”。有次急着买项目急需的设备,分管领导去外地开会一周,那张审批单就在我抽屉里躺了七天,最后不得不找黄牛高价加急采购。 更魔幻的是工位生态:干活的人永远在小跑,躺平的人永远在 “离线”。同部门的老员工老张,每天十点到岗先泡杯茶,刷一小时新闻后去楼道抽烟,下午三点准时消失接孩子,月底工资一分不少。而我这个 “新人”,除了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接手老张推来的 “历史遗留问题”,理由是 “年轻人多锻炼”。 私企里靠业绩说话的硬逻辑,到了国企彻底失灵。有次项目攻坚连续熬了三个通宵,成果汇报时却被领导轻描淡写地说 “年轻人不要太急功近利”;而隔壁部门的小王,天天跟着领导参加饭局,没见干过什么实事,季度评优却拿了 “先进个人”。

第六个月:当狼性遇上温水煮青蛙

原以为用降薪换来的 “稳定”,会是抵御中年危机的盾牌,没想到是钝刀子割肉的慢性折磨。 老油条们摸透了我的 “责任心”,开始变本加厉地甩锅:“小李啊,这个报表我年纪大了弄不懂,你年轻人脑子活”“这个会议纪要你替我写吧,我下午要去医院”。而领导永远在说 “能者多劳”,转头把晋升名额给了 “会来事” 的关系户。 最诛心的是精神上的内耗。看着前同事在朋友圈晒新融资的项目发布会,晒攻克技术难关后的庆功宴,再看看自己电脑里永远填不完的表格、改不完的 PPT 模板,突然意识到:国企的稳定,是稳定地消耗你的锐气,稳定地磨平你的棱角。 有次和前上司打电话,他问我:“还记得你以前说要三年做出行业标杆产品吗?” 我握着手机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楼下慢悠悠踱步的保安,突然说不出话来。那个曾经在会议室拍着桌子和甲方据理力争的自己,好像已经死在了无数个等待签字的午后。

血的教训:这三类人慎入国企

如果你是大厂出来的 “卷王”,劝你在递交简历前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能接受 “做得多错得多,不做不错” 的生存法则吗?

1.能忍受 “努力了也没用” 的挫败感吗? 

2.能放弃 “靠实力赢尊重” 的执念吗?

国企从来不是避风港,它更像一个精密的生态系统:有资源的人在这里搭建温室,会钻营的人在这里找到捷径,而信奉 “天道酬勤” 的人,大概率会成为系统里最任劳任怨的零件。 写下这些时,我正在收拾工位。明天起,我要重新回到那个曾经骂骂咧咧的战场。至少在那里,我知道汗水不会白流,努力终有回响。



来源:力学AI有限元
科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8-02
最近编辑:2月前
力学AI有限元
硕士 | 结构工程师 模拟仿真狂热爱好者
获赞 135粉丝 109文章 188课程 13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