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四足机器人结构仿真及关键点

7小时前浏览2

      四足机器人的结构仿真是一个复杂但至关重要的环节,它能在物理样机制造之前,帮助你评估设计、优化性能、预测问题并降低开发风险和成本。以下是进行四足机器人结构仿真的主要步骤和关键考虑因素:

一、 仿真目标  

  • 1、结构强度与刚度分析:

    机器人结构(尤其是腿部)在运动过程中承受的冲击和负载是否会导致断裂或过度变形?      
  • 2、疲劳寿命预测:

    在反复的步态循环载荷下,结构(特别是关节和连接件)的寿命如何?      

    3、动力学性能分析:  

    机器人的整体运动性能(如步态稳定性、速度、越障能力)如何?关节力矩/功率需求?      
  • 4、振动分析:

    结构是否存在有害的共振频率?如何优化以抑制振动?      

    5、结构优化:  

    通过拓扑优化、尺寸优化等优化手段,在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下,达到结构力传递最优,进而减少重量,降低成本。      
  • 6、热分析:

    驱动系统(电机、减速器)发热对结构性能的影响,电控系统的热管理。  
  • 7、冲击、碰撞分析:

    意外碰撞对结构和内部元件的强度的影响?      

二、 仿真流程 (核心步骤)  

  1. 1、几何建模:  

    • 在CAD软件中精确建立机器人的三维几何模型,导入。    
    • 关键:

      进行必要的简化!忽略不影响力学性能的细节(如小圆角、螺纹孔、线缆、外壳装饰件),但要保留关键的几何特征(如薄壁、加强筋、连接孔位)。简化能极大提高计算效率。      
    • 确保关节连接处建模准确(如旋转轴位置)。    
    • 导出为仿真软件兼容的格式。    
   2、材料属性定义:  
    • 为每个结构部件指定正确的材料(如铝合金、碳纤维、工程塑料、钢材)。    
    • 输入关键材料参数:密度、弹性模量、泊松比、屈服强度、极限强度。    
    • 若考虑疲劳或塑性,还需输入循环应力-应变曲线、疲劳性能数据等。    
  1. 3、连接与约束定义:  

    • 关节建模:

      这是核心难点。      
      • 理想化关节:

        使用铰链连接或轴承连接模拟旋转副。这是最常用的简化方式,计算效率高,适合分析远离关节的结构。          
      • 详细关节建模:

        如果需要分析关节本身的强度、刚度、变形或摩擦,则需要详细建模轴承、轴、齿轮、花键等。计算量巨大。          
      • 柔性连接:

        考虑关节支撑结构的柔性(如轴承座的变形)。          
      • 驱动器模型:

        如何模拟电机/舵机?施加理想运动?还是包含电机模型(扭矩-速度特性、转动惯量)?或是施加实测/计算的关节力矩?          
    • 固定约束:

      定义机器人与地面的接触点(在静力分析中)或机身与内部支架的连接。      
    • 接触:

      定义腿部末端与地面的接触行为(点接触、面接触),设置摩擦系数。      
  2. 4、网格划分(网格质量控制参见前文:CAE仿真计算网格质量及标准):  

    • 将连续的几何体离散成有限数量的单元(如四面体、六面体、壳单元)。    
    • 关键:

      网格质量直接影响计算精度和稳定性。在应力集中区域(如孔、圆角、连接处)、关键部件(腿、关节附近)需要更细密的网格。薄壁结构优先使用壳单元。      
    • 平衡计算精度和计算时间。    
  3. 5、载荷与边界条件施加(参见前文:CAE仿真载荷类型及分类):  

    • 静态载荷:

      机器人自重、额外负载(如背负的货物)。      
    • 动态载荷:

      这是最核心最复杂的部分,通常需要与动力学仿真耦合或基于步态分析结果。      
      • 基于预设步态:

        计算或测量机器人执行特定步态(如行走、小跑、跳跃)时,腿部末端施加到地面的反作用力以及关节角度/角速度/角加速度。          
      • 基于动力学仿真:

        在多体动力学软件中模拟机器人运动,计算出作用在结构部件上的力和力矩(惯性力、关节力、接触力)。          
      • 载荷映射:

