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程仿真中,水车的流固耦合分析是经典案例 —— 涉及结构旋转、流体运动、多相流相互作用等复杂问题。本文一步步带你完成从几何建模到后处理的全流程,附操作细节与避坑指南,新手也能跟着做! 分享人:某飞仿真工程师

一、建模阶段:从草图到三维模型
- 基础设置:单位与草图平面 打开软件后,先将全局单位设置为米(m)(后续尺寸标注更直观,避免单位换算错误); 新建草图,选择XY 平面作为绘图基准面(水车结构对称,XY 平面便于旋转复 制)。
(1)绘制中心圆与基础尺寸 用 “圆” 命令绘制水车中心轴,标注直径为1m(中心旋转轴的核心尺寸); 绘制水车壁(矩形),标注高度(示例中后续调整为 60,需结合实际需求确认单位,此处默认 cm 即 0.6m),并用 “移动尺寸” 命令调整尺寸标注位置,避免重叠。
(2)水桶结构绘制 水桶为对称结构,先画两个圆作为上下边界,标注竖直方向距离(控制水桶高度),修改高度为2.2(单位需与整体一致,建议 0.22m); 绘制水平切线连接两圆,用 “水平约束” 命令固定切线方向; 用水车壁的矩形封闭水桶两侧,最后用 “修剪” 命令删除多余线段(关键!未修剪的重叠线会导致后续生成面时出错)。
(3)旋转复 制:生成完整水车 水车均匀分布 10 个水桶(360°/10=36°),用 “旋转复 制” 命令(注意选择带角度参数的复 制工具,而非简单复 制粘贴); 操作步骤: 选择中心圆的原点作为旋转中心; 框选已绘制的水桶和对应水车壁; 输入旋转角度36°,右键确认后点击原点完成第一个复 制; 重复操作至 10 个组件(共 360°),若出现复 制错位,删除错误组件重新操作; 再次检查并修剪多余线段,确保所有结构闭合且无重叠。
(4)生成三维模型 用 “创建草图表面” 命令,选择草图 1,点击 “生成”,软件自动将二维草图转换为三维面模型(默认添加材料属性,后续可修改)。
二、网格划分:为仿真打基础
网格质量直接影响仿真精度,需重点关注:
- 全局网格设置 全局单元尺寸设为100mm(0.1m)(兼顾精度与计算效率,复杂区域可局部细化); 选择 “三角形法” 划分表面网格(适合不规则结构,若追求更高精度,可尝试六面体网格)。
- 生成与命名网格 点击 “生成” 完成网格划分,检查是否有扭曲、畸形单元(可通过网格质量检查工具验证); 边界命名(后续求解时调用): 矩形外表面命名为 “WOW”(示例名称,可自定义,需记住对应位置); 框选所有水车结构,命名为 “水车”(用于定义动网格区域); 点击 “更新” 保存命名,确保边界与网格关联正确。
三、求解设置:定义物理场与仿真参数
进入 Fluent 模块(或软件的流体求解器),按以下步骤设置:
- 基础物理模型 求解类型:压力基 - 瞬态(水车旋转是动态过程,需瞬态分析); 重力设置:沿 Y 轴负方向,大小9.81m/s²(模拟重力场对水流的影响); 湍流模型:选择k-epsilon(可实现的)(适用于大多数流体运动,尤其湍流工况),边界函数用 “标准壁面函数”。
- 材料与多相流设置 默认材料为空气,需添加 “水”: 在 “材料库” 中复 制 “液体水”,命名为 “water”; 在 “相” 设置中,定义 “空气” 和 “water” 为两相,选择 “表面张力” 作为相间相互作用(水与空气的界面张力需按实际值设置)。
- 动网格设置(核心!模拟水车旋转) 勾选 “多网格” 复选框,启用 “光顺” 和 “重新划分网格”; 光顺面板:勾选 “弹簧光顺”(模拟网格变形时的弹性约束,避免过度扭曲); 重新划分网格:点击 “默认”,软件自动设置最小 / 最大单元尺寸(基于全局网格尺寸); 定义动网格区域: 在 “多网格区域” 中选择 “水车”(之前命名的结构); 选择 “UDF / 分散分布”(或旋转速度定义),设置旋转角速度(示例中未提具体值,需根据实际工况输入,如 10rad/s)。
- 区域标记与初始化 标记 “水” 的范围:设置坐标范围(示例:Y 最小值 - 3m,最大值 - 1.3m,根据模型实际尺寸调整),确保覆盖水桶及流动区域; 局部初始化:选择 “体积分数” 变量,指定 “water” 相,软件自动在标记区域填充水,其他区域为空气。
四、求解与后处理:查看仿真结果
- 求解运算 设置时间步数(根据仿真时长和时间步长计算,如总时长 10s,步长 0.01s 则需 1000 步); 点击 “开始计算”,状态栏显示进度(复杂模型可能耗时较长,可设置计算中断保存点)。
- 后处理:可视化结果 云图分析: 体积分数云图:查看水的分布(蓝色为水,红色为空气),验证水桶是否正常舀水; 速度云图:观察水流速度分布,重点看水桶附近及出口的流速变化;
残差图:检查残差曲线是否收敛(一般低于 1e-3 即满足工程需求); 动画播放:设置动画间隔为 4 步,播放水车旋转过程中水流的运动状态,直观展示仿真效果。
五、避坑总结
建模阶段:务必修剪多余线段,否则生成面时会出现 “未封闭” 错误; 旋转复 制:确认旋转中心为原点,角度精确到 36°,避免组件错位; 网格质量:若出现发散,检查是否有畸形网格,可局部细化或调整单元尺寸; 动网格:弹簧光顺参数需适中,过松会导致网格扭曲,过紧会限制运动。 按照以上步骤,即可完成水车的流固耦合仿真。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具体需求调整尺寸、材料参数或湍流模型,逐步优化仿真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