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开发GIS和BIM集成系统时会需要做测量坐标和经纬度的转换。原来一直通过专业工具转换,对具体原理不太明白。偶然一次在昆明出差,相互交流终于算是搞明白了,把对坐标转换的一个工作总结如下。测绘领域的小白,如有错误,请指正,甚是感谢!
UTM坐标和CGCS2000专用的高斯-克吕格投影坐标(如CGCS2000/3-degree Gauss-Kruger CM102E,EPSG:4543)都是基于横轴墨卡托投影的坐标系,但它们在分带方式、参数设置、应用范围和具体实现上存在显著差异。
1.1 UTM坐标(Universal Transverse Mercator,通用横轴墨卡托)
一种全球通用的投影系统,设计用于80°S至84°N的全球范围。
将地球划分为60个6度经度带(Zone1至60),每个Zone覆盖6度经度。
中央经线(Central Meridian, CM)计算公式:CM=(Zone×6-183)°E。例如,Zone50的中央经线为117°E。
基于WGS84椭球(或类似GRS80),广泛用于全球导航、GIS和地图应用。
EPSG代码:北半球为EPSG:32601至EPSG:32660,南半球为EPSG:32701至EPSG:32760。
1.2 CGCS2000 高斯-克吕格投影坐标
中国 2000 坐标系(CGCS2000)专用的高斯-克吕格投影,基于 GRS80 椭球(与 WGS84 非常接近)。
分为 3 度分带(Zone 25 至 45,覆盖 73°E 至 135°E)或 6 度分带,3 度分带更常见于高精度测绘。
中央经线:CM = Zone × 3°E。例如,Zone 34 的中央经线为 102°E。
有两种形式:
标准形式(如 EPSG:4522,Zone 34):虚假东距为 Zone × 1,000,000 + 500,000 米(例如 34,500,000 米)。
中央经线形式(如 EPSG:4543,CM 102E):虚假东距固定为 500,000 米。
专为中国测绘、地籍管理和工程项目设计。
固定 500,000 米 | CM 形式:500,000 米;标准形式:Zone × 1,000,000 + 500,000 米 | |
虚假北距 | 北半球:0 米;南半球:10,000,000 米 | 通常 0 米(北半球) |
比例因子 | 0.9996(减少投影变形) | 1.0(无缩放,高精度) |
椭球 | WGS84(或 GRS80) | CGCS2000(GRS80,接近 WGS84) |
EPSG 代码 | 北半球:EPSG:32601 至 32660 | 3 度标准形式:EPSG:4520 至 4533;CM 形式:EPSG:4542 至 4554 |
适用范围 | 全球(80°S 至 84°N) | 中国(73°E 至 135°E) |
用途 | 全球导航、通用 GIS、地图 | 中国测绘、地籍、工程 |
2.1 UTM分度带
UTM(Universal Transverse Mercator) 是一种全球通用的投影系统,将地球划分为 60 个分带,每个分带的宽度为 6 度经度。
分带编号(Zone)从 1 到 60,从西经 180°(180°W)开始向东递增,每 6 度一个分带。
每个 Zone 的经度范围为:
中央经线(Central Meridian, CM) = (Zone × 6 - 183)°E。
分带宽度:覆盖中央经线左右各 3 度,即 6° 经度。
案例:确定东经 102° 的 UTM 分带
要找到 102°E 所在的 UTM Zone,可以使用公式: Zone = [(经度 + 180) / 6] + 1(向下取整,适用于东经和西经)。
对于 102°E:
Zone = [(102 + 180)/6] + 1 = [282 / 6] + 1 = 47 + 1 = 48
验证中央经线:
CM = Zone × 6 - 183 = 48 × 6 - 183 = 288 - 183 = 105°E。
Zone 48 的经度范围:
从 102°E(105°E - 3°)到 108°E(105°E + 3°)。
因此,东经 102° 位于 UTM Zone 48,中央经线为 105°E。
2.2 CGCS2000 3-degree Gauss-Kruger分度带
CGCS2000:中国 2000 坐标系,基于 GRS80 椭球,专为中国测绘设计。3-degree Gauss-Kruger:将地球经度按每 3 度划分一个分带,Zone 编号从 25(75°E)到 45(135°E),覆盖中国区域。
中央经线:每个 Zone 的中央经线为 Zone × 3°E。
分带宽度:固定为 3 度经度(中央经线左右各 1.5 度)。
EPSG 代码:
中央经线形式(False Easting = 500,000 米):如 EPSG:4543(CM 102°E)。
标准形式(False Easting = Zone × 1,000,000 + 500,000 米):如 EPSG:4522(Zone 34)。
案例:东经 102° 的分带
公式:Zone = ⌊(经度 + 1.5°) / 3°⌋(向下取整)。
对于东经 102°:
Zone =[(102 + 1.5) / 3] = [103.5 / 3]= [34.5] = 34。
中央经线:CM = Zone × 3 = 34 × 3 = 102°E。
分带宽度:3 度(从 100.5°E 到 103.5°E,中央经线 102°E)。
经度范围:Zone 34 覆盖 100.5°E(102°E - 1.5°)至 103.5°E(102°E + 1.5°)。
EPSG 代码:
中央经线形式:EPSG:4543(False Easting = 500,000 米)
标准形式:EPSG:4522(False Easting = 34,500,000 米)
东经 102° 在 CGCS2000 3-degree Gauss-Kruger 投影中属于 Zone 34,分带宽度为 3 度经度(100.5°E 至 103.5°E)
3.1 经度范围:
CGCS2000 CM 102E:经度在 100.5°E 至 103.5°E(Zone 34)
UTM Zone 50N:经度在 114°E 至 120°E(中央经线 117°E)
东距值:
CGCS2000 CM 形式:东距通常 400,000 至 600,000 米。
CGCS2000 标准形式:东距很大(如 34,500,000 米)。
UTM:东距 166,000 至 834,000 米。
数据来源:
中国测绘、地籍、工程数据:通常为 CGCS2000。
全球 GIS、GPS 数据:通常为 UTM。
EPSG 代码:检查文档是否提及 EPSG(如 4543 或 32650)。
以中央经线102°E为例:
步骤 1:确定 Zone 编号:
中央经线 102°E 对应某个 Zone。
计算公式:Zone = CM / 3。
对于 CM 102°E:Zone = 102 / 3 = 34。
步骤 2:确认投影形式:
CM 102E 表示使用 中央经线形式,虚假东距为 500,000 米(而非标准形式的 34,500,000 米)。
步骤 3:查找 EPSG 代码:
中央经线形式的 EPSG 代码从 EPSG:4542 开始,对应 Zone 34(CM 102°E)。
计算:EPSG = 4542 + (Zone - 34) = 4542 + (34 - 34) = 4542 + 0 = 4543。
结果:CM 102°E 对应 EPSG:4543(CGCS2000 / 3-degree Gauss-Kruger CM 102E,Zone 34,虚假东距 500,000 米)。
参考资料
[1] https://zhuanlan.zhihu.com/p/616641890
[2] https://github.com/jiawanlong/Cesium-Examples
[3] 大语言模型,不限于Qwen、DeepSeek、Gr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