        将动力学仿真计算出的时变载荷(力/力矩)作为边界条件施加到结构模型的相应位置(关节连接点、足端接触点)。          
    • 惯性载荷:

      在动态分析中,软件会自动计算加速度引起的惯性力。      
  4. 6、求解(求解设置参见:CAE仿真计算收敛困难怎么解决、动力学仿真时间步长设置):  

    • 选择合适的求解器类型:    
      • 静力学分析:

        分析结构在特定载荷/姿态下的变形和应力。相对简单快速。          
      • 模态分析:

        计算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振型,用于评估振动特性和避免共振。          
      • 瞬态动力学分析:

        模拟结构在随时间变化的载荷(如一个完整的步态周期)下的动态响应(位移、速度、加速度、应力)。计算量最大,但结果最接近实际。          
      • 谐响应分析:

        分析结构在简谐载荷作用下的稳态响应。          
      • 显式动力学分析:

        用于模拟极短时间内的剧烈事件(如冲击、碰撞),计算成本极高。          
    • 设置求解参数(时间步长、收敛准则等)。    
    • 运行计算。    
  5. 7、结果后处理与分析(参考前文:何为应力集中、何为应力奇异。CAE仿真中怎么处理应力集中和应力奇异  

    • 可视化:

      查看变形图(放大显示)、应力云图、应变云图、位移云图、模态振型图等。      
    • 关键区域检查:

      重点关注关节连接处、腿部杆件、承载梁等区域的应力水平(对比材料的屈服强度、极限强度)。      
    • 变形量评估:

      检查关键位置的变形是否在允许范围内(例如,关节变形是否影响运动精度)。      
    • 疲劳分析:

      基于应力结果和材料的疲劳寿命曲线,预测关键位置的疲劳寿命。      
    • 共振风险:

      检查模态频率是否与步态频率或驱动器激励频率重合。      
    • 优化迭代:

      根据分析结果修改设计(如加厚壁厚、增加加强筋、改变材料、调整结构形状),然后重新进行仿真验证。      

三、 关键挑战与注意事项  

  1. 1、模型简化与精度平衡:

    过于简化可能忽略关键效应(如关节柔性、接触非线性),过于详细则计算成本无法承受。需要根据具体分析目标找到平衡点。      

    2、动态载荷获取:  

    准确获取步态过程中的动态载荷是结构动态仿真的最大难点。通常需要结合多体动力学仿真或实验测量。      
  2. 3、关节建模:

    关节是结构的薄弱点和关键点。理想化关节模型无法反映其内部应力状态,而详细建模成本极高。需要根据分析目标选择合适的关节模型精度。      
  3. 4、接触非线性:

    足-地接触具有强非线性(分离、滑动、碰撞),处理不当容易导致计算不收敛或结果不准确。      

    5、计算资源:  

    特别是瞬态动力学分析和包含详细接触、复杂几何或柔性体的模型,计算量巨大,需要高性能计算资源。      

  4.    

四、总  结  

      四足机器人结构仿真是将机械设计、材料力学、动力学和控制理论紧密结合的过程。其核心在于准确模拟机器人在实际运动中所承受的动态载荷及其对结构的影响。成功的关键在于:  

  1. 明确定义仿真目标。  

  2. 进行合理的模型简化。  

  3. 准确获取动态边界条件。  

  4. 特别是对关节进行适当的建模。  

  5. 仔细处理接触和摩擦问题。  

  6. 选择合适的求解方法和软件工具(常需动力学与FEA耦合)。  

  7. 对结果进行批判性分析,并与实验数据严格对比验证。  

    这是一个迭代的过程,通过仿真-优化-验证的循环,可以显著提升四足机器人结构设计的可靠性和性能。祝你仿真顺利!  


来源:CAE仿真
静力学瞬态动力学振动显式动力学疲劳拓扑优化理论电机材料机器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7-23
最近编辑:7小时前
惊涛海浪
本科 | CAE仿真负责人 欢迎关注:cae仿真
获赞 9粉丝 122文章 3课程 2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